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文檔,歸類、保存、清除一些,發現一張好友老翟拍攝的2010年武漢長江大水的照片,找到點感覺。
近來長江流域多處大旱,洪湖水,沒有浪,突然今天又說湖北昨夜暴雨,多處受災。這氣候是怎么了?
武漢是我第二故鄉,在武漢居住過4年光景,是此生除了北京外,居住最長的地方,故格外關注那里的一切。
武漢遭遇洪水次數太多了,1980年前后在那里讀書,夏天暴雨后臉盆都漂浮在宿舍里,近些年也有嚴防死守的偉業,可惜手頭沒照片。葛洲壩、三峽大壩建成后,將來應該再不會有大水的威脅,但長江缺水甚至斷流呢?但愿是杞人憂天。
倒是1931年武漢大水的照片,我搜羅了不少,整整80年了,今天整理出來一些,聊做對漢口的懷念。
1865年漢口建立水文站有水文記載以來,至上世紀90年代前,武漢關水位達到27米以上的有12次。從高到低依次是:1954年29.73米,1931年28.28米,1983年28.1l米,1980年27.76米,1935年27.58米,1968年27.39米,1870年27.36米,1969年27.19米,1949年27.12米,1937年27.06米,1948年27.03米,1869年27.00米。
1931年5月起,長江流域陰雨連綿,7月中旬大雨,江河水位暴漲,8月19日水位達28.28米。漢口方面,7月28日分金爐堤先潰,29日丹水池鐵路堤又潰,水漫后湖,淹沒農田1.81萬余畝。漢陽方面,7月15日沿江、沿河普遍漫水,洪水灌入漢陽低地,8月12日后,月湖堤寶裕河段潰口,攔江堤、腰路堤也相繼潰決,淹沒農田1.34萬畝。武昌方面,7月24日武金堤潰決;8月19日余家頭下張公祠江堤潰決,8月22日青山堤決口,...。
東西湖區、漢南區原屬鄰縣湖區,三年就有兩年被淹。當年湖區流傳“襄河水,滾滾流,一到五月(農歷)人人愁”的民謠。
1931年屬于長江流域性的大水,8月19日江漢關水位出現28.28米的洪峰水位,為65年記錄最高值。全省受災人口791.84萬人。死亡6.79萬人。武漢三鎮淪為澤國,漢口街道行船,水深丈余,史所罕見。7月23日起漢口特三區、法租界等沿江地區及接近后湖之外區相繼臨水;28日水位27.15米,清晨分金爐堤防潰口,三元里外被水淹。以上在漢口都屬于局部性淹沒。29日晚11時,江漢關水位27.21米,丹水池攔江堤潰決,據目擊者稱:江水初從一蛇洞冒出,防守搶護不力。瞬即潰堤,江水奔流,勢不可擋。先注后湖,鐵道東側逐漸臨水。8月2日武漢關水位27.12米,平漢鐵路上單洞孔決口,口門寬2丈,各租界企圖各自為政,限于當時條件也搶護不力。至14日除日租界外,已全被淹,15日武漢關水位27.57米,日租界也泡了水。16日6時水位28.00米,黃金堂灘堤決口,至此漢口市只留下岱家山未淹,19日達到最高水位28.28米,武昌堤也在7月下旬至8月22日多處潰口,平地被淹。待江水位退至23米以下,漢口洪水才基本全部退出,少量漬水采取疏溝排除,這是一次創紀錄性的水災。群眾逃命困難,有的家備小船逃命,有的用門板、木盆、水桶扎排逃生,或則爬到樹上、房上待救。處境艱難,淹死2.3萬余人。水災過后當權者施以“舍車保帥”的慣伎,將水利局長陳克明,漢口市長何葆華等給予免職處分。沿江沿漢凡發生潰口所在縣的縣長分別受到罰俸,或記過處分,以圖平息廣大群眾的憤怒,而真正負有全責的何成浚(武漢行營主任)、夏斗寅(武漢警備司令)等卻安然無事。
這批照片計100余張,挑選32張附后。照片多為湖北水災急賑會洗印,數家照相館拍攝,好在每幅都有文字標注,無需我費心考證。不足是片質較差,多數比較模糊,洪水來襲拍攝時慌張所致,成像歪斜不水平。80年來保存的不好,都已嚴重卷曲。有幾張沒有文字標注,背后僅寫1931年華中大水的英文。還有美國國家地理的攝影師MERL LA VOY拍攝的照片,說明當時他去了漢口。最后這張后來在《中國美術》雜志(英文)作為封面刊印,還沒有找到是哪一期(估計1931年下半年—1932年)。
1.圖片標題為:漢口防險事務處徐、夏二督辦巡視防險工作。實際情況呢?查資料如下:
漢口丹水池鐵路堤潰決,本來就是事先防守不力。但在情況告緊,市民輾轉上報時,身為省主席的何成濬和督軍徐源泉,警備司令夏斗寅,卻正在某處與既濟水電公司經理劉少崖一起打牌賭博,聞訊后,何等漠然視之:“不要緊,看著辦吧”,這等執政者,豈能為民辦事?后有地方紳商高重遠等向南京國民政府控告何成濬,指其為“綏靖無方,防洪失職”;說他對漢口水災“熟視無睹,依然游宴如故。”政府不顧人民,正是天災加人禍。
2.
3.
4.2010年老翟同學帶我在這個地方拍的現在的境況。
5.
6.
7.同人等分乘渡劃五只載饅首及藥料赴災區救濟由中山路生成里口出發平地水深約三四尺不等
背景有老恒豐、天生裕老茶莊。漢口老恒豐是經營煙具的老字號。
8.
9.
10.漢口丹水池初潰時堵塞鐵路孔之搶險情形
11.
12.
13.
14.
15.
16.大智門鐵路外怡和牛皮廠水門汀樓房四層容納被難災民約計萬余人散發饅首時群相嚷奪
17.
18.
19.
20.
21.
22.圣約瑟學校前身系天主教漢口教區設立的圣若瑟學校(St.Joseph's School):1911一1912年
由意大利天主教嘉諾撒仁愛會修女院院長柏博愛創辦。校址初設于英租界今鄱陽街仁慈堂內(今
市二醫院住院部)。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原有校舍不敷使用,遂于1923年選定府北一路長墩子(今
漢口自治街242號)為新校址,聘請著名建筑師沙西設計繪圖,時經兩年,耗資19萬銀元建成。1926
年春遷新址,定名為圣約瑟女子中學。另有一說,1926年北伐軍到達武漢后,該校作為軍營,原址被
軍人焚毀。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