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馬其頓:非純種的希臘人。用g 力二世改革:馬其頓的崛起。親馬其頓與 反馬其頓之爭。克羅尼亞大戰。科林斯會 議。腓力之死
公元前4世紀末葉,城邦危機已將希臘各大小國家推向了崩 潰的邊緣。大亂必達大治。一個發源于希臘世界以外的國家悄然 而起,不到20年就將全希臘置于它的卵翼之下。
這就是馬其頓王國。
馬其頓處在古希臘的最北部,由上馬其頓和下馬其頓兩部分 組成。西邊的上馬其頓即今天的馬其頓共和國,絕大部分地方是 高原山區,極其閉塞,只有幾條關口與外界相通c東邊的下馬其 頓則是沿海平原地區,土地肥沃,特別適合于農業。
馬其頓人不能算正宗的希臘人,而是一個混合民族。公元 前2000年代南下的希臘人中,有一部分留在這里和本地土著雜 居。其首領自稱是希臘人的后代。希波戰爭期間,馬其頓國王亞 歷山大一世曾向雅典人通風報信,告之以波斯人的軍情。
馬其頓的社會發展步伐要比希臘城邦慢得多。當希臘世界創 造著燦爛輝煌的古典文化之時,馬其頓還在文明的門檻外徘徊。 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時,馬其頓雖然有了國王,但實際
還處在氏族公社瓦解的軍事民主制階段,國王只不過是一象征而 已。戰時領兵打仗,平時做祭司,也當法官。王位雖可世襲,但 人民仍有權將其廢黜。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馬其頓在國家形 成過程中,并不像希臘那樣出現城邦制度,而是建立起君主政治 和統一王國。
進入公元前4世紀后,馬其頓走著一條與希臘城邦衰落完全 不同的道路,一躍而為重要國家,經濟上也逐漸繁榮起來。
國王腓力二世時期(公元前359?前336年),馬其頓迅速 崛起。腓力早年曾在希臘當過人質,了解希臘局勢,熟諳希臘政 治經濟各方面的運作方法。他一上臺,便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 革。
腓力的改革涉及政治軍事財政諸多方面。政治上主要是限制 貴族權利,加強并神化王權,他稱自己是希臘大英雄赫拉克里斯 的后裔。財政上則改革幣制,開挖金礦,不但使國家財力大幅度 增長,而且有利于與希臘城邦的貿易往來。軍事上的成效最大。 他建立了一支常備軍,進行嚴格訓練,并由國王直接指揮;部隊 作戰時,釆用新式的馬其頓方陣,戰斗力特別強。就是借著這支 軍隊,腓力吞并了東邊的色雷斯,西邊的伊庇魯斯,統一了北希 臘,再向南方擴張。
公元前352年,腓力二世兵抵溫泉關,在雅典引起了軒然大 波。大敵當前,雅典內部分成了態度截然相對的兩大派:以伊索 克拉底為首,是親馬其頓派;以狄莫西尼為首,則是反馬其頓派。
在親馬其頓派看來,半個多世紀的城邦危機,表明靠希臘人 自身已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新興的馬其頓正是解除危機的希望所 在。他們特別要求腓力二世領導希臘,進攻波斯,把希臘內部的 矛盾向外轉移。作為一個雄辯大師,伊索克拉底不厭其煩地發表 演說,聲稱腓力不僅可以成為統一希臘的領袖,而且還應成為征 172 服波斯人的領袖。他近乎狂熱地叫喊:“讓愛國主義思想所感發 的斗爭精神把希臘化為東方無窮財富的主人吧!……讓我們把戰 爭帶給亞洲,而把亞洲的幸福帶歸希臘吧!”
