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爺不爺,先看鞋。一雙鞋,趁半截。”意思是說,穿鞋對一個人的體面是很重要的。這個人的身價、品位、教養都可以從他穿什么鞋上看得出。
明人張瀚在《松窗夢語》里記述了一個故事,張瀚初任御史,去拜訪好友王廷相。一路上他只見兩個轎夫都穿著新鞋,走路很小心,生怕弄臟了便擇地而行。這時突然下起雨來,道路變得泥濘,一不小心踩入水坑,于是轎夫就不復顧惜地向前走了。
王廷相聽說此事,就告訴張瀚:“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張瀚把好友的話記住了,終身不敢掉以輕心,一生清廉為官,遂成名節。
人生在路上,豈能不顧惜腳下這鞋子?所謂“鞋在下,德在上”,一個人“行必履正”,方能有“步履輕安”。如果拿“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來自欺欺人,那么總有一天會“一失足成千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