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5月26日,由鳳凰網、萬燕傳媒、深圳衛(wèi)視聯(lián)合出品的原創(chuàng)戶外文化類綜藝節(jié)目《一路書香》在北京舉辦了專家研討會暨第二季啟動簽約儀式。與會專家和領導就這檔“有溫度、有格局、有底蘊”的文化類綜藝節(jié)目給予了高度評價,對彰顯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會上,清華大學影視傳播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尹鴻就《一路書香》第一季最吸引人的幾大亮點發(fā)表了見解。他認為,創(chuàng)新、精致與情懷是《一路書香》的成功之處。他特別指出,現(xiàn)在的電視節(jié)目和媒介都應該進入到做極致的時代,而不是做加法的時代。加法做的越多,核心競爭力就會越少。以下根據(jù)現(xiàn)場速記整理,與鳳凰國際智庫讀者分享。】
創(chuàng)新探索+以人為本=全面升華的觀感體驗
首先特別祝賀《一路書香》節(jié)目,剛才就像范老師講的別開生面。而且在看一個電視劇,我基本上都是跳著看,但這個我從頭到尾基本上沒有快進。所以我覺得有足夠吸引我的地方,我講三點。
第一點確實還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電視節(jié)目,一個創(chuàng)新制作。這個創(chuàng)新因為我們讀書類的節(jié)目,或者文化類的節(jié)目,最近形式也很多,有朗讀的,有談話類的,也有過去我們早期還有詩歌散文,各種各樣的節(jié)目。但這個節(jié)目應該是個升級版,把知行合一,你讀到、看到不如走到、聽到,它把體驗放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帶我們親自去體驗一個文化藝術,一種文化所賴以生存的那個人文空間和自然空間,我覺得還是挺有意思的。我覺得這種體驗性的文化類節(jié)目,在過去我們還是比較少,我們大部分還是介紹了一個朗讀類,其實朗讀類節(jié)目我們要靠加音樂,加人的聲音去還原那種情感,但是體驗類的文化節(jié)目可以讓你直接去感受文化帶給你的震撼和體驗,我覺得從這一點上來講,挺有創(chuàng)意的。
包括比如說安塞腰鼓,我們要不是看到竇文濤在那講到,大家要裂著嘴巴那種笑,你可能只感受得到安塞腰鼓對你的影響,但是你可能不那么真切去體驗到那種狀態(tài)。包括涅瓦河,你可能不在那個地方,你在讀普希金,你可能覺得那些描寫不足以讓你感受他活在你的面前。所以我覺得它這種體驗性的文化類節(jié)目,他是一個新的探索,很好的一個創(chuàng)新。
其次我覺得以人為載體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這幾個人,竇文濤和張星月是常駐嘉賓,但張星月在里面更多的是竇文濤捧的人,將來還應該可以主動一點。有時候電視節(jié)目就是這樣,它永遠需要有人犧牲,需要有人當主角。但是我覺得這個載體還是非常好,而且我覺得這個好把握的尺度、趣味性、知識性之間的那個尺度平衡,整體上還是不錯的。有時候我擔心趣味多了以后,會破壞那個書、文學和文化本身原有的雅致和莊嚴。但是它還至少剪輯后來的結果我們還收得比較好,出去都收回來,然后能夠回到那個狀態(tài),包括紹興那一集,我們也有一些很生活化的,喝酒,去體驗的那種游戲性的東西,但是仍然把文化味道基本能保存下來,而且在語言的處理、文字的處理,有文的地方,文氣。我覺得特別好的是竇文濤在這一點上確實有他不同凡響的能力,就是他把那些文的東西能夠用一個比較接近性的方式去跟你講,他在語態(tài)上,在節(jié)奏上,在表述上,其實看起來很容易,但實際上這事非常難。要不我們就會把它做得太水,太生活,要不就會覺得太文縐縐的,就是不接地氣,你覺得這個人在演在裝,但文濤在裝和真實自己那個分寸把握還真是不錯。所以大家下來好多人問,說竇文濤真的讀過那么多書嗎,怎么好有文化,就說明他兩個角色之間把握得很好。
電視這個東西,確確實實處在一個,它又是面向大眾的傳媒,要被大眾所接受,還不能出錯。比如說專業(yè)人士在看,他也會發(fā)現(xiàn)你的哪些沒有表達到,哪些甚至表達有誤,因為在那個口語表達方式上,有時候不嚴謹肯定會存在的,這個東西它在一個電視節(jié)目當中就會出現(xiàn)。你說現(xiàn)在做的那些旅游類的節(jié)目,也有這些狀況會出現(xiàn),我覺得將來可能在文學顧問方面,將來可以考量有一個更好的文學顧問,替你們把把關,其實節(jié)目很好,但是出一點硬傷,出一點點問題,大家就會覺得對整個節(jié)目產生比較大的影響。所以這個有時候,像這類節(jié)目反而是一塊短板,要注意,一定要注意不要有短的那塊版。
