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照片,一段歷史。
晚清時期,中國淪為半封建半社會,國家積弱。當時有很多外國攝影師,他們用鏡頭記錄了大量晚清百姓和官宦人家的生活狀態。約翰·湯姆森就是其中一個代表,他于1869年在香港皇后大道開設了一間攝影室,專門拍攝人像。他也到處游歷,拍下了不少底層人民的生活照。
晚清的這些外國攝影師拍下的照片,雖然有些照片也為擺拍,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但有的照片確實成為我們了解過去生活面貌的窗口。今天歷史鏡像館繼續帶你們看看一些上色的晚清老照片。
晚清賭博的場面,后面墻上貼著三個標語,幾個賭徒都留著辮子。晚清的時候,黃賭毒都大行其道,毒品流入誤身,賭博盛行誤家。
這是晚清的裹小腳女子正在展示她的小腳和天足的對比。從照片中可以看到,裹過的小腳都已經有點發黑,而且嚴重畸形變形。這樣的小腳走路都會有困難,晚年一般需要拐杖才能行走。
晚清民間裹腳之風盛行,即使滿人崇尚天足,清廷曾經下令禁止纏足,依然是屢禁不止。
當然,這是為了拍照展示,在古代,女子的小腳不輕易示人,被視為是私密的地方。
這是晚清擺攤的一幕。人們都好奇望向了鏡頭。
這是晚清時期的大戶人家女子。他們穿著華麗,頭發都盤起來,看發飾也比較精巧復雜。兩個站著的女子盤著二把頭的發型。
我們之間講過,滿人的發型還是很有講究的。清朝滿族婦女的發型經歷了從二把頭、架子頭到鈿子頭和大拉翅的轉變過程。
二把頭又稱兩把頭,是滿族婦女最具有代表性的發式,就是把頭發束在頭頂上,分成兩綹,結成橫長式的發髻,高高的發髻最為流行;再將后面余發結成一個“燕尾”式的長扁髻,壓在后脖領上,使脖頸挺直。但同時也使女子的外觀更顯文雅莊重。
二把頭在清初期只是盤在腦后,且全都使用婦女本身的真發梳成,因此整體造型上較為小且扁矮,但隨著時間推移,盤梳的位置向頭頂發展,也有將二把頭盤的更高更大的趨勢,所以在纏梳的過程中開始參入假發。
清朝晚期,發展出一種名為大拉翅的板型冠狀飾物,逐漸取代了二把頭。據說大拉翅是慈禧的獨創發明。
這也是一個滿族大戶人家,女子們圍坐在一起大快朵頤,身旁還有仆人服侍,這張照片中的滿族發型就更多了。
這是晚清街頭的一角。晚清時期,受外敵入侵,社會動蕩,戰爭不斷,社會貧富差距很大。
晚清時期,人們在玩人力轉圈圈游戲。
兩個人在中間,另外兩個人搭著肩膀,速度越來越快,直到最邊的兩個人開始騰空飛起來為止。這種游戲流傳了很久,在沒有機械玩具設備的年代,是人們很喜歡的游戲。
這是晚清時期的畫師。
在古代,照相機還沒有誕生的時候,人們留下肖像的方式一般都是通過畫師的畫作。所以古代很多大富人家或者是宮廷里,都有專用的畫師為他們畫肖像。到了晚清,照相機逐漸從西方流入,才有了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