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臨終前,給葉劍英留下了無聲的囑托。對于毛主席的囑托,雖然葉劍英沒能得知其中的深意,但也大體知道一二。
或許毛主席也知道,當自己逝世之后,將會有一場波譎云詭的變化。隨著毛主席的逝世,國家元老們開始走動串門,紛紛找到了葉劍英交談意見。對此,葉劍英也早有預料,說道:“要做兩個人的工作。”那么,這兩個人到底是誰呢?
在中央蘇區時,毛主席就看出葉劍英是一位好干部,也曾對此對人說:“劍英這個人對前幾把交椅是不爭的。”在后來的長征中,葉劍英曾三次幫助毛主席脫險。
一次是在遵義會議之后,那個時候遵義會議剛剛結束,毛主席等人遭遇了敵人一個連的襲擊,葉劍英及時率領部隊打退了敵人。如果不是葉劍英及時趕到,后果將不堪設想。
第二次是在打鼓新場的附近。當時中革軍委正在召開重要會議,坐在門口的葉劍英發現了敵機,立即拉起主席跑到了屋外隱蔽。
第三次是在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之后。這天葉劍英得知了張國燾的陰謀,立即向毛主席報告,也讓黨中央和主席脫離了險境。
葉劍英三次出手相救,也讓他在毛主席的心中有了一定的地位。而毛主席也始終記著他,多年后還會經常對人說起:
“葉劍英同志在關鍵時刻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沒有他,就沒有這個了(指了指自己的腦袋),他救了黨,救了紅軍,救了我們這些人。”
對于葉劍英,毛主席高度評價他是“諸葛亮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
兩人自1931年結交之后,他們之間有著長達45年的革命友情,然而隨著毛主席逝世,這份友情也即將結束。
9月8日深夜,政治局委員分組去向彌留之際的毛主席告別,輪到葉劍英時毛主席還有意識,只是發不出聲音來。當他看到葉劍英時,眼睛突然明亮了起來,毛主席努力地挪動著不聽使喚的手臂,輕輕地召喚葉劍英。
當時的葉劍英沉浸在悲痛中無法自拔,自然沒聽到毛主席的召喚。當他走出病房時,毛主席再次吃力地用手示意,招呼著他回來。一位工作人員見狀,立即跑到休息室找到葉劍英,說道:“首長,主席招呼您去!”
葉劍英
葉劍英趕忙來到毛主席的床榻前,詢問著:“主席,我來了,您還有什么吩咐?”葉劍英全神貫注,低下頭靠近毛主席的嘴等著毛主席的最后叮嚀。
毛主席嘴唇輕輕地張開,嗓子里卻怎么都發不出任何聲音,他只能用盡全身的力氣,緊緊地握著葉劍英的手晃動著好一陣。不久之后,毛主席累了,閉上了眼睛,葉劍英才退出病房。
或許,毛主席已經清晰地預見到,在他離去之后,黨和國家面臨新的危機,葉劍英也從其中感受到些許,忽感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這天晚上,他們誰都沒有離開,他們一直看著毛主席的心電圖監視器,一直看到監視器上的圖形沒有任何變化、任何跳動為止。
葉劍英
多年之后,葉劍英在政治局會上的自我批評中,道出了他對毛主席臨終召喚的理解。
他認為,這是毛主席最后的囑托,是要讓葉劍英輔助華國鋒。因為當時的華國鋒資歷較淺,所以需要葉劍英這樣有經驗的人來輔佐他。
他回想著見毛主席最后一面的情景,主席為什么要第二次看他呢,還有什么囑托?他通過分析毛主席當時的心情,發覺毛主席應該就是要他輔佐華國鋒的意思。實際上他確實把華國鋒當做“后主”看待,盡管我自己精力不足,水平不高,還是想盡力扶助他。
那么,毛主席去世之后,葉劍英又是如何指揮即將面對的動蕩的呢?
