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看上去似乎頗為不近人情,言辭觀點甚至有些偏激。但對于那些正在遭受“新型不孝”壓迫的子女來說,這聲音,確實挺微弱的。
通俗來講,就是父母省吃儉用大半生,供養(yǎng)孩子上學讀書,希望子女能出人頭地,父母老以為孩子在大城市“挖金子”,等著孩子衣錦還鄉(xiāng),揚眉吐氣。。。。。。
而事實卻事與愿違,自己的孩子初入社會,沒資源沒背景,996還要看老板的臉色,住著簡陋逼仄的出租房還要看房東的臉色。。。。。。
他們打拼得很辛苦,賺錢不易,生活成本高,根本攢不下什么錢,同時社會地位極低,處在社會最底層;父母卻認為:我們辛苦把你養(yǎng)大,你卻舍不得盡孝,回饋這么少。于是以為子女在大城市貪圖享樂,不找對象,不結婚,恨鐵不成鋼。。。。。。
這句話我真的忍了很久,說出這句話的人一定是一個大可愛。
窮人家的孩子其實都比較晚熟,大多數(shù)都要到30歲左右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觀,逐漸變得成熟而有主見。
我這里說的世界觀,指的是理解社會運轉(zhuǎn)的規(guī)律和人性的真相。
而“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中的“當家”,只是迫于家庭壓力,學得了一些簡單的生存技能而草草進入社會糊口而已,甚至還要供養(yǎng)自己的弟弟妹妹。
這確實是一種成熟的擔當,但這種擔當,并不能幫助他們更早地理解這個世界,反而讓他們錯失了一些本該有的經(jīng)歷和成長。
很多典型的窮人家的孩子,父母也都生活在農(nóng)村,雖然他們的父母從小會教他們一些處世之道和人情世故,但父母教的那些東西,在當下這個時代,難免顯得太過脫節(jié),不僅可能沒有任何幫助,反而可能會成為他們的一種束縛。
對窮人家的孩子來說,30歲前最大的阻力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家人。
家長本身混得不好,說明自己思維受限,認知不高,又怎么可能保證對子女輸出正確的世界觀呢?
時代不同而造成的認知差異,其實很多窮人家的孩子都很愛自己的父母,更是從心底上非常尊重父母。
只是有些事情,窮人家的孩子在父母那里得不到任何有效的建議和幫助,而更多情況下則是往往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阻力,父母會用自己逼仄狹窄的認知,來混淆和左右你的判斷,甚至還會強迫你認同和選擇他們的觀點。
富人家庭就大不一樣,富人家庭往往會在關鍵時刻,給予兒女最根本有效的幫助,這個幫助不僅僅是金錢,也可能是一個小小的建議,有可能正是這一小小的建議,讓其子女大獲成功。這小小的建議,是在窮人家的孩子原來的家庭環(huán)境里一輩子也聽不到的。
而窮人家的孩子,只能靠自己摸爬滾打,憑借著自己尚淺的社會經(jīng)驗,獨自去做人生的諸多選擇,只有被碰得頭破血流,才能明白社會的各種規(guī)則。
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失掉很多機會,消耗掉的不光是青春,還有激情和斗志。
窮人家的孩子,就是需要不斷的試錯,才有可能翻身,而這一切的前提,是擺脫了來自父母的惡性束縛。
很可悲的是,越窮的家庭,父母越愛對子女“出謀劃策”;
越是感覺自己人生失敗的父母,越喜歡規(guī)劃和掌控子女的人生。
我想在此先插入一個話題: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哪個群體能給社會帶來更高的創(chuàng)造性價值?
很明確地告訴你,是富人家的孩子。
你可能會說富人家的孩子有錢條件好,才能有更多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但不全面,或者說是很淺顯。
富人家孩子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們有更加充分自由選擇的權利。
他們對于自己人生任何大小選擇,幾乎都不受要賺錢這個思維的限制,而且他們可以隨時放棄和再次選擇。
而作為窮人家的孩子,從小到大,所做的任何一個重要的選擇,歸根結底都是圍繞著一點:錢。
無論你高考報哪個學校,選擇哪個專業(yè),選擇的根本目的都是哪個城市就業(yè)環(huán)境好,哪個專業(yè)好找工作。包括你學的一些技能,英語、畫畫、舞蹈等等。。。。。。真的是出于內(nèi)心純粹的喜歡嗎?
這些都是父母根據(jù)自己的認知和經(jīng)驗,抑或是自己人生的一種缺失和懊悔,認為自己小時候正是沒有了這些能力,才會過得如此不堪,于是緊緊地抓住孩子,“努力”地幫孩子選擇,生怕錯過某些東西而讓孩子失去競爭優(yōu)勢,變得“不值錢”了。
于是,你人生幾乎所有重要的選擇,都是以前作為目標而驅(qū)動的,你看似能自己選擇,也做出了不少選擇,但其實你沒得選擇,你的一切選擇,不過是錢多錢少的問題,而沒有真正以價值為導向,而你的人生,將金錢和價值劃了等號。
這樣的人生,只是在重復你父母的老路子。
北京冬奧滑雪冠軍谷愛凌的成功,無疑對許多父母產(chǎn)生了沖擊,想必也打了許多人的臉。有些人可能會陰陽怪氣地說:家里有礦才能這樣玩。
但他們忽略了一個前提,谷愛凌的媽媽讓她女兒有了充分自由選擇的權利,驅(qū)動選擇導向的不是錢,也不是名,甚至單單就是喜歡,就是天馬行空。
最可笑的是,選擇人生價值的谷愛凌,卻因此收獲了巨額的財富和盛大的名聲;而以金錢為目標而驅(qū)動選擇的人,只賺到僅供自己生存的一點微薄薪水,聊以糊口。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哀。
很不幸,窮人家的孩子,絕大部分,都或多或少的自卑。
導致自卑的根本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對原生家庭父母的不自信,另一種就是沒有選擇權利的不自信。
第一種好理解,父母不和,或者父母在孩子心中沒有一個很正確的形象,從這樣的家庭走出去的孩子骨子里一定是自卑的,或許表面看不出來,但這種自卑是一種最原始化、最根深蒂固的自卑;
第二種很棘手:你做的任何選擇都受限,擇校,擇業(yè),買房,買車,結婚。。。。。。錢都是你做這些選擇束縛你的因素,你選擇的可能不是你喜歡的,你也很樂意地就妥協(xié)了,你將錢和價值畫了等號,因為錢有多有少,你便有了比較,比你更有錢和地位的,你底氣就不足了,你會無時無刻都在陷入一種選擇不足的自卑中。
房子幾百萬的有,幾十萬的也有;車子幾十萬的有,幾萬的也有;你并不會凍死餓死或者流浪街頭,一天三頓可繁可簡,你可能會說有錢了才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可結果往往是,你選擇了錢后喪失了許多選擇的選項,最后還沒有得到錢,而往往那些一開始選擇價值而沒有選擇錢的人,反而得到了名和利。
你為啥會將人生的價值和金錢的多少畫等號?因為父母將你的人生變賣,替他們失敗的人生買了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