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期,隨著飲茶的普及,關于茶的活動也日漸豐富起來,民間開始興起了斗茶的風氣,“斗茶”也稱“茗戰”,用來決定勝負的標準共有兩條,一是“湯色”,二是“湯花”。
所謂的“湯色”就是指茶湯的顏色,有一個固定的標準。茶湯的顏色以純白色為最上,其他的顏色則不正。茶湯純白色,說明茶葉的采摘、加工,都是恰到好處。如果顏色偏青,說明在加工的時候火候不足;如果偏灰,就是過火;如果偏黃,那么則是茶葉的采制出了問題。
所謂的“湯花”是指茶湯倒進茶盞之中在表面上泛起的泡沫。湯花講究勻稱,在湯花散盡之后,水痕出現得越晚越好。要想在斗茶中獲勝,就必須把茶末研磨得非常細膩,同時在注水點湯的時候,力道要把握好,不溫不火。湯花的最佳效果是,湯花出現之后,久久不散,而且湯花緊緊咬住茶盞的邊緣,但是絕不流溢,這就叫做“咬盞”。如果湯花很快散開,或者流溢出來,就會落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