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宋代晁氏家族與文學》( 中國 社會 科學 院 研究 生院5月)的基礎上,經過重大修改后完成的。近年來學術 發展 勢頭非常迅猛,雖然難免泥沙俱下,畢竟整體的學術態勢是在前進。常常是好不容易冒出一些學術想法,還未及授之以筆,同道的同類專著便已擺進書店。我的那本博士論文雖然受到答辯委員會傅璇琮、張晶、劉揚忠、蔣寅、王筱蕓老師的謬獎,也承韓經太、錢志熙兩位老師在同行評閱人評議中給予肯定,但我自知一定程度上是各位老師的抬愛,隱含著對后輩的呵護和期許,并不是自己那本論文真能當得起“優秀”兩字。因此答辯會結束后,我未敢松懈,不斷修改、完善論文,又先后奔赴安徽合肥(7月)、山東菏澤(9月、12月)、河南濮陽(5月)尋找晁氏家譜和晁氏遺跡,收獲良多。有意思的是,這段時期,晁氏家族似乎一下子成為了研究熱門,何新所的博士論文《宋代昭德晁氏家族研究》(南京大學)和李朝軍的博士論文《宋代晁氏家族文學研究》(四川大學)相互輝映,劉煥陽教授更有力作《宋代晁氏家族及其 文獻 研究》(齊魯書社5月出版)問世,這就使我在出版自己博士論文時有意做出重大調整,將之由較為純粹的一個家族個案研究調整為以一個家族個案為中心,力圖更多地對宋代家族與文學的整體風貌有所反映,只是限于學識才力,這本《宋代家族與文學——以澶州晁氏為中心》一定存在不少不盡如人意之處,真誠希望讀者能夠有所教正。
博士畢業后,有兩件對我生活發生較大 影響 的事情不能不提:一是在學苑出版社郭強先生的熱心幫助下,先父的《張鸛一醫案醫話集》和我的《晁說之研究》于1月一并出版,我拿著先父的著作覺得很重,拿著自己的小書覺得很輕,這使我對家族文化的相關 問題 有了更為感性的體驗。二是費了不少周折,我由首都 經濟 貿易大學調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遺產》編輯部工作,終于可以與自己喜愛的專業相依相伴了,我心里盛滿喜悅的同時,也盛滿了對文學研究所有關領導和編輯部諸位老師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