反馬其頓派則堅決主張抵抗馬其頓,捍衛城邦的民主和自 由。他們一般都是工商業者,不愿看著傳統的商業勢力范圍即愛 琴海北部和黑海一帶都成為馬其頓的俎中之食。與伊索克拉底相 比,狄莫西尼的演說更加慷慨激昂。他抨擊腓力是一個荒淫的暴 君,呼吁全雅典人都起來保衛自己的家園。在著名的《第三篇反 腓力辭》演說中,狄莫西尼深刻地揭露了腓力的假和平,告誡雅 典人不要上當:
_
如果有另一個人手里拿著武器,身邊有強大的兵力,嘴 里向你們提出和平的要求,實際上卻是在進行戰爭,那么除 了自衛而外,還有什么別的辦法呢?要是你們也愿意像他那 樣只是嘴里維護和平,我也就沒有異議了。但是如果有人把 足以使腓力占領一切城市從而向我們進攻的形勢當作和平, 那么,首先一點,他準是發瘋了,*其次,他所說的和平是你 們同腓力和平相處,而不是腓力同你們和平相處;這就是腓 力耗盡錢財換來的好處——他可以攻打你們而不致被你們 攻打。
要是我們等侍他承認他是在攻打我們,那么我們就是世 間最愚蠢的人了,因為即使他是在向阿提卡和珀賴歐斯進
軍,他也不會承認這個事實的。.
狄莫西尼以其嚴密的邏輯和雄辯的口才,確實打動了雅典人 的心,反馬其頓派在民眾中很快就占了上風。接著,雅典及一些 盟國在北希臘和中希臘等地與馬其頓展開了爭奪。時戰時和的局
面維持了十幾年。
公元前339年,腓力二世再次深入中希臘,離雅典僅為兩天 路程。在如此緊急的形勢之下,雅典與近鄰底比斯結為盟軍,倉 促應戰。公元前338年,雅典和底比斯聯軍在中希臘的克羅尼亞 與腓力的軍隊進行決戰,結果聯軍一敗涂地。這次戰役是希臘城 邦命運的轉折點,從此古希臘人再也沒能主宰自己。
腓力二世乘機威脅其他城邦,恐嚇他們投降。幾乎沒有誰敢 說個“不”字,惟有斯巴達人例外。此時的斯巴達,其勢力早已 日薄西山,但其勇敢精神仍不減當年。傳說,腓力寫信給斯巴達 人,威脅其投降。信中稱:“如果我南下進人你們的國家,我將 把你們的城市夷為平地。”一向以語言簡潔而著稱的斯巴達人,
p
這次更不愿多說話,只在回信中寫上兩個字:“如果。”
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舉行全希臘會議。除斯巴 達外,自北希臘奧林匹斯山以南幾乎所有的城邦都參加了。會議 決定在希臘內部停止戰爭,建立永久聯盟,軍政大權由馬其頓掌 握。會議還推舉腓力二世為討伐波斯的希臘聯軍統帥,這次會議 標志著希臘古典時代的結束。從此,希臘的城邦制度消失了,代 之而起的,是以馬其頓為中心,包括了整個希臘世界的大帝國。
科林斯會議之后,腓力立即著手征戰波斯的準備。公元 前336年春,1萬人組成的先頭部隊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向波斯 進發。然而,正當一切就緒,腓力打算于秋天率軍出發時,他卻 突然在自己女兒的婚禮上遇刺身亡。其子20歲的亞歷山大繼位為
王。
6,2 亞歷山大其人。東征的開始。 伊蘇戰役。高加米拉戰役。東征的影響。
帝國的東方化。短命的帝國
血氣方剛的年輕國王亞歷山大,經歷卻頗為豐富。他曾從師 于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從小就有很大的政治抱負。16歲的時 候,其父外出征戰時,他便留守國內,代行國王之權,在政界嶄 露頭角。18歲時在克羅尼亞戰役中建立功勛。他繼位之后,面 臨的第一大難題就是國內各地的叛亂。當時,腓力猝死后,希臘 全國上下幾乎是一片歡騰,反馬其頓派尤其興奮,據說狄莫西尼 還為自己戴上了花環。底比斯則打出了起義的旗幟。亞歷山大不 愧為一代雄主。他運用豐富的經驗,并不分兵清剿,而是快速出 擊,以底比斯為重點打擊對象,殺一儆百。攻下底比斯后,亞歷 山大縱容部下屠城為樂,城市夷為平地,居民一概為奴。如此殘 酷之手段,令其他城邦不寒而栗,就連雅典人也在一念之差中, 差點將狄莫西尼等堅定的反馬其頓派送給亞歷山大邀功請賞。這 樣一來,各地的叛亂也就不平自平了。
沒有了后顧之憂,亞歷山大義無反顧,發動了東征。公元 前334年的春天,他親自率步兵3萬,騎兵5000,跨過赫勒斯滂 海峽,進入波斯境內。為表示決心,他燒掉了過海的浮橋。全軍 只備有一個月糧草,惟有迅速取勝,才能補充軍隊供應。
