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3月,正處于抗日戰爭的關鍵時期。
日寇對我國晉西北進行了掃蕩,其形勢空前嚴峻。
肖勁光率根據地的留守兵團參與了戰場東線大大小小的數次戰役,接連取得勝利,成功澆滅了日寇的囂張氣焰。
留守兵團河防部隊的捷訊讓人振奮,連續緊張多日的毛主席也終于可以放松下神經了,還對肖勁光開起了玩笑:
“仗打得漂亮,我都想讓你找蔣介石要獎勵去了!”
結果統帥河防部隊的肖勁光想都沒想,就連忙回應:“好啊主席,我一會兒就去寫電文!”
本來隨口一說,結果肖勁光舉重若輕的態度讓毛主席都怔住了。
但毛主席隨即考慮到軍情現狀的需要,也笑著回應:“你寫電文,我親自給你修改!”
就這樣,一句玩笑成了真。
要分析玩笑的意義,便不得不提一句這場戰役的背景。
1938年,日軍調動大量兵力對我國黃河流域發起進攻。
其人數、裝備,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這給當時僅有1.5萬左右的守軍防御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要知道,黃河是我國的母親河,而黃河流域的平原一帶更是土壤富庶、百姓安樂的祥和之地。
從古至今,政權的爭奪更是有著爭奪中央腹地、逐鹿中原的說法。
因此,這一場黃河保衛戰便有了更加嚴肅的政治意義。
河防部隊,也由此得名。
它在洛川會議后組建,屬于在陜甘寧根據地的留守部隊,負責根據地常規的剿匪征兵等任務。
此次黃河渡口的保衛地處根據地周邊,這支部隊也是當仁不讓。
承擔著河防任務總指揮的,正是肖勁光。
部隊雖然人數不多,但多數指揮員都經歷過長征,同志們意志堅定、經驗豐富,屬于響當當的“鐵軍”。
不過即便如此,在防守黃河這一任務上,大家還是犯起了難。
原因也簡單,大家都沒有經歷過依河、渡河、衛河這樣的作戰任務。我方與日寇人數上的巨大差距,也給這次戰斗增加了不少難度。
這個時候,毛主席的決定為大家增加了底氣,他隨時考慮為陜甘寧邊區的河防抽調部隊來支援。
同時,肖勁光也群策群力,組織大家展開了一次討論。
有人提出了地理優勢,本土的地理條件可以充分利用,這是日軍遠遠不熟悉的,同時也能彌補我軍人數不足的問題。
有人分析了日軍可能采取的進攻方式,提出要根據其現有的可能性靈活考慮作戰部署。
在大家的集思廣益下,這個難題也變得明朗了起來。
肖勁光從整個華北形勢上分析戰局,吸納了大家的建議,最終形成了“半渡而擊,主動出擊”的作戰策略。
這一方針也延續了下來,成為整個黃河保衛戰的關鍵點。
所謂“半渡而擊”,就是趁敵人渡河之時發起攻擊。
憑借著險要的地勢,敵人幾乎不可能架橋通過,那么趟水過河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等敵人距離較近時再攻打,可以出其不意,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所謂“主動出擊”,是一種積極作戰的方式,指戰法要靈活。
正面防御要與背后襲擊相結合,綜合運用多種戰術消滅敵人勢力,而不是單單依靠地理優勢和防御工事。
依靠這樣的謀略布局,肖勁光率領部隊粉碎了敵人發起的大大小小的攻擊。
期間飛機轟炸、毒氣侵襲,一次又一次的敵襲均被化解,保證了我軍傷亡降到了最低。
1939年9月,戰事吃緊。
在日軍的強烈攻勢下,毛主席決定派遣王震的359旅前來支援。
這無疑給河防任務的勝利多了一層保障,也讓戰士們信心倍增。
王震與肖勁光合作,二人遵循了“半渡而擊,主動出擊”的原則。
又對此加以豐富,成功緩解了戰局,保衛了黃河,也保衛了黃河這頭的黨中央。
毛主席夸贊道:“我就靠你們兩個吃飯嘍!”
