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以方便快捷,價格親民,運力大,成了人們出行的首選,因此鐵路也成了民生工程之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也是新中國第一條工程艱巨的鐵路。
這條鐵路就是寶成鐵路。寶成鐵路北起陜西省寶雞市,向南穿越秦嶺到達天府之國四川省成都市,全長669km。沿線主要城市有寶雞、廣元、綿陽、德陽、成都。寶成鐵路寶雞至陽平關段受地形限制目前為單線鐵路,陽平關至成都段為復線鐵路,是國家I級電氣化鐵路干線。
寶成鐵路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修建的第一條工程艱巨的鐵路工程,它的規(guī)劃勘探工作自1950年開始,經過兩年的勘探,寶成鐵路于1952年7月在成都動工,1954年1月寶雞端開工建設,1958年,鐵路全線正式竣工啟用。
為什么說寶成鐵路是我國最難通行的鐵路呢,因為寶成鐵路全線隧道304座,延長84公里,大、中、小橋1,001座,延長28公里,橋隧總延長占線路長度的17%。全線最長的是新會龍場隧道,長4245米.還有就是沿線要經過秦嶺山脈這座“攔路虎”,鐵路通過秦嶺時,從楊家灣站到秦嶺大隧道直線距離只有6千米,但卻要升高達680米,這意味著每前進1千米就要上升110米,這對于火車通行來說太困難了。
為了克服這個困難,只能把坡度改為每千米只升高30米,能夠通行火車,只能把鐵路線反復迂回盤旋,在6千米的直線距離內盤繞了27千米;在任家灣和楊家灣之間的線路以30‰的大坡度急速爬升。寶成鐵路建成后,由于坡度大、隧道多,進行了電氣化改造。1975年全線完成電氣化改造,是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
寶成鐵路過了楊家灣站后就以3個馬蹄形和1個螺旋形(“8”字形)的迂回展線上升,盤繞27千米,線路層疊3層,高度相差達817米。即使如此,火車在上坡時仍然需要三輛電力機車前拉后推方可駛上秦嶺站---,下坡時必須一路剎車,此時火花四起,既驚險又壯觀,這樣的通行狀況在我國鐵路史上也是罕見。
由于沿線大山的干擾,加之受到當時技術和機械條件的限制,寶成鐵路的修建遇可以說沒有最難,只有更難。鐵路全線需要跨越地勢陡峭艱險的秦嶺、巴山等山脈。建設整條鐵路需要打穿上百座大山,填平數以百計的深谷,單填土石方就有6000萬立方米,按高寬各1米算,可繞地球赤道一周半以上。
雖然建設艱難,但這條鐵路建成后,成了連接西北地區(qū)和西南地區(qū)的交通動脈,發(fā)揮了巨大的經濟意義,促進了西南、西北沿線工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其單線設計已經不能滿足其運輸需求,1994年,國家投資了57億,對寶成鐵路進行了復線電氣化改造。2008年,汶川地震時,寶成鐵路在抗震救災物資運輸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