毛主席去世之后,最高權力成為各方矛盾匯集的焦點。對此,國家元老們也知道即將會面對一場腥風血雨。
陳云
于是他們開始走動,串起了門。陳云、鄧穎超、徐向前、聶榮臻、王震等老一輩革命家們十分焦慮,他們通過各種渠道紛紛向葉劍英交談,商量著之后的對策。
陳云來到葉劍英駐地,一見面第一句話就說道:“這個局勢怎么辦啦,得趕快想辦法才行?!?/p>
兩人在客廳里,商談著具體的措施,面對眼前的局勢,已經到了最后決戰的關頭,而當前的問題是,如何用兵,如何遣將,如何指揮,如何克敵制勝。
葉劍英知道,大家一致對外的意見是一致的,但要真正打贏這場戰爭,還需要做工作。葉劍英說道:“這中間,有兩個人的工作非做不可?!?/span>
那么,這兩個人到底是誰呢?
原來他們一個是毛澤東最信任的國務院總理華國鋒,他是第一副主席,葉劍英不能跨越他直接指揮,所以只能請求華國鋒能幫助指揮這場行動。第二個人就是汪東興,中南海里必須要有他配合和支持。
華國鋒是毛主席親手選定的接班人。雖然,在這之前,毛主席也曾選定過劉少奇和林彪作為接班人,但最終還是選擇了華國鋒。而華國鋒能受到毛主席的重用,也是因為他對黨和毛主席的忠誠。
華國鋒
華國鋒出任湘潭地委書記之后,對毛澤東故居的完善和保護,也曾說道: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毛主席就沒有中國革命的成功……我們保護好毛主席的故居就是對黨、對人民、對革命的高度負責。”
而當毛主席得知華國鋒的這些話之后,只覺得此人有些理論水平,不簡單。由此可見,毛主席對華國鋒工作的肯定。
在這之后,毛主席也時時惦記著此人,直言:“華國鋒是個老實人,是一個經得起考驗的同志,基層工作經驗豐富,有頭腦,理論水平也行。”
受到毛主席賞識的華國鋒很快掌握著湖南的要職,并很快僅僅當選了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公安部部長。
華國鋒
當然,毛主席對華國鋒的工作,也多次進行了指示,讓他不能不管軍隊,要過問軍事,不能只當文官,要當武官。
在之后的會議上,毛主席也曾對此和華國鋒提及了葉劍英。并向他們講述了葉劍英在張國燾分裂時,冒險保護他的這件事,而毛主席講這件事就是為了讓他們知道,葉劍英是有功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要尊重他。
每次和主席談話之后,華國鋒和汪東興都會做記錄,之后再送給毛主席看。
相對于國家其他領導人來說,華國鋒資歷較淺,來北京的時間也比較少,沒有什么靠山。所以毛主席才希望葉劍英能多幫助華國鋒。
華國鋒
雖然葉劍英和華國鋒交往較少,但在1963年,葉劍英訪問毛主席的故鄉時,兩人也曾有一次單獨接觸的機會。
當時,華國鋒陪同葉劍英參觀,在前往韶山的路上,葉劍英輕輕地哼唱著一首歌,華國鋒也哼了起來。
這是兩人的第一次接觸,葉劍英一路上觀察著華國鋒,看到華國鋒和每一個鄉親都親切地打著招呼,忍不住問道:“你經常來韶山?”華國鋒憨厚地笑了笑,葉劍英也感慨地說道:“在毛主席家鄉工作本身就是一個動力?!?/p>
一路上兩人邊走邊說,華國鋒也說起了自己最近的工作,因為韶山對毛主席深厚的感情,現在湖南省文化局領導毛主席故居,下設了一個辦公室專門搜集毛主席的歷史資料,爭取早日把毛主席陳列館辦起來。
當葉劍英聽說要建立毛澤東陳列館時,激動地停住腳步問華國鋒:“太好了,中央批了嗎?”
