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有一天晚上在禪院里散步,看見院墻邊有一把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一位出家人違犯寺規翻墻出去了。老禪師也不聲張,靜靜地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個時辰,果真聽到墻外一陣響動。不一會,一位小和尚翻墻而入,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現剛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師傅的責備和處罰。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并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很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可見這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之修行是如此的高深。從此,這位小和尚再也沒有違犯寺規了。而且,也再沒有其他人翻墻離開寺院了。
現實生活中,我們有很多家長每每苦尋教育教子的錦囊妙計。就是在孩子犯錯后,也還按賞識教育把“你真棒”掛在口上,或是當“狼爸虎媽”訓斥體罰孩子。為什么不學一學老禪師對犯寺規小和尚的教育方法呢?
站在人性的立場上,以寬容的方式,給叛逆的孩子或是犯錯誤的孩子,一個無聲的和善解人意的臺階,既能讓孩子接受批評教育,又能使孩子保持信心、不傷尊嚴。所有這一切的前提都是以愛心為基礎的,發自內心的對孩子的愛,會讓孩子所有的對立消失于無形之中。
有這樣一句話:“當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時,你已經失敗了?!蔽覀兊降自撛鯓尤ソ逃⒆幽??那就是家長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率先垂范,要求孩子不做的家長千萬不要為之,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必須先做到。家長用無聲的行動,對孩子潛移默化。現在,為什么有很多孩子沉迷于手機游戲、喜歡吃零食、懶惰成性?因為孩子身邊有這樣兩位老師,就是自己的爸爸和媽媽。他們也成了“手機控”了,飯桌上、廁所里、睡榻上手機不離手;年輕的媽媽為了“減肥”,天天不好好吃飯,零食不斷;回家后成了“網蟲”和“懶蟲”,什么家務也不做,把家里搞得像狗窩。如此這般,父母有何顏面教育孩子,又怎樣讓孩子效仿你。
無聲的行動勝似有聲的命令。有很多事情,我們家長對孩子天天說不見得效果就好,應發揮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好的行動去影響、激勵孩子,無聲勝于有聲,這樣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