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家姓》中朱姓算得上一個大姓,提起朱姓歷史名人,我想很多人會想到這位:沒錯,朱元璋是最具影響力的朱姓名人之一,他開創了一個王朝,史上最后一個漢人王朝。
此外,這位,也是極具影響力,甚至可以說比朱元璋更為重要的朱姓名人。
朱元璋
這位美髯老翁乃是影響中國人上千年的一代大儒——朱熹,程朱理學的集大成者。
曾經有一位朱姓土豪在家門口掛了一副對聯:
兩朝天子,一代圣人。
朱熹
一朝天子乃是大明天子,一代圣人乃是朱熹,那么還有一朝天子是誰呢?
開個玩笑,朱溫也算是個亂世梟雄了。
朱溫出生于唐朝大中六年(852)十月二十一日,老家在今天的安徽碭山一帶。朱溫的家里比較窮,祖父和父親都是鄉村知識分子,小小的教書先生,也沒什么功名,勉強維持個溫飽沒什么太大問題。朱溫有兩個哥哥,他排行老三。
朱溫的父親死了之后,母親帶著三個孩子生活艱難。后來,母子四人到了鄰近的蕭縣,在當地富戶劉崇家里做幫傭,寄人籬下地生活。
圖片與本文無關
朱溫的兩個哥哥都是老實人,干活勤快,也很得主人喜歡。唯獨老三朱溫,生性奸猾,好勇斗狠,“不事生業,以雄勇自負,里人多厭之”。
晚唐時期,社會矛盾復雜,危機四伏,梟雄一呼,必然天下大亂。一個叫黃巢的私鹽販子,在幾次高考失敗之后,終于下定決心,要讓菊花香透長安城。
不甘永遠做屌絲的朱溫投奔了黃巢,因為勇猛能打,朱溫在黃巢帳下升的很快,先是當了小隊長,后來黃巢拿下長安之后,又升為為東南面行營先鋒使,唐僖宗廣明二年,朱溫升為同州防御使。
黃巢
朱溫的防區是同州,在唐朝的行政區劃來看屬于河中節度使轄區。河中節度使名叫王重榮,是個厲害的對手。朱溫與王重榮交手,幾乎沒有勝過。
黃巢雖然是個草莽英雄,但是也有著專制君主一樣的毛病,他對統兵大將不信任,派出監軍去前線監督。朱溫軍中有個監軍,叫孟楷,是個小人。朱溫寡不敵眾,幾次要奏請黃巢派出援兵,孟楷都壓著不讓求援。
在這個情況下,朱溫麾下有個謀士謝瞳乘機游說:
在唐朝的行政區劃來看屬于河中節度使轄區
今將軍勇冠三軍,力戰于外,而孟楷專務壅蔽,奏章不達,下為庸才所制,無獨斷之明,破亡之兆必矣。況土德未厭,外兵四集,漕運波注,日以收復為名,惟將軍寮之。
朱溫投唐,王重榮如獲至寶。因為朱溫母親姓王,王重榮還認了朱溫做外甥。隨后,舅舅王重榮立即飛奏成都唐朝流亡政府,任命朱溫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充河中行營招討副使,賜名朱全忠。
朱溫
王重榮對招降朱溫一事非常得意,說“今招一賊,一切釋罪,且溫武銳可用”,沒想到的是他為唐朝招來了真正的掘墓人。
朱溫
王重榮
王重榮
黃巢失敗之后,唐王朝名義上恢復了統治,但是面臨的確實藩鎮勢力肢解朝廷有效治理的現實。根據《舊唐書》記載,各個強悍的藩鎮“自擅兵賦,迭相吞噬,朝廷不能制,江淮轉運路絕,兩河、江淮賦不上供,但歲時獻奉而已,國命所能制者,河西、山南、劍南、嶺南四道數十州,大約部將自遭,常賦殆絕,藩侯廢置,不自朝廷,王業于是蕩然”。
以汴州為中心的朱溫,以太原為中心的李克用,以風翔為中心的李茂貞。這三大強藩直接影響著北方的政局。
李克用
在權衡利弊之后,朱溫并沒有選擇宦官陣營,而是倒向了南衙的朝臣集團,成了唐昭宗眼中的大救星。后來,唐昭宗冊封朱溫為梁王。
天復二年(902年),朱溫大軍進攻太原,李克用被打得大傷元氣,差點逃亡。
李克用
不久之后,朱溫又擊敗鳳翔的李茂貞。
李茂貞
天復三年(903年)正月,昭宗同到長安后,朱溫奏請殺光宦官,在外監軍者也一并全部殺掉。唐朝的宦官之禍從此結束,但是勝利者并不是李唐皇室和文官集團,而是朱溫。
唐朝的疆土、為藩鎮所割裂,皇帝的權威掃地無遺,它的統治,僅僅剩下一個軀殼,名存實亡。大唐滅亡,勢所必然!
李茂貞
朱溫在擊敗李茂貞之后,“并吞關中,威震夭下,遂有篡奪之志。”
天佑元年(904)二月,朱溫逼著唐昭宗遷都到了洛陽,八月,就派人在洛陽皇宮將昭宗殺死。
唐昭宗
唐昭宗
朱溫和歷代的野心家一樣,懂得玩虛偽的”禪讓“把戲,他立了唐昭宗的第九子李柷為帝,這是歷史上的唐昭宣帝,也叫唐哀帝。
煌煌大唐王朝,就這樣被一個鄉間無賴兒篡奪了!大一統的中華帝國,從此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