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參與國家最多、傷亡最為慘重的一次戰爭。
經此一役,世界格局重新洗牌,英法德等老牌資本主義強國開始落寞,而大量第三世界國家則推翻殖民者,獲得獨立地位。
此外,二戰后,還有10個國家驟然消失,永遠離開了國際舞臺,而消失的這10個國家中,有3個是我國的鄰國。
那么,二戰后消失的10個國家是哪些?它們消失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首先要說的南越和北越。
古時候,越南北部地區一直是中國領土,受到中國的直接管轄,五代十國時期,越南才獨立建國。
此后,中越一直相安無事,越南也對中國各朝代十分尊敬,視中國為宗主國。
直到19世紀中葉以后,法國殖民者的侵入,為越南人帶來了無盡的災難。
在法國的堅船利炮之下,越南根本無力抵抗,大量本土人被殘忍屠殺后,越南全境淪陷,成為法國的殖民地。
二戰期間,日本也想在東南亞分一杯羹,從此,越南在中國遠征軍的支持下,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抗日戰爭。
1945年日本宣告投降,越南人民本以為迎來了民族解放的勝利,然而,沒多久,法國殖民者便卷土重來,重新占據越南南部的廣袤土地。
1955年,美國也忍不住橫插一手,扶持吳廷琰政府取代了越南的傀儡政權。
從此,越南一分為二——北方的胡志明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南方的吳廷琰掌控著越南共和國(南越),雙方矛盾一觸即發。
在美國不斷煽風點火的情況下,越南終于爆發內戰,這一打就是20年。
1961年美軍直接參戰后,戰爭烈度激增,北越政府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在關鍵時刻,還是毛主席一句話,改變了越南戰爭的形勢。
毛主席與胡志明
1965年胡志明與我國聯系,請求支援,毛主席在一次公開講話中說了11個字,“美軍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
彼時美國還未從抗美援朝的陰霾中走出,自然不敢越雷池半步,北越人民軍也憑借這一優勢,徹底扭轉戰局,將美軍趕出了越南,并統一南越,實現了國家統一。
而這也意味著,北越、南越在地球上消失,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誕生。
第三個要提及的是錫金。
很多人或許并沒有聽過錫金的名字,但在當年,它卻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國家。
錫金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坡,面積7000余平方公里,人口不到73萬人,由于它與尼泊爾、中國西藏以及印度接壤,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清朝時期,錫金為清政府的藩屬國,每年都向我國朝貢,錫金也在中國的庇護下,維持著難得的和平與穩定。
只可惜,西方列強的到來打破了錫金持續已久的安寧。
1835年,英國便覬覦錫金的戰略位置,出兵割占了其南部的肥沃土地,1861年更是將錫金全部納入自身版圖。
二戰后,“日不落帝國”隕落,印度趁火打劫,奪取了錫金的部分控制權,向錫金派遣官員,操縱錫金的經濟、國防與外交。
然而,錫金人民卻對印度干涉內政的無恥行徑相當不滿,1968年,錫金爆發了大規模的反印游行,提出脫離印度、錫金獨立等要求。
不僅如此,錫金還向中國求助,表示愿意重回中國領土。
遺憾的是,當時的中國無法抽身支援錫金。
于是,1975年,印度肆無忌憚地出兵錫金,解散了王宮衛隊,操縱議會罷黜國王。
從此以后,錫金不復存在,成了印度的一個邦。
第四個消失的是蘇聯。
十月革命后,蘇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飛速發展,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于美國。
二戰期間,蘇聯向世界展示了強大的軍事力量,不管是不可一世的納粹德國,還是在東北橫行霸道的日本關東軍,都在蘇聯紅軍手中折戟。
雅爾塔會議三巨頭
雅爾塔會議之后,世界格局基本形成,美蘇成為超級大國,分別控制著東西半球。
