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時光荏苒,一個甲子悄然過去,曾經的歲月,已成追憶,眾多知名畫家,以其妙手丹青,記錄了那時中國之風光與世象,而今,我們編選成輯,細細回顧,以此紀念50年代的中國!
《長興島》,沈邁士(1891~1986)作于1958年
1、畫家在長興島寫生所作,同時賦詩二首:
天空海闊長興島,活潑青春氣象新,新立人民公社好,乘風破浪錦前程。
長興舊是鴨窩沙,解放十年煥采霞,魚米雙收生產足,人民今日已當家。
長興島原為吳淞揚子兩江口一沙洲,解放后經中國共產黨領導生產教育建設,已成立人民公社。一九五八年九月二十四日寫于長興漁業社并題二詩頌之。
《鋼鐵工人》,陸儼少(1909~1993)作于1950年代
2、新中國的建設需要鋼鐵,鐵廠中的生產場景成為畫家重要的創作題材,畫中的鋼鐵個人,分工協作,鐵水傾瀉,也映紅了他們喜悅的臉龐。
《春到西藏》,董希文(1914~1973)作于1954年
3、雪域高原,群山之巔,白雪皚皚,春日時分,桃花盛開,幾位藏族百姓,脫離了苦海,看著遠方道路上的車隊,笑逐顏開。
《五月的田間》,劉德文(1911~2007)作于1950年代
4、農村的五月,已然是插秧的時分,鄉親們在勞作的間歇,坐在田頭,聽著快板,忙中取樂。
《新安江水電站工地》,潘思同(1903~1980)作于1959年
5、1956年開始建設的新安江水電站,由新中國自主設計建造,從1960年建成蓄水發電,六十年過去,為華東地區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初生的小牛》,方人定(1901~1975)作于1956年
6、一位女社員提著水桶,撫摸著母牛,一頭小牛剛剛出生,舐犢情深,躍然而出。
《紡織女工》,陸鴻年(1919~1989)作于1956年
7、在一只寫有1957字樣的紅燈籠旁,一位紡織女工手拿筆記本,上面依稀有著:“響應中央增產節約的號召,提高質量,厲行節約”的字樣。
《開山筑路》,何海霞(1908~1998)作于1956年
8、在高山峻嶺之上,為了改善交通,筑路工人們,在大山上挖洞前行。
《北京冬季的什剎海》,蕭淑芳(1911~2005)作于1954年
9、冬天的北京,什剎海上已積滿了厚冰,打扮時髦的人們在冰上翩翩起舞,遠處的城門樓,在藍天白云下靜靜矗立。
《晚霞》,梁錫鴻(1912~1982)作于1953年
10、池塘邊,落日西沉,晚霞燦爛,遠處的村落,炊煙裊裊,寧靜而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