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姓氏各有其源,宗族文化璀璨斑斕。姓氏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存在,不僅是代代相傳的血脈延伸,也包含著生生不息斑駁陸離的歷史剪影。 濮陽縣的姓氏歷史文化研究是從1993年研究張姓起源開始的,1994年11月中國濮陽張姓研究會正式成立。回顧十五年來的發展過程,在一批仁人志士和姓氏文化研究愛好者付出艱辛和汗水的同時,濮陽姓氏歷史文化研究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尤其是“張姓祖根在濮陽”這一科學結論,大大提高了濮陽在海內外的知名度,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海內外張姓宗親到濮陽尋根謁祖的熱潮。 張姓起源 根據史學界的考證,張氏得姓始祖揮公,揮公系黃帝之孫,顓頊之堂弟。黃帝正妃嫘祖生二子,長子玄囂,為揮之父;次子昌意,為顓頊之父。帝顓頊建都帝丘(今濮陽)。揮自幼隨其父生活在帝丘附近的古清河之畔。后輔佐顓頊,始制弓矢,功勛卓著。帝顓頊封其為弓正,亦為弓長。賜姓張氏,揮遂成為中華張氏始祖,濮陽成為張氏先民最早的祖居地,即當今世界張氏老家。 2003年11月29曰,在馬來西亞詩巫市舉行的第一屆世界張氏懇親大會上,世界張氏總會正式成立。30日,新成立的世界張氏總會第一屆理事會就下屆大會的舉辦地形成了決議:由中國河南濮陽舉辦2005年世界張氏總會第二屆懇親大會。 舉辦這次大會的砂拉越張氏公會第一副主席、馬來西亞國會議員張泰卿無比激動地說:“2005年,我們就可以回到張姓發源地濮陽,共同緬懷祖先,再敘鄉情。”并與世界各地的張氏宗親們約定:“2005年,中國濮陽見!”這表示著世界張氏宗親們對回歸故里的企盼。 張氏聯誼 千百年來,祖居中原的張氏部分先民因受水災、戰亂的影響而被迫遷至全國各地,繼而星散至東南亞各國及世界各地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海外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有人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張姓人。”據統計,目前世界上共有張姓人口近1個億,僅次于李王二姓,是世界第三大姓。 最早的張氏宗親聯誼組織是成立于1891年的馬來西亞檳城張氏清河堂,距今已有112年的歷史。隨后,新加坡張氏總會、砂拉越張氏公會、泰國張氏宗親總會等便逐步建立了起來。但這些均是地區性的張氏宗親聯誼組織。世界性的張氏宗親聯誼組織是由新加坡張氏總會動議、由砂拉越張氏公會的精心籌辦完成。 1997年9月19日,在慶祝新加坡張氏總會成立60周年之際,由新加坡張氏總會張樹寬、菲律賓河源張顏同宗總會張錦星、泰國張氏宗親總會張炳華和馬來西亞張氏總會張仕國聯合倡議,并于9月20日簽署成立“世界張氏聯誼總會”的聲明。這一次大會被稱為第一屆世界張氏懇親大會。2002年12月18日,78家張氏組織的首席代表在新加坡舉行交流會,正式決定命名為“世界張氏總會”。 2003年11月28日至30日,第一屆世界張氏懇親大會在馬來西亞詩巫市舉辦,丹斯里拿督張曉卿被推舉為首任會長,來自中國、菲律賓、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張氏宗親千余人參加盛會。該組織共有東南亞及其它國家和地區的張氏“族群社團”110多個,遍布世界各地,其會長、副會長、理事及會員單位多為實力雄厚的企業財團。世界張氏總會成立后,確定每兩年舉辦一次懇親大會。 2005年4月28日,世界張氏總會會長張曉卿和各位名譽會長、副會長、理事出席了在濮陽舉行的中華張姓始祖揮公受封得姓紀念大會。 2007年5月15日,泰國億王亞哥紙業大眾公司創始人張錦程宗長率兒子泰國億王亞哥紙業大眾集團常務董事長張漢陽先生、中國駐泰國大使晏廷愛夫婦等,一起來濮陽揮公陵園祭祖。 2007年5月18日,臺灣龍潭張廖簡宗親會一行四十人來濮陽揮公大殿前祭拜始祖。臺灣龍潭張廖簡宗親會會長簡政雄、榮譽會長廖云達等為揮公大殿贈送金匾。 2007年12月27至28日,美國世界傳統文化科學院院長、美國張氏總會會長張元明先生到濮陽縣參觀考察。并在揮公園張揮墓處向中華張姓始祖揮公敬獻花籃,表達了對揮公的虔誠敬意。 2008年11月18日,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張漢文宗長一行到濮陽揮公陵園尋根謁祖。張漢文會長在中華張姓始祖揮公雕像前舉行了莊重的祭祖儀式,揮筆題下“中華張姓根在濮陽”八個大字,并在碑林植樹留念。 龍鄉參與 1994年10月,濮陽縣成立了張姓研究會。 