出兵不久,亞歷山大即取得了一連串勝利。他先在格拉尼卡 河畔打敗波斯軍隊,又占領小亞重鎮薩狄斯,“解放”了小亞沿 岸的希臘城邦。其后,他又沿海岸東進,直指敘利亞。
公元前333年,亞歷山大與波斯大軍會戰于敘利亞北部的伊 蘇。波斯軍的統帥是其時的國王大流士三世。亞歷山大先擊其薄 弱的左翼,再直搗大流士所在的中軍。大流士臨陣膽怯而逃,波 斯軍一觸即潰,亞歷山大俘獲了大流士的母親、妻女以及所有后眷。
大流士逃回了國內,亞歷山大則一鼓作氣,占領了大馬士 革。繼續南下時,在推羅遇到了極其頑強的抵抗。經過7個多月 的苦戰,推羅方被攻陷,3萬多軍民全被賣為奴隸。
公元前332年11月,亞歷山大進人埃及,埃及人真心歡迎 他的到來,還給他加上了諸如“埃及法老”之類桂冠。亞歷山大 在這里建立了第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這就是埃及著名的 亞歷山大里亞城。
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從埃及北上,攻入兩河流域。10 月,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原野上,·再次與大流士率領的波斯 軍隊會戰。此役中,波斯軍隊號稱有百萬,而且裝備精良,準備 充分,戰場上實行猛打猛沖的戰術。亞歷山大避其精銳,攻其側 翼,以五、六萬兵力之劣勢又一次取得重大勝利。此后,波斯軍 元氣傷盡,再也未能組織有規模的抵抗,只有逃跑一條路。大流 士成了逃跑的“急先鋒”。
亞歷山大則是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先后占領波斯的巴 比倫、蘇撒、愛克巴坦尼等重要城市。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國 最后一個大城市波斯波利斯也落人亞歷山大之手。
亞歷山大繼續揮師,追擊大流士三世。大流士被部將殺死, 亞歷山大自認為是波斯的合法繼承人,波斯帝國滅亡。
隨后,亞歷山大又在中亞打了兩年仗,控制了中亞地區。
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進犯印度西北部。由于士兵厭戰等 原因,他被迫分水陸兩路,于公元前326年沿印度河南下到海 邊,再沿海岸分兩路,于公元前325年撤回到巴比倫。
歷經十年征戰,亞歷山大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其版 圖比過去的波斯帝國還要大,即增加了希臘。這個地跨歐亞非三 洲的帝國,領土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至埃及,北抵中 亞,囊括了舊大陸上除東亞以外的所有文明地區。
亞歷山大的成功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但主要在于馬其頓正
p
處在發展的鼎盛時期,而波斯則已是一個老大腐朽、日落西山的 176
帝國。亞歷山大到埃及時,埃及人把他看成“解放者”就是
一例。
相對對手大流士三世的昏庸無能而言,亞歷山大個人的軍事 指揮才能是太杰出了。他擅長集中兵力,打對方的薄弱環節;也 不拘泥于成規舊法,善于出奇制勝;始終保持部隊的機動性、靈 活性,是他的一貫作風。他不打偷襲戰的泱泱風度,令他的敵人 都五體投地;他一往無前的勇氣,身先士卒的精神,寬容大度的 氣質,堅韌不拔的毅力,無疑是對將士們莫大的鼓舞和激勵。據 說,是他第一個登上了亞洲陸地,他的前身幾乎無處沒有傷疤。 總而言之,他是古代世界第一個偉大的將領,不愧為第一個世界 級的軍事英雄。
無論怎么說,亞歷山大東征是一場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 鐵蹄所至,文明被摧毀,居民遭殺戮。然而,對于希臘來說,則 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城邦危機。大量的財富和奴隸流入希臘,大 量的希臘人向東方遷移,這就或多或少將希臘城邦的內部矛盾轉
