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煤炭大國,但到底有多少煤炭資源可采、現已探明的有多少、每年消耗的資源量有多少、可采的年限有多少、資源回收率有多少?面對這些問題,各方面答案不一,甚至相差“十萬八千里”:有的說還可開采30年,還有相關機構預測還可開采300年。為什么在煤炭開采年限的預估上差距如此之大?
1、中國不是煤炭儲量最豐富國家
世界探明的煤炭資源可采儲量為9842.11億噸,世界煤炭總產量為46.61億噸,消費量為46.59億噸。
美國是煤炭儲量排名第一的國家,約有2466.43億噸,約占世界煤炭儲量的25%。世界上最大的煤田也在美國。
世界最大煤田——波德河煤田(美國)預測儲量7000億噸,探明儲量1224億噸
俄羅斯煤炭儲量位列世界第二,約有1570.1億噸。中國1145億噸,排名第三。
2、人均占有量極低
我國煤炭資源總量豐富,但我國人均占有量極低。中國人均煤炭占有量是234.4噸,美國是1045噸,世界平均是312.7噸。
1、分布范圍廣
中國煤炭資源分布面廣,除上海市外,其他省、市、自治區都有不同數量的煤炭資源。在全國2100多個縣中,1200多個有預測儲量,已有煤礦進行開采的縣就有1100多個。
按省、市、自治區計算,山西、內蒙、陜西、新疆、貴州和寧夏6省區最多。華北區的山西、內蒙古自治區和西北的陜西分別占25.7%、22.4%和16.2%。
2016主要產煤省占比
2、種類全,但不均
我國煤炭按消費品種主要分為動力煤、煉焦煤和無煙煤三大類。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煉焦煤生產國和消費國,我國焦煤儲量661.95億噸,占整個煤炭資源儲量的20%(其中主焦煤、肥煤、瘦煤等基礎煤種比例較少,僅占13.35%),動力煤占全國煤炭產量的占比在65%左右;無煙煤保有資源儲量占全國煤炭總儲量的13%。
3、產量比與儲量比不均衡
全球煤炭產量近半來自中國。據BP統計,2016年中國煤炭產量34.11億噸原煤,居于全球第一位,占比高達45.7%。
從區域分布看,西部地區192362.7萬噸,占57.18%,中部地區110357.4萬噸,占32.81%;東部地區22330萬噸,占6.64%,西部地區煤炭產量比例低于資源儲量比例,中部、東部和東北地區煤炭產量比例高于資源儲量比例。
4、總消費量世界前列
2015年,世界煤炭產量約80億噸,全國產量達37.5億噸,雖然同比減少3.3%,但仍占世界的47%;我國煤炭消費量為39.65億噸,同比下降3.7%,但仍占世界煤炭消費量的一半。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比重達到64%,遠高于30%的世界煤炭平均水平。
5、資源回采率低
煤炭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山西省是中國最大的煤炭產區,煤炭平均資源回采率只有40%左右;占全國煤炭產量30%以上的鄉鎮煤礦回采率平均只有10%~15%,資源浪費非常嚴重。從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煤炭資源的開采有一多半的煤炭儲量被浪費丟失。
因此相關業內人士認為,按照現在的開采情況與消費量,我國煤炭可開采時間已不足百年。
以焦煤為例,我國埋藏深度在1000米以內的煉焦煤資源80%分布在山西省和貴州省。山西省焦煤查明資源儲量1694.6億噸,占全國焦煤查明儲量61.4%;山西省焦煤可采儲量331.6 億噸,占全國可采儲量51.3%,山西省焦煤可采儲量和查明資源儲量均位居全國首位。
焦煤查明資源儲量占全國第二、三、四、五位的分別是安徽省236.2 億噸、山東省172.7 億噸、貴州省98.6 億噸、黑龍江省98.2 億噸。我國焦煤總體儲量可觀。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煉焦煤生產國和消費國,受煉焦煤市場需求拉動,近幾年中國煉焦煤產量持續增長,2003-2010年期間,中國煉焦煤產量增長了87.3%,年均增長超過10%。
2012年12月,國家公布了《特殊和稀缺煤類開發利用管理暫行規定》,將優質煉焦煤作為特殊和稀缺煤種礦區列入保護性開采范圍。焦煤市場消耗逐步上升,優質焦煤少之又少,此舉更是引發了業內人士對焦煤可采年限的擔憂。
對此,相關機構專門對焦煤儲量、可采前景經過推算得出理論:中國煉焦煤可靠的資源量為1500米以淺的資源量9175萬噸。假設未來煉焦煤按上述產量13.8億噸計算,煉焦煤1500米以淺的煉焦煤資源可采年限底線為300年,主焦煤為128年,肥煤為203年。
但是,此結論需要幾大重大前提:
1、采區回收率進一步提高,達到80%以上。
2、如果鋼鐵需求峰值2020年到來,煉焦煤經濟壽命也僅有10年,則未來煉焦煤產量將會低于目前煉焦煤產量,產量的降低將導致煉焦煤可采年限的增加。
3、對于1500米以下的焦煤資源,如果今后焦煤真的稀缺,隨著開采技術的發展,開采1500米以下的資源是必然的。
可見提高煤炭采選效率,提升質量,是保證煤炭資源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