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寶九年(976)十月,宋太祖趙匡胤突然去世。49歲的他正值壯年,去世時也沒有遺詔,死后即皇帝位的也不是他的兒子,而是他的弟弟趙光義,即后來的宋太宗。諸多難以解釋的現象導致了爭論了近千年的宋太祖暴崩之謎。
有一種解釋說是趙光義用“柱斧”(宋代鎏銀魚龍紋鐵斧)擊死了宋太祖,并有“燭影斧聲”為證。這個典故保留在《續資治通鑒長編》等書中,據載:開寶九年十月十九日,宋太祖夜里召見趙光義,在內庭擺酒設宴,兩人對飲,并讓侍女等退到外面。人們隔著窗戶,但見燭光下,光義一會兒站起,一會兒又坐下,好像在躲避什么。到了三鼓的時候,人們聽到太祖用“柱斧”敲地的聲音,并對太宗說:“好做、好做!”然后解帶就寢,鼾聲如雷。當晚,趙光義留宿在禁內,將近五鼓,宋太祖就暴崩了。
由于聽到“柱斧”敲地的聲音,又見到燭光下宋太宗身形轉動,于是后人就將此故事稱為“燭影斧聲”,說宋太宗用“柱斧”擊死了自己的哥哥宋太祖。宋代的“柱斧”有兩種,一種是武士所用,一種為文房用具。在開寶元年時,宋太祖曾因大理寺官雷德驤擅闖宮禁,用“柱斧”擊折了他的兩個門牙。故宋太祖所用的是武將的“柱斧”。但皇宮侍衛密布,宋太宗很難動粗弄斧而不留痕跡,弄不好反被宋太祖擊傷。因而這種低劣的手段,他應不會采用,而且“斧聲”來自太祖,并非太宗。因此,宋太宗用斧子擊死宋太祖的說法,不太可信。
實際上,另一種說法更有道理,歷史上也留下諸多痕跡,那就是宋太宗當晚與宋太祖共飲時偷下毒藥,導致宋太祖中毒而亡。宋太宗在歷史上下毒很有名。如在南唐國主李煜全家被俘東京后,宋太宗垂涎李煜小周后的美色,常常讓其陪侍,因而李煜頗有怨言。不久,宋太宗就用牽機藥毒死了李煜。而他也曾毒死后蜀君主孟昶,以求其妃花蕊夫人。但花蕊夫人被宋太祖收入宮中,此后太宗多次盛贊花蕊夫人美貌。為了盡早登上皇帝寶座,奪取自己垂涎的美人,宋太宗在自己哥哥酒里下毒,導致宋太祖暴崩的可能性很大。當夜兩人在飲酒后太祖以“柱斧”敲地,并說“好做、好做”,應就是他中毒后對宋太宗心狠手辣的驚詫和憤怒之語。故而宋太祖應是被親弟弟用毒藥害死的,而非用斧子擊死。
宋太祖趙匡胤突然去世后,宋太宗繼承皇位。中國古代歷來講究皇位繼承“父死子繼”,如果沒有后嗣可以“兄終弟及”。而太祖的兩個兒子德昭、德芳尚在人世,這就使人們對宋太宗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了諸多質疑。這個問題的解決,全靠宰相趙普所進的“金匱之盟”。據說“金匱之盟”的由來是這樣的:趙匡胤在當上皇帝后不久,他的母親杜太后就病了,而且在建隆二年(961)時病勢越來越重,在即將離開人世前,杜太后將自己的兩個兒子及趙普叫到床前,問趙匡胤道:“你知道為什么自己能取得天下嗎?”趙匡胤哭著說:“這全仰仗著您和父親大人的恩澤啊。”太后說:“不對,這是因為后周柴榮讓自己年幼的兒子即位,大臣不服,人心不附啊。如果周朝有正值壯年的君主,你能成功嗎?你和光義,都是我親生的,你去世后應當傳位給他。天下如此之大,能立長君,是社稷之福啊!”宋太祖哭泣著答應了,并讓趙普將這個誓約記錄下來,末尾寫上“普謹記”,藏在金色的盒子中,秘密讓人掌管。
“金匱之盟”的故事看似十分真實,而且也為宋太宗即位找到充分合理的依據,自然被宋朝后來史書所廣泛宣揚。但實際上,它卻存在著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歷史上杜太后去世時宋太祖35歲,宋太宗23歲,太祖的大兒子德昭11歲,杜太后怎么會事前預料到太祖死時德昭仍是幼童呢?這就成為“金匱之盟”系偽造的致命破綻。而且在開寶九年(976)宋太祖去世時德昭已經26歲,足可以擔當一國之君的重擔,但卻沒能登上皇帝寶座。而宋太宗還有親弟弟廷美,那么是否應該太宗死后傳位給廷美才符合“金匱之盟”的約定呢?但后來歷史發展的事實是:宋太宗即位后,親弟弟趙廷美于雍熙元年(984)被貶死于房州,哥哥的兩個兒子德昭979年被迫自殺,德芳981年暴卒。最終太宗還是由自己兒子繼承了皇位。從中也可看出他對“金匱之盟”遵守程度如何。事實也就證明了“金匱之盟”是趙普和宋太宗一起偽造的產物。
(摘自:有關宋朝的101個趣味問題作者:賈文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