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饅頭與一顆高貴的心
2009年12月18日早晨,湖北省黃石市鐵山區(qū)三岔路村的拾荒老人郭冬容,像往常一樣,拎著籃子去離家不遠的尖林山拾荒。
忽然,她發(fā)現路邊的水溝旁有一個鼓囊囊的塑料袋。郭老太以為是別人丟在路邊的廢品,便拾起來,打開之后,卻發(fā)現里面是一大包錢。
郭老太趕緊把這個裝滿了錢的袋子放進籃子里,轉身往公安局走。蹣跚地走了一個多鐘頭后,她終于見到了鐵山區(qū)公安分局的值班民警。民警和老人一起清點了這袋錢,總共有7000元。郭老太帶著值班民警去現場做了勘查,然后又一起返回局里,按照規(guī)定做了筆錄。
辦完所有手續(xù)后,已經是上午9點多了。這時,郭老太很不好意思對值班民警說:“同志,我還沒吃早飯呢,你可不可以借我一元錢,我買兩個饅頭吃?”其實,在來交錢的路上,郭老太就餓了,可是她沒帶一分錢,雖然挎在胳膊上的籃子里放著很多錢,但她分文未動——因為那不是自己的。
所有在場的民警都很震驚,他們眼含熱淚,紛紛掏出口袋里的錢往老人手里塞。老人連忙擺手拒絕,堅持只借一元錢,她說:“兩個饅頭只要一元錢,你們快去找失主,把錢還給人家!”
事后,公安局的民警帶著米和面找到了郭老太的家,很多媒體也不斷來采訪,這讓郭老太有些不好意思,她“沒想到事情弄得這么大”。
有人問她:“你家里很困難,為什么還把錢上交?”
郭老太回答說:“我沒有讀過書,也不知道什么道理,但是我總覺得,錢不是自己的就不能要。”她還說,“我一輩子都沒見過這么多錢,錢包裹得很嚴實,我想失主肯定有大用,估計是有什么急事。如果這錢是給孩子或者老人看病的,我拿去了,耽誤治病,豈不是罪過?”
而實際上,年過七旬的郭老太每天都堅持步行到尖林山撿廢品賣錢,
是為了補貼家用。郭老太的老伴患老年中風,已經病了好幾年了。她想撿點廢品賣錢給他治病,也能給兒女減輕點負擔。
時間:2012-02-25 09:36 編輯:小蝦 點擊:
讀了《兩個饅頭與一顆高貴的心》這個故事,讓我感受到了一個拾荒老太一顆高貴、善良的心。
《兩個饅頭與一顆高貴的心》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拾荒老太在路邊撿到了一個袋子,里面裝有七千元現金。后來,把錢交給了警察,又帶著警察去做現場勘查,然后又回警局做筆錄。直到九點才做完這些事,而且老人直到九點還沒吃早餐。
可是,這時就會有人提問了,老人一顆高貴的心與兩個饅頭有什么關聯呢?原來,當老人撿到這一筆巨款時,又冷又餓,去毫不猶豫的把錢交給了警察,之后又不好意思的去找警察借一元錢買早餐吃,一塊錢兩個饅頭,這一頓再也簡單不過的早餐,她甚至都沒錢買。七千元,對于一個拾荒老人來說,毫無疑問是一個天文數字,寧愿去借一元錢買早餐吃,也絕不貪別人的一分錢。這點難能可貴,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面對金錢,巧取豪奪者有之,坑蒙拐騙者有之,殺人越貨者有之。但七千元對于一個生活困難的拾荒老人來說,七千元至少可以過上半年,可她卻毫不猶豫的交給了警察。
拾荒老人,一個讓人禁不住落淚的名詞,一件很簡單卻不是每個人都能辦到的事,閃出了天地間最耀眼的光芒,映照出了一顆高貴的心。我們應該記住老人的名字——郭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