華國鋒回答說并沒有,但也說出了他的打算,他說實在不行的話,就來個先斬后奏。葉劍英也對華國鋒的想法表示了肯定:
“毛主席什么時候都是人民的利益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還有謙虛第一。還有一個第一,我講歷史你們概括概括?!?/p>
從毛主席故居出來之后,葉劍英也來到了毛主席青少年陳列室,他彎下腰細心地看著照片以及上面的說明,華國鋒則恭恭敬敬地站在他的身后。
葉劍英看完之后,激動地寫下了一首詩,
《七絕》
“六億同胞呼萬壽,五洲志士稱導師,欲朔河源到星宿,韶山風物耐人思。”
華國鋒在一旁讀后,連聲叫好:“我不懂事,只覺得這首詩好就好在'韶山風物耐人思’的'耐’字,這一個耐,是千秋萬代的事情,我說對了嗎?”葉劍英握了握華國鋒的手,對他的解讀表示了同意,之后兩人哈哈大笑了起來,當時的氛圍也感染了在場的鄉親們。
而毛主席逝世之后,葉劍英再次找到了華國鋒,開門見山地表達了他的想法,他說道:“主席不在了,你就要站出來了?!比A國鋒當然知道葉劍英所指,他知道如今形勢已非常迫切,必須要考慮了。
毛主席和華國鋒
因為事關重大,華國鋒并沒有馬上表態。華國鋒在做事上沒有葉劍英做事那么果決,也沒有葉劍英那樣的政治經驗和必勝的信心,所以他要考慮好了才能做。不久之后,華國鋒找到李先念談話,讓他轉告葉帥務必請他想個辦法解決。
李先念冒著風險來到了葉劍英的家中,轉達了華國鋒的意見。
華國鋒作為毛主席指定的接班人,領導并參與這場戰爭是必要的,那么葉劍英為何會需要汪東興的幫助呢?他既不是領導人,只是毛主席的貼身警衛為何要參與進來呢?
汪東興在毛主席身邊工作了長達30年,工作兢兢業業,而毛主席也將他當做親人。
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在進北平路上一直到后來搬進中南海,都由汪東興負責警衛工作。
新中國成立之后,汪東興先后被任命為中共中央書記處辦公廳警衛處處長、中央辦公廳警衛局局長、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
雖然汪東興身兼多職,但卻始終保持著一個職位,那就是承擔著中南海中共中央機關警衛任務、負責毛澤東的安全保衛工作。而這項工作,雖是汪東興以前工作的延續,但職責卻比以前要大,也更能表明毛主席對汪東興的重視。
1949年8、9月間,毛主席出訪蘇聯前夕指定要汪東興負責他的保衛工作。汪東興考慮到毛主席的安全,全程都考慮得十分周到,工作也很細致。
在中南海的這些年,汪東興的工作從來沒出現過一次差錯。當然,汪東興不僅總體負責中南海警衛工作,還負責挑選中共中央工作的一般工作人員,在選用這些人之前,他也都會對這些人的情況進行細致地調查。
對于汪東興,毛主席的評價是極高的。他曾這樣說道:
“他是一直要跟我走的,別人用起來不放心,東興在我的身邊,我習慣了,人還是舊的好一點,他的長處是心細,缺點是理論水平差,不喜歡動腦子?!?/p>
就連毛主席外出視察工作時,也都是汪東興負責警務工作,也從來沒有出過一次失誤。毛主席也對他的工作十分滿意,因此,汪東興的職務也在提升。
1968年起,汪東興擔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并繼續兼任中央警衛局黨委第一書記、總參謀部警衛局局長。之后,更是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對于毛主席的行蹤,很多人都不知道,但如果要問汪東興,他是絕對知道的。當毛主席逝世后,汪東興也非常靈活,堅定地守護著毛主席的文件和各種材料、文稿、手跡。
華國鋒和葉劍英也表示,同意汪東興所說的,毛主席生前的所有文件仍由中央辦公廳負責清理和保管。
所以,葉劍英認為在接下來的任務中,中央警衛部隊負責人汪東興是他非常需要的人。
華國鋒和汪東興同意了葉劍英的意見之后,按照約定時間來到了葉劍英的駐地商議大計,最終決定以堅決的方式進行智取。
方案確定之后,汪東興讓秘書準備了一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開會通知。華國鋒問他:“你有把握嗎?”汪東興回答有把握,華國鋒在當天晚上拍板決定。
葉帥得知華國鋒已經確定了汪東興的計劃,叮囑汪東興,要特別注意保密,同時警戒要嚴密,無關人員不得進入現場,一定要把緊這一關。
在汪東興的指揮之下,三人配合得天衣無縫。事后,汪東興風趣地對華國鋒、葉劍英邀功,兩人會心一笑。
就這樣,三個人扭轉乾坤,挽救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隨之中國的歷史也發生了重大轉折,開始步入了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