移了,甚至多少克服了。
東征所帶來的更大的社會影響,是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 匯。很多文人學者隨軍而行,搜集材料,研究古代東方各國的文 化生活。不少希臘人留居東方,東方文化傳入希臘,促使希臘文 化進一步發展;希臘文化又給東方文化一定影響,希臘文化的中 心東移。
社會經濟尤其是工商業也在更大的范圍內高水平地發展起來 了。過去相互比較隔絕的文明中心聯接在一個國家里,有助于經 濟聯系和貿易交換。大批工商業者隨軍隊流動。亞歷山大在帝國 境內新建的幾十座新城,慢慢成長為新的經濟文化中心。
亞歷山大攻占波斯波利斯后,曾讓相當一部分盟國軍隊返回 希臘。從那以后,他便以波斯的繼承人自居,把統治中心放到了
東方,就連他本人也沒再回過希臘。雖然說,他在軍事上征服了 波斯,但他在政治制度和社會生活方面卻是有意地波斯化、東方 化,或者說,為波斯的文化所同化3
他將波斯原首都蘇撒變成了新帝國的首都,作為統治中心。 他繼承了波斯的政治制度,確定君主專制政體,讓屬下臣民按波 斯傳統向他行匍匐禮,只有馬其頓人可以例外。為了加強行政管 理,他把全國分成許多行省,由他直接委派官員管理;他不僅委 派馬其頓人、希臘人,同時也重用原有的波斯貴族和波斯官員, 以保證帝國機構的正常運行,保持統治的連續性。他甚至還改變 軍隊成分,大膽地召波斯人入伍。
為了緩和種族矛盾,亞歷山大釆取積極的民族融合政策。他 帶頭學波斯語言,穿波斯服裝,娶波斯女子為妻。他的兩個新婚 妻子,是大流士三世的兩個女兒。他命令70個重要的文臣武將 都必須娶一名波斯女子,還舉行了場面宏大、氣氛熱烈的集體婚 禮。在他們的帶動下,希臘-馬其頓人的軍隊中有1萬名將士娶 了亞洲女子。這是世界歷史上罕見的現象。
如若歷史繼續這樣發展,不知會成個什么樣子。一些偶然的 因素往往能夠改變歷史前進的方向。亞歷山大從印度回到蘇撒的 兩年后,即公元前323年,正忙于遷居巴比倫時,突然染上了瘧 疾,7日后不治身死,時年33歲,真可謂英年早逝。·隨著他的 死去,偌大的帝國迅速地分崩離析了。
6.3希臘化世界:三足鼎立。埃及 托勒密王國。西亞塞琉古王國。希臘-馬
其頓王國。東方經濟的繁榮
n
亞歷山大死后,部將們活躍起來,紛紛挑選自己所喜歡的王 子來當王位繼承人,結果形成了兩派。在相持不下的僵局下,雙 方共立了兩個國王。然而這不過是暫時的妥協而已,而且兩個國 王因為年幼,實際上都成了傀儡。
部將們乘機劃定勢力范圍,有的當攝政王,執掌中央大權; 有的占領埃及;有的占領小亞;有的以馬其頓為據點;有的統治 色雷斯。經過20多年兩個階段的爭奪混戰,完整的帝國終于土 崩瓦解,最后大致是三分天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三足分別為:統治西亞的塞琉古王朝;統治埃及的托勒密王 國;占據希臘-馬其頓世界的安提柯王朝。由于三個國家都是由 希臘人及后裔所統治,因而從公元前4世紀末葉至公元前1世紀 的西亞北非,被統稱為希臘化世界。不過,“希臘化”一詞卻是 19世紀后期一個德國歷史學家提出來的。
最先割據的是托勒密王國。它由亞歷山大的大將托勒密所 建,亞歷山大里亞是它的都城。早在公元前312年,托勒密就盤 踞在埃及。公元前305年,托勒密正式稱王。隨后,托勒密與西 亞的塞琉古長期爭奪地中海東岸地區,先后發生了五次“敘利亞 戰爭”,但終因實力不及對方,最后以失敗告終。
托勒密雖然在埃及建立了君主制度,并且由中央高度集權, 但他非常注意利用當地的上層社會來為自己服務。整個王國按埃 及的原有做法,分成40個州,州長職務基本上由埃及貴族充任。 但是,它畢竟是外族統治,與被統治者的矛盾不可能調和。因 此,公元前3世紀末以后,埃及人的武裝反抗頻頻發生,動搖著 王國的根基,國力日趨下降。盡管它的末代國王女王克婁巴特拉 極盡風騷之能事,將羅馬大將凱撒和安東尼先后拖下水,但也沒
有逃脫覆滅之命運,最后在公元前30年被羅馬皇帝屋大維所征服。
