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學背景: 在新的歷史時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肥胖的學生越來越多,他們因肥胖被同學嘲笑,而這些學生又因為怕同學嘲笑,久而久之,便疏遠體育活動,成了體育課上受冷落的旁觀者,也導致心理、體態的惡性循環。如何使這些同學象其他學生一樣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并獲得樂趣,這是新課標付與我們每個體育教師的義務和責任。 案例操作過程: 剛給初一(14)班上課不久,就發現該班女生小阮(長得胖乎乎,挺可愛的)不太愛和同學們一塊活動,做練習時總是往后溜,測驗成績也比較差。課后我找到她,問她為什么上課不積極活動?開始她不說,在我的啟發下,她才說:“其實我很喜歡體育活動的,可我長得這么胖,做起動作來很吃力,又不好看,同學們會笑話我的,所以就不想動了”。了解這些情況后,我心里有了底,決定尋找該生的閃光點作為突破口,改變該生的行為習慣。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該生的跳繩比較好,我決定以此為契機,組織在班上進行一次跳繩比賽,結果她取得了第一名,當我把一本練習本作為獎品給她時,我發現她的眼里有了一絲喜悅。我又根據她手臂力量較大,安排她練習排球、羽毛球,還花了時間專門指導她。剛開始,她還不想練,練了一段時間后,聽到個別同學的嘲笑又想放棄,我鼓勵她一定要堅持下去,讓同學們看到你的優點,就是別人能做的我也行。她終于堅持下來,排球和羽毛球水平慢慢地在班上成為最高的,當同學對她的表現報以熱烈的掌聲時,從此她那整天呆板的臉上有了笑容。 每次體育課和課外活動課,她的練習總是最認真的,同時,我又指導她改進飲食,要吃早飯,不要吃零食,晚飯不要吃得太飽,利用假期進行長跑,這些她都認真做了。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她的身體變得不胖了,成績上去了,精神也有了,由一個臉色呆板、從不言笑的學生變成了一個自信、開朗、活潑的女生。 案例分析與反思: 作為一名稱職的體育教師,應該善于洞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正確對待這些特殊的學生,這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它需要教師有耐心和愛心,其次是要教育方法和藝術手段。不要輕易地把這些學生定格為“差生”,更不要大發脾氣,傷其自尊;應沉著、冷靜、靈活、機智的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變不利為有利,多加鼓勵,并給予必要的關愛。真正做到“善導”,讓學生學有興趣、學有個性、學有創造,這才是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