也是在這個情境下,根據地的存亡問題得以緩解,毛主席終于也能松口氣跟肖勁光玩笑幾句。
在當時,我軍雖然暫時情況好轉,但依然面臨著問題重重。
一是輿論方面,反動派對359旅是逃兵的造謠污蔑需要肅清;
另一方面,國共合作時期,國民黨承諾的物資也遲遲未到。
這個時候,一封捷報邀功的電報意義便舉足輕重了。
邀功是假,討要物資、以喜訊反擊謠言是真。
其實,毛主席的一句玩笑話當然不假。
但二人都能心有靈犀的想到有利于時局的意義,足以見之我黨領導人的政治智慧了。
二人十足的相知與默契也并非單單一次,他們結識于偶然,卻成了一生的知己。
和毛主席一樣,肖勁光一家也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
肖夫人更是燒得一手好飯,甚至讓從不去下屬家的毛主席也破例,帶著女兒去肖勁光家聚餐。
兩人的相識,對于毛主席來說,多了一個可以全身心信任的人,這無疑是幸運的。
而對于肖勁光而言,毛主席是他一生的恩人和摯友。
五四運動時期,年僅17歲的肖勁光還在湖南長沙長郡中學讀書。
用當地方言來說,是個學生伢子。
當時,《湘江評論》刊登了毛主席的文章。
肖勁光偶然間閱讀,鞭辟入里的文字引得他開始廣泛搜集毛主席的文章,也受其中思想影響,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此后,他放棄了中學文憑,憑著一腔熱血參加了俄羅斯研究會,此后更是獲得機會前后兩次前往蘇聯進行學習。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軍事上,都有了良好的知識積累。
在這個過程中,他一步步地堅定了革命道路,也一步步地有了和毛主席接觸的機會。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召開,肖勁光作為閩西根據地的代表參加,終于有了和毛主席面談的機會。
在此次會議中,肖勁光受委托起草一個關于紅軍問題的決議案提交會議討論。
而毛主席時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他也參加了這個決議案的討論。
當時的肖勁光留學歸來,經受培養的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將學到的知識一一付諸實踐。
他親眼所見蘇聯紅軍的狀況,因而對于紅軍的建設也提出了許多意見。
毛主席對于這位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十分欣賞,在討論間隙甚至專門囑咐:
“喝口水,坐下來慢慢講。”
據肖勁光回憶,這一句話不僅給了他休息的機會,也提醒了他。
自己雖然留學歸來,知識修習了不少,但對于國內的實際情況并不了解。
毛主席的一句話,讓他警醒——自己要謙遜。
而這位兩次赴蘇學習、熟悉蘇聯情況、知識扎實的有志青年,也給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瑞金時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毛主席兩次推薦肖勁光。
而在長征前夕,毛主席甚至救了他一命。
那是1933年,黎川失守。
毛主席不顧道路泥濘,一路疾馳在崎嶇的道路上,顯得萬分焦急。
身后的警衛員忍不住提醒:“主席,您慢點!”
毛主席腳步不停,回頭說道:“此事萬分緊急,慢一步說不定人就沒了!”
此次戰役中,肖勁光作為指揮官,其責任難逃其咎。
但博古、李德的錯誤指揮,才是真正的原因。
不總結經驗教訓,反而槍斃指揮官,這難免有些荒唐。
毛主席沖入會議室,急忙問道:“聽說你們要槍斃肖勁光?我想問問他犯什么錯誤了?”
而博古則搬出教條主義那一套來壓制毛主席。
毛主席不懼,直接將槍拍在桌子上:“撤出黎川的命令是我下的,要槍斃就槍斃我吧!”
