戰爭第一拼的是國力,第二拼的就是人口和國土縱深,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德雙方鏖戰4年,打出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也最血腥的地面戰爭。蘇軍四年里傷亡2400萬人,幾乎等于一個中等國家人口;德軍傷亡1340萬,雖少于蘇軍,但是對比德國本土6千多萬的人口,這個數目對德國來說也是毀滅性的。
德國無論是國土還是人口都比蘇聯少得多,二戰末期德軍面對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沒有士兵。
德國在1943年庫爾斯克戰敗后進行全民動員,征兵年齡上限放到了45歲,1944年提高到了60歲,真可謂“拄著拐杖去打仗”。德軍在1945年進行柏林保衛戰的籌劃時,柏林總部手上無人可用,面對200萬蘇軍,柏林市的孩子和老人都被編入“國民沖鋒隊”,去前線充當炮灰。
但此時放眼歐洲,德國至少還擁有兩百萬大軍,庫里蘭集團軍、南斯拉夫E集團軍、挪威駐軍、捷克駐軍等部隊都保持著基本的編制。尤其是駐挪威的幾十萬德軍,他們從1940年占領挪威后就幾乎沒打過仗,部隊編制齊全,按理說戰斗力較為客觀。古德里安曾想把這支軍隊調回國內'勤王',但最后沒能成功。
那么,德國駐挪威軍隊戰斗力如何?德國為什么舍不得調動這支軍隊呢?
德國駐挪威軍隊,被稱為是“二戰中最幸運的德軍”,這支部隊自從1940年“威瑟堡行動”占領挪威后一直駐扎在北歐,在蘇德戰爭最白熱化的階段也沒南下。他們中的大多數逃過了蘇德戰場的地獄,活到了戰后。
德國對北歐的入侵是極為秘密的,在1940年突然進攻丹麥和挪威,聲稱要將這兩國列入“保護國”。
德軍派馮·法爾肯霍斯特閃擊北歐,他因此戰而獲名“挪威征服者”。法爾肯霍斯特不負所托,帶著10萬德軍在'威瑟堡行動'中用一個月幾乎攻占整個挪威,雖然挪威人前后共抵抗了四個月,但最后還是被打敗。
挪威戰役在人類史上地位很重要,德國在此戰中首次派遣空降兵作戰,這是人類第一次海陸空聯合作戰。德國打敗了挪威軍隊和英法派出的遠征軍,以3000人傷亡的極小的代價占領了整個挪威,開始了對這個中立國長達5年的占領。駐挪威的德軍跟征服東歐的德軍也不太一樣,他們沒有燒殺搶掠,也沒有修建集中營。因為德國依照“人種優越論”將北歐人劃為高等人種,所以在挪威的德軍彬彬有禮,善待當地人,爭取最大程度的和平相處。
德國對挪威的占領具有極大的戰略意義,以此為基地,進可轟炸英國和蘇聯,退可保護波羅的海和德國北部。所以德軍在這里布置了重兵,第20山地集團軍派駐挪威,其司令就是在征服挪威后被升為大將的馮·法爾肯霍斯特。
德國第20山地集團軍下轄5個軍,分別是第33軍,第36山地軍,第70軍,第71軍,還有納爾維克軍群,五個軍總共18個師。
這支軍隊不僅有正牌的德國國防軍,還有黨衛軍,以及在挪威和芬蘭招收志愿者組織的挪威裝甲旅、挪威偵察營,以及芬蘭滑雪機槍旅。因為北歐地區多山的地形,第20山地集團軍群不像歐洲大陸的德軍一樣以裝甲兵為主,其主力是山地作戰部隊,以擲彈兵和山地師為主。40萬德軍沿著鐵路線分布在狹長的挪威國土上,既要鎮壓挪威本土的游擊隊,又隨時準備抵抗英國突擊隊的進攻。
這支德軍總人數本在40萬上下,直到1944年西線戰事緊張時,德國才緊急抽調了10萬駐挪威軍隊南下法國,挪威駐軍剩余30萬人。
30萬人雖然不多,但是在德國彈盡糧絕的1945年還是能救一下急的,可為什么古德里安調挪威大軍回援本土的計劃無法實現呢?
要了解1943年后,納粹德國“大廈將傾”時為什么不讓挪威大軍南下,就先要知道德國當年為什么不宣而戰侵略挪威。
挪威在二戰時屬于中立國,對歐洲戰事并不選邊,但納粹德國用“保護”的名義進軍北歐,實在是因為挪威在德國的歐洲戰略中太重要了。
德國在發動侵略戰爭后進入擴軍階段,但本土的資源根本不足以支撐戰爭,石油來自東歐,鎢礦來自亞洲,連鐵礦都要從北方的瑞典運輸。而當時海上是英國的天下,為了保證北歐到德國的鐵礦石線路,德軍一定要占領挪威。德軍用這里的港口和空軍基地打擊英國,保證“瑞典—挪威—丹麥—德國”這條運輸線路的暢通。
作為一個擁有漫長海岸線的國家,挪威的港口對德國也十分重要,德國海軍可以從這里打破英國皇家海軍的封鎖,讓德國船只和潛艇能順利出海。從1940年后,德國潛艇從挪威出發攔截北大西洋和北冰洋上盟軍支援蘇聯的船只,給盟軍造成巨大的破壞。
除了挪威本土的戰略意義,占領挪威的德軍還能對鄰國瑞典施加壓力,讓瑞典保持“有傾向的中立”,不僅向德國出售礦石,還能開放國土讓芬蘭和瑞典、挪威三國的交通線暢通,支援芬蘭小弟。
綜合來看,挪威是德國戰略極為重要的一環,甚至可以說是核心環節之一,就算再缺人,第20山地集團軍也不能動。所以一直到1944年,挪威德軍的主力都沒有南下參戰。
但1944年時,德國敗相已露,等到1945年春天,駐挪威德軍想回德國都回不來了。
1945年阿登戰役失敗之后,德國陷入兩面夾擊的局面,法國被解放,英美和蘇聯兩面夾擊柏林。此時挪威的德軍看似離德國本土挺近,但因為德國已經完全失去制空權和制海權,這30萬德軍想渡海支援本土,簡直比登天還難。
其次,納粹首腦到1945年還是認為自己沒完全失敗,德國還有翻盤的機會。庫爾蘭集團軍是“插在蘇軍背后的刀子”,而駐挪威的軍隊要防御英軍登陸,防止其掐斷德國的礦石供應。因此,挪威德軍沒有回到本土的機會,幸運地逃過了整個二戰。1945年春,挪威北部被蘇聯占領,中部和南部的德軍都在1945年6月向盟軍投降,少部分北極地區的海島上,德軍直到9月才知道德國投降的消息。
駐挪威德軍投降時,山地師的大口徑火炮和機槍師的重機槍還沒拆封,火炮包著帆布,機槍包著油紙。士兵們和當地人告別,當地人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反抗事件。縱觀血腥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像這樣云淡風輕的占領真的聞所未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