從專業(yè)角度上講,它肯定有太多沒講的東西,而且時間也有限,它講不來。就像我們很多文化的節(jié)目,對普通觀眾來講,它能不能提供新的知識,能不能提供新的感受,能不能提供讓他覺得他不知道的東西,而且知道以后,對他的人生境界、藝術境界,會有一定提升,所以它就已經起到一定的作用了,這是我覺得從創(chuàng)新的角度。
精致的制作與艱苦的戶外拍攝賦予了節(jié)目優(yōu)雅與文氣
第二個我覺得它還是精致制作。因為我也做過一些電視節(jié)目,像這種室外的,換那么多些景,機位的選擇,環(huán)境的溝通,拍攝的難度,鏡頭的數(shù)量,因為我被折騰過幾回,我堅決說你們在演播室最好,一個小時我就解決了這個事,只要一到室外,這個機位一多,鏡頭一多,工作量就大的一塌糊涂,基本上拍一個十幾分鐘,折騰一天,這是常態(tài)。因為參與過,就更加深刻意識到,其實這種節(jié)目做起來是選了一個,我們?yōu)榱俗穼ひ欢ㄒ暵牭钠焚|,選了一個非常累的方式去做。那么多不同的機位,不同的環(huán)境,所有的程序,我的眼睛都能看到。我說這費多大勁做這一場,別看屏幕上呈現(xiàn)比較簡單,不像演播室,演播室?guī)讉€固定機位一架,很省事。可這個比竇文濤做《鏘鏘三人行》那費老勁多了,我也參加過幾次,卡著點非常好做,多出十分鐘就好了,但這個就非常費勁。而且我們在鏡頭上還追求了它的文化品質,就整個鏡頭的視聽語言很講究,鏡頭也都非常好。而且它跟整個節(jié)目的整體風格是一致的,它有那種文氣,它還是有一種非常優(yōu)雅的一種狀態(tài)去做文化類的節(jié)目,我覺得從這一點上來看,我覺得它也是一個很精致的文化類節(jié)目,這是第二點。
一個有情懷的作品,可以引導觀眾豐富深層次的精神世界
第三點我覺得它還是一個有情懷的作品,它還是想努力傳達一些,其實這種東西在我們電視上已經比較少有了,即便我們現(xiàn)在所謂的文化類節(jié)目,大部分是訴諸于那種比較直接的煽情的情況,其實都是很淺層的東西,不訴諸于對知識對文明的敬畏。不管現(xiàn)在我們做的多少,我覺得它帶上了一個敬畏。其實現(xiàn)在的孩子根本不讀古典文學名著,不管是一般的學生,名校中文系的學生,讀普希金,都是讀的是連環(huán)畫,從來沒有正兒八經去讀過文學名著。
我那天請的幾個學生看了這個,他們也知道這些人的名字,也知道這些事,但是看完了之后,有濃厚的情趣,想去找這些書來對,我覺得這就是電視干不了課堂的事,但是電視能夠干讓他自己去通過這樣的節(jié)目去感興趣。現(xiàn)在的孩子對俄羅斯文學基本不了解,根本不知道這些人曾經對世界產生那么大的影響。他們看了這個以后,覺得好有意思,非常形象。包括看涅瓦大街的描寫,包括是這幾大文學大師對它的刻畫和描寫,他都覺得想了解那段時間的俄羅斯歷史和文學,我覺得其實是挺好的。
我身邊還有一個人,他還去圣彼得堡旅游過,完了他對這些東西沒有感覺。在青銅騎士下拍了一張照,但其實沒有感覺。所以實際上我覺得他可能很多事情沒有做到,但是我覺得電視更多的是引導更多人的去愛文化,去關心文化,去了解文化。我覺得還是很好的,能夠幫助大家更多人去閱讀,去關心,而且真正去理解背后那個藝術創(chuàng)作所最原發(fā)的那種情感。現(xiàn)在我們有些文化類節(jié)目,我覺得太煽情,太過度地煽情,這個我覺得還挺喜歡的。
我提一點建議,使用這些電視元素的時候,不要太多的做加法,要強化它一點信息量。因為我們做一些綜藝的加法做到里面,信息量就弱了,有時候玩的那種成分多了以后,就少了一段信息量。我不知道第一季收視怎么樣,可能大家有一點壓力,大家有時候會想去給綜藝節(jié)目,做綜藝加法,但是我始終覺得現(xiàn)在電視和所有的媒介都進入了做極致的時代,不是做加法的時代。加法做的越多,你原來的核心競爭力就會越少,所以我覺得做加法的時候,一定謹慎,包括朗誦不是不能,看什么時候,看什么專題,什么狀態(tài)下朗誦,而不是說意味地去加一些形態(tài)上的東西,那樣一定會傷害這個節(jié)目原有的極致性。
所以我們現(xiàn)在其實更想說的是把它的極致性,更缺這種東西,我不是把自己當成學者,我是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觀眾去判斷它的,所以我覺得真正找到那種極致性,把它傳達得更好,更充分,更飽滿,可能就會更舒服。現(xiàn)在你會覺得那些娛樂性的東西,在里面太突兀,有時候其實沒有信息量,也不好玩,而且增加那么多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