冷戰期間,蘇聯國力一度逼近乃至趕超美國,在經濟上,蘇聯GDP高速增長,而美國卻因為在朝鮮、越南窮兵黷武,一度陷入停滯。
軍事上,美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后不到五年,蘇聯核武器研發成功,憑借著強大的工業體系,蘇聯的核彈頭儲備與美國不相上下。
科技上,蘇聯是第一個將宇航員送入太空的國家,也是第一個電熱火箭發動機的研發者,可以說,蘇聯的科技水平,絕不在美國之下。
然而,進入80年代后,蘇聯因工業發展不均衡等問題,民間生活水平大幅下降,戈爾巴喬夫、葉利欽等領導人一味迷信西方體制,進行了一系列錯誤的改革。
美國也借機推動“顏色革命”、“和平演變”, 種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蘇聯內部動蕩愈發嚴重,各加盟國紛紛產生獨立的意圖。
1991年,隨著東歐劇變的進行,克里姆林宮上方,蘇聯國旗緩緩降下,取而代之的,則是俄羅斯三色旗。
蘇聯雖然解體,但給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留下了豐厚的政治、軍事遺產。
如今,僅俄羅斯的軍事力量便能讓西方投鼠忌器,足見蘇聯當年的強大。
另外,蘇聯解體后獨立的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均與中國接壤。
因此,雖然這些年來有3個鄰國消失,但中國的鄰國卻多了一個。
第五個便是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簡稱阿拉伯合眾國,由埃及、敘利亞和也門組成,于1958年正式建立。
二戰后,阿拉伯國家相繼獨立,但在國際社會上,仍然沒有受到公平對待。
由于阿拉伯國家大都資源豐富,尤其盛產石油,因此,美國等西方國家,一直對這片熱土虎視眈眈。
單個國家無法抵抗西方,于是,埃及便牽頭組建了阿拉伯合眾國,此后幾年間,阿拉伯抵御外敵的能力大幅增強,國家也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果。
然而,在阿拉伯合眾國中,埃及話語權過大,不僅分拆了敘利亞的國有銀行,還擅自將首都定于開羅,稱阿拉伯合眾國人為“埃及人”。
埃及的行為,引發了其他加盟國的不滿,此前,伊拉克與約旦還試圖加入,但在此以后,敘利亞與也門紛紛萌生退意。
1961年,敘利亞發動政變,宣布獨立,阿拉伯合眾國名存實亡。
直到1972年,埃及也放棄了這一國號,持續14年的阿拉伯合眾國正式解散。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地下室自盡,5月2日柏林守衛軍宣布無條件投降,5月8日,德國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
根據波茨坦協定,戰后德國一分為二,分別被美國和蘇聯接管,美國控制西邊的聯邦德國,蘇聯接手東邊的民主德國。
政權分裂后,一堵高高的柏林墻分割了兩國人民。
邊界區域布滿了美蘇衛兵,間諜、特務更是暗流涌動,東西德陷入長期的動蕩與割裂。
很長一段時間內,大量東德公民妄圖翻越柏林墻,逃往西德,為此,蘇聯還不得不派兵持槍阻攔。
但在上世紀80年代末,蘇聯經濟遭遇困難,東德也受到牽連,加之在西方一手炮制的東歐劇變的影響下,東德政權岌岌可危。
1989年,統一的聲音在東西德此起彼伏,“柏林墻”被推倒,甚至連東德總統也被迫辭職。
1990年,經美蘇英法等國同意,東西德正式簽署了統一條約,民主德國并入聯邦德國,組建成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從此,東西德永遠退出了歷史舞臺。
第八個消失的國家是南斯拉夫。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戰勝國塞爾維亞吞并了戰敗的奧匈帝國的主要幾個地區,南斯拉夫王國由此建立。
二戰中,納粹德國發動了恐怖的“閃電戰”,南斯拉夫無力抵抗,被德國大肆入侵,國家四分五裂,淪為歐美大國的傀儡。
1945年,德國戰敗,推動南斯拉夫解放的,是鐵托領導的共產黨軍隊。
鐵托手腕強硬,雷厲風行,是南斯拉夫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與軍事家。
