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 內伊
1815年6月18日的滑鐵盧之戰,內伊任戰場指揮。他的指揮毫無技巧可言,步兵、騎兵、炮兵缺乏配合,只知蠻沖硬打。大量的騎兵預備隊白白地犧牲在英軍的方陣前。沖鋒中,他的坐騎換了五次,但因為沒有派足夠的步兵和炮兵支援而全部失敗了。他摘掉帽子,光著腳,臉被炮火熏得焦黑,扔掉肩章,大聲吼道:'過來吧!看一看一個法國元帥是如何死的!',率部屬向敵人發起了最后的沖鋒,但再次失敗。戰爭失敗后,他返回法國退役。8月3日被波旁王朝逮捕,押送巴黎,12月4日接受審訊。12月6日被判有罪。12月7日在盧森堡戈登附近被槍殺,為了元帥的尊嚴,允許由他自己下令開火,時年46歲
艾曼努爾 格魯希
1815年4月15日,因為鎮壓了保王黨在南部的叛亂,格魯希被授予元帥權杖,時年48歲,他也是拿破侖所晉升的最后一名元帥。格魯希先是指揮北方軍團的騎兵軍,后來指揮北方軍團的右翼(第三、四軍和第一、二騎兵軍共3.3萬人)參加了6月16日的利尼之戰和6月18日的瓦夫爾之戰(均是擊敗普魯士軍隊的戰爭)。由于格魯希既未能支援數英里之外的皇帝在滑鐵盧的作戰( 滑鐵盧之戰 在6月18日展開,從上午打到傍晚),因為他從來唯命是從,死抱著6月17日拿破侖給他發出的命令,又沒能阻止皇帝讓他追擊的布呂歇爾軍團支援 威靈頓的英荷聯軍,從而加速了皇帝的戰敗。波旁王朝第二次復辟后,格魯希為避免遭受政治迫害而流亡美國,這個決定無疑是英明的,沒有出國的元帥們都遭到了迫害,其中米歇爾·內伊 元帥更是丟掉了性命
1821年,格魯希被赦回國,1831年11月19日,法國政府恢復了他的元帥軍階,次年,格魯希進入貴族院。1847年6月7日,格魯希病逝于巴黎,享年80歲。1873年,他的回憶錄經其孫德·格魯希編輯整理后出版。
路易·尼古拉·達武
1814年拿破侖皇帝退位后引退。在拿破侖百日統治期間,3月20日-7月8日他出任陸軍大臣兼巴黎防衛總司令(6月21-7月8日),他對拿破侖忠心耿耿,波旁王朝復辟后,他要求聯軍不追究皇帝以及追隨他的將領們,但路易十八并未遵守諾言,達武被剝奪貴族稱號,監管流放至盧維耶。
1819年3月,由于烏迪諾元帥求情,他被恢復貴族稱號。
在1822年達武當選埃松省(Essonne)奧日河畔薩維尼市(Savigny-sur-Orge)市長,為期一年。他的兒子路易-拿破侖也是市長,從1843年至1846年。市中一個主要廣場以他命。1823年6月1日達武在巴黎病逝。
查爾斯 奧熱羅
在拿破侖北上巴黎的途中,冒死前去覲見,直言不諱地指責“陛下的狂妄野心斷送了法國的前程,也使無數士兵做了無謂的犧牲”。波旁王朝復辟后,他歸附王朝,任第十九軍區司令,并成為法國貴族。百日王朝 期間被皇帝譴責為叛徒。1815年,由于在軍事法庭上投票認為 內伊 元帥無罪,被削去爵位并撤職。遂退役回到沙托城堡的莊園。并于1816年6月12日卒于此地,享年59歲。
安德烈·馬塞納
1815年 百日王朝期間曾擔任馬賽軍區司令,1815年拿破侖第2次下臺后轉而效力波旁王室。
威靈頓一次在蘇爾特的府邸見到了馬塞納,馬塞納當時對威靈頓說:“公爵,你欠請我一頓飯,當年你把我們餓得不輕。”威靈頓笑道“彼此彼此,你也讓我沒睡幾個安穩覺啊。1817年,馬塞納卒于巴黎,享年59歲。
拿破侖一世曾評價他的元帥們,認為馬塞納功勞最大。他在西班牙的失敗主要是身體不佳和沒有指揮全權。威靈頓說:“我敢說,在我以往的作戰經歷中,還沒有一位比他更好的人。”但他缺乏管理才能,也不關心軍紀。他在進攻時往往缺乏周密的考慮。
紀堯姆·瑪麗—安內·布律納
