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到這個標題,首先一定會感到吃驚:這狀元不是在殿試時由皇帝欽定的嗎?為何皇帝自己反過來還要考狀元呢?哎哎,你這樣的思維定勢、單向平面思維實在要不得喲!難道人家就不能在沒當皇帝前參加科舉,然后中了狀元嗎?
當然,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帝王史、科舉史,幾百個皇帝、幾百個狀元,據說既是皇帝又是狀元的“牛人”,也就只有那么唯一的一個。他是誰呢?西夏神宗,原名李遵頊。
李遵頊(1163-1226年),即西夏神宗(1211-1223年在位),黨項族,生于西夏都城興慶(今寧夏銀川),西夏崇宗李乾順曾孫、西夏襄宗李安全堂兄弟、齊國忠武王李彥宗之子。雖貴為皇家宗室,但勤奮上勁,天慶十年(1203)參加西夏癸亥科科舉考試,被點為狀元,后襲封齊王,統領西夏軍事。皇建二年(1211)發動宮廷政變,廢黜西夏襄宗,自立為帝,改元光定,成為西夏歷史上第8任皇帝,且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狀元皇帝。
李遵頊在位期間全盤承襲襄宗自取滅亡的政策,與蒙古、金、南宋戰爭屢敗,窮兵黷武,令人民家破人亡,民怨四起,經濟嚴重破壞,國勢直線下降。雖不斷有忠良之士直言進諫,但一一被他痛罵,包括其長子李德任。在位12年,1223年退位,傳位于次子李德旺(西夏獻宗),而成為西夏歷史上唯一的太上皇。1226年病卒,64歲,謚號英文皇帝,廟號神宗。
雖然史書記載他“端重明粹,少力學,長博通群書,工隸篆”,且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狀元皇帝,但其實是一個比襄宗明智不多的昏君,政略昏庸,或助蒙攻金,或聯宋抗蒙攻金,或聯蒙抗金,在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上冒失輕率,反復無常,招致蒙古與金的雙重打擊;加之常年戰事頻繁,國家不事養息,終使西夏經濟嚴重破壞,國力不振。
其人其事見《宋史·列傳第二百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