塞琉古王國的建立者塞琉古,也是亞歷山大的一個部將。他 于公元前305年稱王,以敘利亞的安條克為首都。它的版圖相當 廣大,基本上相當于亞歷山大帝國的亞洲部分,西起赫勒斯滂海 峽,東到興都庫什山。國內不像埃及那樣是個單一的種族,而是 民族眾多,文化各異。因而,地方上的獨立性較強。
與托勒密王國的統治方式不同,塞琉古王朝主要依靠希臘和 馬其頓人來進行管理。國王特別注重運用移民方式,來改變各地 居民的成分。單是第一任國王塞琉古一世,就建了 24座希臘化 的城市,大都稱為塞琉西亞。城市的控制者均為希臘移民。由于 它們地理位置優越,因而成長得也特別快:首都安條克居民有 50萬之多,底格里斯河畔塞琉西亞居民達60萬人。
由于國土廣大,塞琉古王國的內外矛盾也就格外復雜。轄區 內帕加馬、帕提亞、安息等屬國先后獨立。公元前2世紀后,塞 琉古碰上了強大的對手羅馬,顯得力不從心。隨著中亞帕提亞王 國的西向發展,羅馬國家的東進運動,被夾擊中的塞琉古地盤越 來越小,終于在公元前64年亡于羅馬大將龐培之手。其中敘利 亞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
亞歷山大死后,部將安提柯是最早不安分的。他首先把馬其 頓王權抓在自己手里,公元前306年正式稱王。但真正在馬其頓 以及希臘建立長期穩固統治的,則是他的孫子安提柯三世。從公 元前276年起,安提柯王朝治下的馬其頓王國維持了 100余年。
然而,馬其頓的統治始終遭到了希臘各城邦的反對。雖然斯 巴達、雅典已無力在反抗運動中繼續發揮核心作用,但新的領導 力量不斷涌現。公元前314年,出現了埃陀利亞聯盟;公元前 280年,又興起了阿卡亞聯盟。兩者都是反抗馬其頓的主要力 量。不過,斗爭常常是旋起旋伏,效果不大。
180
公元前2世紀中葉,先是馬其頓(公元前168年),后是希 臘各城邦(公元前146年),都被羅馬所征服。希臘古代文明至 此終結。三個大的王國之外,原屬亞歷山大帝國范圍內的還有一 些較小國家,如安息、克里米亞、皮洛士、萊西羅庫、敘拉古 等。尤其是小亞的帕加馬,政治獨立性強,工商業發達,文化事 業興旺,一度成為希臘文學事業的中心地。
希臘化時期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東方世界經濟出現了異常 繁榮的局面。
首先是希臘化世界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亞歷山大的東征, 實際上開辟了一條東西方之間的陸上貿易通道,從愛琴海沿岸、 埃及和地中海東岸,經兩河流域、波斯,可到中亞的帕提亞、粟 特,南亞的印度,東西方之間的貨物交流由此可以暢通。海上貿 易也有新的發展。托勒密王朝開拓了從紅海到尼羅河的運河,貨 物可以從紅海經運河,再沿尼羅河直下亞歷山大港口。
因此,希臘化世界的多邊國際貿易是相當興旺的。如托勒密 埃及,進出口貿易十分活躍:輸出谷物、亞麻布、玻璃、奢侈 品;輸人的則有地中海地區的金屬、木材、大理石、紫色染料, 阿拉伯南端和印度的肉桂、藥物和香料。亞歷山大城法羅斯島上 巨大的燈塔,正是埃及海上貿易發達的見證。塞琉古王國地處東 西方之間,貿易也是以中介轉口為主,東方的絲綢、香料,西亞 和希臘的精巧手工業品,正是經它的商人之手而實現對流的。
經濟聯系和國際市場的形成,促使生產專業分工出現。埃及 和帕加馬成了有名的糧倉D亞歷山大城的玻璃,安條克的手工藝 品,腓尼基的紡織品,呂底亞的地毯,帕加馬的羊皮紙,都是遠 近聞名的暢銷商品。
隨著工商業的發達,希臘化世界的城市發展特別引人注目。 早年由亞歷山大及各個王國建立的那些城市,從某種意義上就是
181
希臘城邦的翻版,保持了希臘城市幾乎所有的外在特征,有部 落、人民大會、議事會、行政官員、城市法規等建置,有體育 館、劇場、交易市場等設施。經過一兩個世紀的發展,首先是這 些城市變成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文化中心。塞琉古首都安條克在一 個世紀里人口增長了4倍;托勒密埃及的首都亞歷山大城,居民 則有100萬之巨,成為古代地中海世界之最!