之后鐵托積極推動重建,南斯拉夫聯邦涅槃重生,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黑山、斯洛文尼亞、馬其頓和波黑等6個共和國組成。
外交上,鐵托一直奉行獨立自主的原則,即便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家,但鐵托卻拒絕加入蘇聯,也不愿參加華約。
左:鐵托 右:斯大林
憑借著鐵托高超的外交技巧,南斯拉夫在美蘇間左右逢源,獲得長期的和平與發展,鼎盛時期,南斯拉夫面積達到26萬平方公里,人口近3000萬。
不僅如此,南斯拉夫的經濟水平在東歐一騎絕塵。
上世紀70年代,三成以上的南斯拉夫人擁有汽車,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冰箱和電視,即便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也毫不遜色。
令人惋惜的是,隨著1980年鐵托去世,南斯拉夫的發展勢頭不再,國家走上了下坡路,各共和國家矛盾凸顯。
1991年蘇聯解體,更是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斯洛文尼亞、波黑競相獨立,南斯拉夫轟然倒塌。
南斯拉夫解體次年,也就是1992年,塞爾維亞與黑山再次合并為一個國家,稱為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國,簡稱南聯盟。
南聯盟繼承了南斯拉夫的政治主張,不結盟,致力于維護區域和平。
然而,此舉卻引發了西方國家的不滿,畢竟,一個強大的南斯拉夫國家,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
于是,美國挑撥科索沃境內的阿爾巴尼亞族,使其頻繁暴動,并最終影響到了南聯盟的國家安全,引發了南聯盟的反擊。
此舉正中美國下懷,還沒等南聯盟出兵,美國便跳了出來,稱南聯盟大肆屠殺阿族人,引發了“人道主義災難”。
在美國的操縱下,聯合國通過了對南聯盟的譴責決議,北約伺機而動,向南聯盟展開了大規模轟炸,北約戰機所過之處,皆是一片焦土,南聯盟的平民死傷無數。
令人氣憤的是,美國戰機公然轟炸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造成了多名工作人員傷亡。
經過美國的打壓,南聯盟元氣大傷,無力維系,2003年,南聯盟改名為塞黑,但歐盟還是不滿意,一直希望兩國分道揚鑣。
兩個東歐國家,豈能頂住整個歐美世界的壓力,于是,2006年,黑山公投退出,南聯盟就這樣成了歷史的遺跡。
最后要說的是捷克斯洛伐克。
慕尼黑協定將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
捷克斯洛伐克誕生于二戰之后,是奧匈帝國瓦解后留下的寶貴遺產,在二戰之前,捷克斯洛伐克一度是世界第七號工業強國,在歐洲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戰中,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國侵占,在蘇軍的幫助下才得以獨立。
從1948年開始,捷克斯洛伐克由共產黨執政,雖然沒有加入蘇聯,但一直與蘇聯關系密切,發展也非常平穩。
正因如此,蘇聯解體后,捷克斯洛伐克也成了美國針對的對象。
而捷克斯洛伐克的執政者,同樣聽信了西方的謊言,推行“私有化”改革,國家財產悉數落入西方資本之手。
經濟遭遇潰敗以后,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權開始動蕩,并爆發了著名的天鵝絨革命。
1993年,兩個共和國的矛盾已經無法彌合,最終選擇解體,成為捷克與斯洛伐克兩個獨立的國家。
世界局勢波譎云詭,二戰結束至今不到80載春秋,但已經有10個國家永遠消失在國際舞臺之上,其中還包括三個我國的重要鄰國,實在令人唏噓。
相較之下,在時代的大潮中,中國始終屹立不倒,不僅解決了建國初期的貧困問題,還取得了一系列震驚世界的成就。
有這樣的智慧和韌性,中華民族必能乘風破浪,實現偉大的復興使命。
由于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您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