1994年10月和1995年2月,研究會邀請國內著名姓氏研究專家,組織召開了兩次張姓起源學術研討會,發表了一批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在張姓研究界最有影響的朱紹侯的《張姓祖根在濮陽》就是在后一次會議上發表的。通過研討,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張姓起源于濮陽。 在專家學者論證的基礎上,研究會又組成張姓起源考察小組,分赴北京、河北清河、山西太原及我省的鄭州、開封、內黃、清豐等地,走訪了多位專家和方志工作者,實地考察了古黃河、古清河故道,對張姓起源“三說”進行了充分的論證,確認張姓起源于濮陽。 近年來,濮陽縣先后投資千萬元,建設了揮公大殿和工商會館,篩選雕刻了21位張姓歷代名人雕像,健全完善揮公大殿設施;高標準建設了張姓文化展廳;增加了弓箭文化展館;進一步豐富了張姓文化內涵,為海內外張姓宗親研究弘揚張姓文化、祭祀先祖提供了平臺。 2001年4月5日,濮陽縣成功舉辦了中華張姓文化尋根聯誼大會。 2002年4月18日,濮陽縣隆重舉行了中華張姓始祖揮公受封得姓紀念大會。共有來自河南、福建、廣東、山西、湖南、河北、臺灣和馬來西亞等16個海內外的張姓宗親代表團共150余人參加,新加坡、泰國、臺灣、澳門等地的張姓宗親組織發來了賀電賀信,與會人員向揮公陵墓敬獻了花籃,并行祭拜大禮。 據統計,近幾年來,濮陽縣先后接待了來自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港、澳、臺等地區張氏宗親組織蒞濮尋根祭祖的200多個團隊近萬人。 不僅如此,濮陽縣還走出省門、國門,廣交朋友,把“張姓源于濮陽”宣傳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從1996年至今.濮陽縣先后到東南亞的新、馬、泰、菲和港澳地區訪問,廣泛接觸各地張氏宗親組織和各界人士,推介濮陽,提高濮陽在海內外的知名度。 2002年12月,濮陽縣先后參加了馬來西亞檳城張氏清河堂成立111周年慶典和新加坡張氏總會成立65周年慶典,并參加了多家張姓組織首席代表在新加坡舉行的正式命名為“世界張氏總會”的交流會,還對會長人選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2003年11月,濮陽縣組團參加了在馬來西亞詩巫市召開的世界張氏總會成立大會。在29日舉行的祭祖儀式上,濮陽代表團團長濮陽縣人民政府原縣長張建國宣讀祭文。 在第一屆世界張氏總會理事會中,濮陽縣原政協主席、中國濮陽張姓研究會會長張廣恩榮任副會長。 2005年4月27日至29日,在濮陽縣揮公園舉行世界張氏總會第二屆懇親大會。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13個國家和地區,40多個張姓宗親組織1300余人參加。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張克輝、丹斯里拿督、世界張氏總會會長張曉卿出席了中華張姓始祖揮公受封得姓紀念大會。 2007年4月28日至30日,濮陽縣組成了以濮陽縣委書記、濮陽張姓研究會名譽顧問張建國為團長21名張氏宗親參加了在新加坡新達城會展中心舉行的第三屆世界張氏懇親大會。會上與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105個張姓宗親組織進行了廣泛交流。 2009年5月28日至30日,濮陽縣組成了以濮陽縣委書記、濮陽張姓研究會名譽顧問張建國為團長60名張氏宗親組團參加了在河北省清河縣舉行的第四屆世界張氏懇親大會。會上與來自國內17個省區市、港澳臺地區及東南亞等國的70個代表團的2000余名宗親歡聚一堂,共商張姓祖根興業大計。 為宣傳濮陽優良的投資環境和美好的發展前景,在更高層次上擴大與張氏華人的合作,增強濮陽縣經濟的國際競爭力;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張姓文化,整合濮陽縣文化旅游資源,打造濮陽縣優勢文化品牌,拉長文化產業發展鏈條,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為進一步提升濮陽縣形象,更好地向海內外推介、宣傳濮陽縣,擴大濮陽縣知名度。濮陽市委、市政府決定由濮陽市人民政府主辦,濮陽縣人民政府承辦的“中華張姓始祖揮公受封得姓紀念大會”,定于今年4月28日在濮陽揮公陵園舉行。中華張姓始祖揮公受封得姓紀念大會主要內容有公祭大會、張姓研究會招待酒會、國際精品雜技魔術節表演、文化聯誼、經貿洽談和項目推介等。(張德茂 李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