1815年百日王朝期間,被任命為比利牛斯軍團司令(實際上只轄一個觀測軍),以防御西班牙軍隊。7月,他在那里像他當年當雅各賓派那樣無情地、堅決地打擊保皇黨人。得知拿破侖在滑鐵盧戰敗退位的消息,在土倫向聯軍投降,隨后赴巴黎。于8月2日到達阿維尼翁,當時這個城市已被保皇派惡棍們控制,他們進行了15天燒殺。布律恩被人認出后被虐殺,這些人指控他是殺害1793年暴動的保皇黨軍隊俘虜的兇手。在當時,他是押送犯人軍隊的一員,但沒有任何證據說明他參與了屠殺。不幸的是,人們抓著他游街示眾,并殘忍地將他撕成碎片,一群人拖著他的尸體沿街走,其遺體被拋入羅尼河,時年52歲。據說他死時口中喃喃說道:'仁慈的上帝!我在戰場上百死一生,不料卻死于此地'。布律納是帝國元帥中下場最慘的一位,他的結局是當時反動勢力復辟后對拿破侖支持者的瘋狂報復的寫照。
路易斯·亞歷山大·貝爾蒂埃
拿破侖·波拿巴的總參謀長。他幾乎伴隨拿破侖參加了所有的戰役, 百日王朝期間,他護衛路易十八出逃,后到巴伐利亞旅行。他拒絕了拿破侖一世要其復歸的請求。但是,由于隱瞞了 拿破侖的來信,他失寵于國王,同時因他與國王一起流亡,拿破侖把他從元帥名單中除名。這使得貝爾蒂埃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辦,他只好前往班貝格。
在班貝格,6月1日這一天他來到三樓的窗戶旁,他看到俄國騎兵穿越城鎮奔赴戰場,這時他從三樓的窗戶中跌到外面,當場死亡。他的死成為了一個謎,有人認為這是一場意外,由于他離窗戶太近。其他人認為他同時不被拿破侖和路易十八接受,來到這里還要被迫看到俄國軍隊再次入侵法國,因而自殺。還有一些人認為這是一場暗殺,傳言有蒙面人闖入他的房間,并把他從窗戶中推出去,為了不讓這位拿破侖元帥中最不可或缺的元帥重新為皇帝效力。如果這真是一場暗殺行動,那么這些刺客改變了歷史進程,正如拿破侖在滑鐵盧戰役之后說:“如果貝爾蒂埃在這,我就不會遇到這樣的不幸。”
弗蘭克斯·勒費弗爾
拿破侖一世退位后,于6月2日被復辟的波旁王朝指定為法國議員。拿破侖一世返回后,他再次被指定為議員,但因年老多病,不宜再參加戶外活動,他僅能在上院中坐著參加一切活動。國王復辟后,雖然保留了他的元帥軍銜,但免去了其上院議員的資格。1819年又恢復其議員資格,不過這已經沒有意義了。1820年9月14日,勒費弗爾在巴黎病逝,享年65歲。在逝世前幾天,他已經為自己選好了墓地的位置,墓穴就與安德烈·馬塞納元帥相鄰,與佩里尼翁元帥和塞呂里耶元帥相近。大概他希望在死后,也能和從前的老戰友們在天堂重聚。
奧古斯特 馬爾蒙
投靠路易十八之后,馬爾蒙當了議員,并擔任國王衛隊的指揮。百日王朝期間,他隨國王流亡。再次復辟后,他是指揮皇家衛隊的四名元帥之一。此后,在對內伊元帥的審判中,他投票贊成處死內伊。當拿破侖得知馬爾蒙的叛賣行為時,痛苦地說道:'忘恩負義的人!唉,他會比我更痛苦的。1817年被任命為大臣和議員。1821年他任第一軍區司令。后來擔任駐俄國大使。1830年受查理十世之命鎮壓七月革命,但巴黎最終被起義軍攻占,他流亡歐洲,最后定居威尼斯,在那里撰寫了回憶錄。1852年3月2日,馬爾蒙在威尼斯去世,享年78歲。
馬爾蒙受過良好教育、十分聰慧,他是一位有能力的戰術家、組織者和管理者。盡管他作戰中十分冷靜和勇敢,但在薩拉曼卡和拉昂之戰中也表現出粗心大意的一面。他的背叛從未被法國人忘記,他的'拉古薩'頭銜成了不可靠的象征。
若阿尚·繆拉
1815年,繆拉在獲得拿破侖逃離厄爾巴島的消息后,便立即反正,盡毀先前屈辱之約,與奧地利開戰。百日王朝時期,他是為拿破侖盡忠作戰的老帥之一,卻在費拉拉和托倫丁諾先后被擊敗。在拿破侖最終失敗之后,繆拉逃亡到科西嘉島,從那里集結了一支主要由其支持者組成的規模不大的軍隊。
他率領這支隊伍在卡拉布里亞登陸,宣稱自己是那不勒斯真正合法的國王,但是他很快被擊敗并被俘獲。在受到奧地利軍事法庭的審判后,1815年10月13日,拿破侖的妹夫,若阿尚·繆拉,法蘭西第一帝國元帥,前那不勒斯國王,在皮佐被槍決。
元帥們太多……未完待續……明天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