6.4希臘化時期文化特點。多樣化 的藝術。頹廢的哲學。輝煌的科學
從某種意義上說,希臘化時期是東西方文化大交匯的時期。 所謂歐亞大整合,實質上主要體現為東西方文化的大融合。
希臘化世界的希臘城市,是東西方文化的最初交匯地,希臘 化文化主要是在這些城市中產生的。亞歷山大城、安條克、帕加 馬等城市都有大型的圖書館,特別是亞歷山大,圖書館藏書多達 70萬冊,希臘和東方的所有圖書都可在那里找到。帕加馬的圖 書館藏書也有20萬冊之多。實際上,這些城市聚集了大量的學 者、藝術家、科學家和各類文人,如亞歷山大城的博學院里,歐 幾里得、阿基米德等大學者都曾駐足訪問.。沒有當局對人才的獎 掖和吸引,文化是不可能繁榮興旺的。完全可以說,在希臘化時 代,埃及亞歷山大城已取代雅典而成為文化的最大中心。
希臘化文化與古典時代的希臘文化有明顯的不同。這不僅僅 在于它包含了東方文化的因素,而且在于它是對那個擴大了的、 變化了的世界的反映。如果說希臘文化主要是一種城邦文化,那 么希臘化時期的文化則是一種帝國的文化,明顯地帶有世界主義 色彩,而且還具有豐富的地方性。與此同時,希臘人對東方人、 對東方文化的觀念也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正是文化的融匯與發 展、重組,才打破了希波戰爭以來東西方各自獨立發展的模式, 使兩者又重新合而為一。
希臘化時代的精神文化成果是突出的,在藝術、哲學、科學 等方面尤其值得一提。希臘化時代,戲劇仍然是一種典型的文學 形式3不過,悲劇已不再有古典時代那樣生動、深刻,活力大 失。相反喜劇卻有較大的創新。喜劇亦源于古典時代。它是從小 酒神節的慶祝活動發展而來的,一般在秋收之后舉行。這時人們 歡樂輕松,笑逐顏開,表演也適應這種場面,詼諧、歡快。喜劇 的希臘文原意就是“狂歡游行之歌”,主要以社會生活為題材。 最杰出的喜劇作家是亞里斯多芬,被稱為“喜劇之父”。他寫過 44部喜劇,傳下來11部,代表作有《騎士》、《馬蜂》等。
希臘化時代涌現了米南德、菲力門等新喜劇的大師。喜劇的 題材大都為中上層市民的私人生活,實際上反映了人們對政治生 活的冷淡。而且,人物表演也走向模式化,劇內角色通常是“老 人暴躁,僮仆撒謊,女人微笑”。
希臘化時代的藝術,仍然是在雕塑和建筑方面的成就比較輝 煌,有許多作品傳之萬代。《拉奧孔》群像展現了人們內心被煎 熬時的痛苦復雜表情。薩摩的《勝利女神像》則給人以昂揚的斗 志,催人奮進。《米洛的維納斯》斷臂雕像,被后人視為希臘雕 塑的象征,具有無與倫比的人體美感。
希臘化時代的建筑向高大方向發展,而且在希臘化世界遍地 開花。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中,除金字塔、空中花園和奧林匹 亞宙斯神像外,其余四大奇觀都出現在這個時期。它們是:一、埃 及亞歷山大城外法羅斯島上的燈塔,塔高122米,火光能為數十 公里外的夜航船引航;二、小亞羅得斯島上的“太陽神”像,由 青銅鑄成,高30余米,建造共用了 12年時間;三、小亞以弗斯 的阿忒密斯神殿,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廊柱均用金銀寶石裝飾; 四、小亞哈利卡拉蘇的摩索拉斯國王陵墓,高約43米,全部用 大理石修成。
到希臘化時代,希臘哲學進入了衰老期,與古典時期相比, 哲學趨向是越來越消沉,但也有一些有影響的哲學家和哲學派別。
