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寫鳶尾的時候就提過射干,說是古人分不清射干和鳶尾,將兩者混為一談。
不妨先放個對比圖,可見不開花時確實是挺難區分的... 但是開花了之后么,差別就大了。
↑上圖鳶尾,下圖射干
【 射干 Belamcanda chinensis 】 鳶尾科 Iridaceae >> 射干屬
射干之名,聽起來總覺得怪怪的... 讀“夜干”么,其實也好不到哪去...于是我便去查了查,其實這兩種讀法都有權威的出處。
“夜干”的讀音在《漢語大辭典》中可查:
射干,拼音:yè gàn。多年生草本,葉劍形排成兩行。夏季開花,花被橘紅色,有深紅斑點。根可入藥。《廣雅·釋草》:“鳶尾、烏萐,射干也。” 王念孫 疏證:“方多作夜干字,今射亦作夜音。”
而在 Flora of China 中則采用了“射干”的讀音。《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中,也沒有檢索到射字有“夜”的讀音。
所以說,射干之名怎么讀其實無所謂了,兩種讀法均可。我更感興趣的是古人為什么給取了“射干”這個怪異的名字,然而并沒有找到相關資料。
六月末,射干正值花期。花朵六瓣,橙色,有斑點。他的花朵不如鳶尾屬植物們復雜,只有簡簡單單的六瓣花瓣而已。六瓣花瓣呈上下兩層排列,花中央有三雄蕊、一雌蕊。
射干初開的花苞很有趣,花瓣居然是螺旋的。
↑圖片 | 鄭小明
八月,射干結果,開裂后露出黑色的小種子。種子我采來種過,很好養活。
開花時,除了花朵之外,射干的葉叢形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莖從基部開始拔高,一節一節,呈之字形,最終整個植株可以長到齊腰高。
射干在華東、華南地區的園林綠化中也有種植,是耐性比較強的植物,冬季地上部分枯萎,宿根越冬。
本文來自公眾號植物圖鑒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