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圣地、度假天堂”,這是山東的宣傳口號。那么山東大家都知道,是一個文化大省,說到山東,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孔子。
山東自古以來,文化底蘊就非常深厚,人們常常會用“齊魯大地”來代指山東,齊和魯,分別指的便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和魯國,“齊魯大地“相對應的,當然就是齊魯文化。
齊魯地圖
在歷史上,齊國的實力,可是比魯國要強大得多,但是呢,今天山東的簡稱卻是“魯”,而不是齊,這是為什么呢?
這個還得從周朝說起,周武王當時分封土地,設立諸侯的時候,將我們都熟知的姜太公封到齊國,把自己的弟弟周公,封到魯國。
魯國呢,大致位于今天山東的西南,齊國呢,范圍相比魯國來說比較大一些,但是魯國的地理位置更為重要,這也是周武王為什么要將魯國給自己弟弟的原因。
周公
周武王去世之后,周公攝政,又把自己的兒子伯禽,封到魯國,定都曲阜,這樣一來,魯國和周王朝的關系,就比齊國要親密得多,畢竟是自己親兒子的地盤嘛。
然后,我們都知道,周王朝的禮樂文化對華夏的影響十分深遠,那么伯禽被封到魯國之后呢,當然也就成為了周禮文化堅定的信仰者,所以魯國也是把周禮繼承和保留得最完整的地方,有句名言叫做“周禮盡在魯矣”。
而齊國呢,深受東夷文化的影響,采用的治國之道是“因其俗,簡其禮”,可見魯國在歷史上的正統地位是非常高的,而齊國雖然強大,但是在當時的地位和文化影響力,其實完全是比不上魯國的。
姜子牙
從這些方面來看,魯國是正統,而齊國是臣封,在選定簡稱的時候,當然會偏向于選用正統的魯,齊國就相當于“庶出”不受待見了。
還有一點很重要,因為孔子,是魯國人。孔子,是天下第一圣人,畢生致力于恢復周禮,推行“王道”于天下,他所創建的儒家學派,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一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處于主流地位。
所以,魯國的禮樂傳統經過孔子儒學千百年的弘揚之后,魯國的名氣自然也就更加地深入人心。
周公伯禽
最后呢,還有一個比較關鍵的原因,就是在清朝末期,電報剛剛開始普及,那個時候呢發電報的成本很高,所以在收發過程中必須要惜字如金。
因此,在建設電報體系的時候,就要求各省申報僅有一個字的簡稱,當時河北就申報了冀字,等到山東申報的時候,發現這個齊字的讀音和冀字差不多,容易混淆,于是山東就改用魯字來進行申報,最后一直沿用至今。
當然,如今也有很多專家提議山東將簡稱由魯改齊,原因也莫過于幾點,比如齊國的姜子牙名氣和地位不比孔子低,比如齊國存續的歷史更長,比如齊國的地理覆蓋范圍較魯更為廣闊,還曾有霸主七雄的輝煌等等。
孔子
不管這些理由多么的充分,山東的簡稱恐怕很難再更改過來,魯的簡稱已經深入人心,一旦更改勢必會造成方方面面的適應成本。
其次,更改簡稱的意義何在,是否僅僅因為由魯改齊就會給山東帶來飛騰的發展呢?如果山東的發展不是因為一個小小的簡稱就可以改變,那又何必大費周章的更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