身后被五花大綁的肖勁光一聽這話,也擔心牽連毛主席而大聲辯解。
在眾人的力爭之下,雖然免不了一番處罰,但肖勁光的性命總算是保住了。
肖勁光曾言:“我對毛澤東同志有特殊的感情,從我參加革命的第一天起,就把毛澤東同志當作自己敬仰的師長,可以說我是在毛澤東同志幾十年的幫助下成長起來的。”
毛主席也毫不吝嗇對于肖勁光的贊賞,對他十分信任,即便肖勁光“暈船”,也力薦他一個“旱鴨子”成為了新中國第一任海軍司令。
二人在談笑風生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一個玩笑,毛主席能針對時局,想到這一封電報的關鍵意義,而肖勁光也能第一時間領悟到玩笑背后的深意。
這是二人卓越深明的體現,之間默契可見一般。
鮮有人知道,兩人相處時還發生了不少趣事,毛主席從肖勁光手里“騙”過書,肖勁光也多次說毛主席“可愛”。
肖勁光和毛主席都是愛書之人,而肖勁光因著留學的經歷,更是藏有不少軍事上的專著。
有一天毛主席需要書,又不知道從哪里去借,盡管肖勁光的書從不外借,他也打上了肖勁夫的主意。
他閑庭信步的走到肖勁夫的屋中,閑口問了幾句工作上的事情,又裝作漫不經心的說:
“你這屋子里好香啊。”
肖勁夫也猜到了毛主席的意圖,來不及動作便見毛主席坐到了屋子里的木箱上。
他只好裝糊涂:“什么香?”
毛主席答道:“一屋子書香啊。”
事已至此,肖勁夫也只好說道:“都在您坐著的箱子里,您自己拿吧。”
見狀,毛主席便毫不客氣地挑走了許多軍事論著。
而在這“騙書”事件后不久,著名的文章《論持久戰》便誕生了。
多數時候,肖勁光總是作為愛將出現在毛主席周圍的。
可有那么些時候,毛主席也成為了肖勁光的“兵”。
1932年,水口戰役中,肖勁光作為指揮員在前線指揮戰斗。
當時敵軍大勢已去,倉皇逃竄,可以說我軍已取得了初步的勝利。
在沖鋒號的嘹亮聲中,一行戰士奮勇追敵,士氣振奮。
而眼力敏銳的肖勁光卻發現隊伍里有一個人,面容格外熟悉。
追上前去,卻發現是端槍的毛主席。
毛主席怎么跑到前線來了?這可給肖勁光嚇了一跳,連忙勸到:
“主席,這里危險,您快回去吧!”
毛主席笑笑回應:“敵人兵敗如山倒,能有什么危險。”
肖勁光又連忙勸了多次,都不起作用。
毛主席說,再不讓我出來透透氣,我都憋壞了。
他堅持待在前線,肖勁光只好隨他。
事后回憶道,不僅僅是這次,很多時候毛主席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顯示出來一些可愛之處。
工作中,肖勁光遇到什么難題,他總喜歡找毛主席商討一番,找找解決思路。
而奧主席遇到了用人之時,也總是最先想到肖勁光。
在陜甘寧根據地成立后,留守部隊需要一位指揮官,毛主席第一時間想到了肖勁光。
新中國成立后,海軍的籌備,毛主席也一手交給了肖勁光來處理。
起初,肖勁光是拒絕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一個旱鴨子,哪能當海軍司令啊。”
但毛主席卻對他深信不疑,直言不諱道:“我就是看上你這只旱鴨子了!”
也正是二人的相互信任,讓我國的海軍建立初具規模,為我國的海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76年9月9日,一代偉人隕落,參加葬禮的肖勁光痛哭不已。
他說:“毛澤東是人,也是神,是神,也是人。”
短短十幾個字,道盡了他心中的痛苦與無奈。
肖勁光的子女回憶道,在這之后,父親時常呆坐在搖椅上,喝一杯茶,回憶著那些舊時光。
他們說,每當這個時候,定是父親想念毛主席了。
也許,沒有人能夠對肖勁光和毛主席的經歷感同身受,但通過對過去的點滴記錄,我們總能被二人之間相知相識的友誼感動如斯。
這便是老一代革命前輩的友情,也是他們可歌可泣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