伊壁鳩魯(公元前341?前270年)是這一時期最為重要的 哲學家。他從公元前306年定居雅典,買了一座花園辦學,因此 他的學生常被稱為“來自花園的哲學家”。花園門口還這樣寫著: “客人,你在這里將會生活得很好,這里將給你幸福,最高的 美。”事實是,學校的弟子和工作人員都過著十分簡樸的生活, 常常靠一些有名望的人士提供捐助。但伊壁鳩魯接受捐助時,僅 以能有錢買面包、不至于餓肚皮為限。這也反映了伊壁鳩魯的倫 理思想,即提供精神享樂,排除感覺的誘惑,排除煩惱。這種快 樂不是指那種粗俗的物質生活享受。現代有人說伊壁鳩魯主義是 享樂主義,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在哲學上,伊壁鳩魯是唯物論的又一杰出代表。他在分析自 然哲學時,發展了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認為原子也有大小、形 狀和重量的不同,物體的差異性就是由這些不同決定的。他還認 為,原子運動的過程不是直線的,而是偏斜運動或曲線運動。馬 克思大學畢業時,所作博士論文就是以此為題:《德謨克利特自 然哲學與伊壁鳩魯自然哲學的差別》。
在唯心論方面,則以芝諾為代表的斯多噶學派較為著名。這 個學派認為,“邏各斯”(道)即自然發展是一切生活的源泉;主 張不要國家法律,人人平等,財產公有,建立世界國家,當世界 公民;認為人生幸福是在于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神的安排,苦行寡 欲是最高的道德標準。
但真正在實際生活中奉行苦行寡欲之準則的,則是犬儒學 派。這個學派的代表人物狄奧根尼斯,就宣傳要自然而然地生 184
活。狄奧根尼斯以貧困傲人,不進行生產,生活自然簡單。他嘲 笑人們去追求財富,否認人的社會生活,否認國家和國家權力, 蔑視一切公認的禮儀。他自己常常不穿衣服,住在一個木桶里 面。據說亞歷山大曾碰見過他,說要幫助他改變生活。他的回答 是:“請你走開,不要擋住我的太陽,這是我惟一的生活。”
希臘化時代是歐洲第一個偉大的科學時代,是杰出科學家群 起輩出的時代。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提出了日心說:恒星不動, 地球等行星繞日而行。這比哥白尼早了將近兩千年,但當時的人 們拒絕接受。埃拉托色尼是地理學創始人,他主張地圓說,并曾 計算出地球周長約39690公里,實際誤差僅300余公里。
最鼎鼎大名的科學家有兩位。一是歐幾里得。他雖然壯年英 逝,卻是幾何學之集大成者,編著有《幾何原本》。直到現在, 歐幾里得幾何學還是數學的基礎課程。
二是阿基米德。這是古代世界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在數學 物理學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在數學上,他計算圓周率精確到 31”和311^0之間。他是物理學的奠基人。他的發現有浮力定 律、杠桿原理、滑輪原理。他曾利用杠桿原理將羅馬的軍艦抓起 來掀翻。他用球形鏡和平面鏡反射太陽光,燒掉羅馬人船只。他 甚至說:“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把整個地球掀翻,他熱愛 科學,臨死時還斥責羅馬士兵打斷了他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