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鷗,棲息于沙灘、沙洲上的鷗鳥。 《宋書·五行志三》有云“ 文帝元嘉二年春,有江鷗鳥數百,集 太極殿小階內” ,北周庾信《奉和永豐殿下言志》之九曰“野鶴能自獵,江鷗解獨漁”, 唐雍陶《送徐山人歸睦州舊隱》詩云“初歸山犬翻驚主,久別江鷗卻避人”,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一·鷗》注釋“在海者名海鷗,在江者名江鷗,江夏人誤為江鵝也”。
唐 孟浩然 《夜泊宣城界》詩:“離家復水宿,相伴賴沙鷗。”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清 黃景仁 《過高淳湖水新漲舟行蘆葦上十余里》詩:“如云帆影去復來,似雪沙鷗聚還散。”
旅夜書懷
唐-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全詩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整首詩意境雄渾,氣象萬千。用景物之間的對比,以沙鷗自況,烘托出一個獨立于天地之間的飄零形象,使全詩彌漫著深沉凝重的孤獨感。這正是詩人身世際遇的寫照。
江上晚泊
唐-左偃
寒云淡淡天無際,片帆落處沙鷗起。
水闊風高日復斜,扁舟獨宿蘆花里。
南鄉子
唐-李珣
登畫舸,泛清波,采蓮時唱采蓮歌。
攔棹聲齊羅袖斂,
池光飐,驚起沙鷗八九點。
清平樂令·簾卷曲闌獨倚
宋-佚名
簾卷曲闌獨倚,江展暮天無際。
淚眼不曾晴,家在吳頭楚尾。
數點落紅亂委,撲鹿沙鷗驚起。
詩句欲成時,沒入蒼煙叢里。
這首詞又名《江亭怨》,原題于荊州江亭之柱上,故由此得名。作者并不可考,《冷齋夜話》、《異聞錄》等著作言其是吳城小龍女之作,使這首增添一種神秘的色彩。這首詞妙語橫生,妙意滿目。語句不多但詞意深遠,給人留下廣闊的聯想,使人余味不絕。
西江月·問訊湖邊春色
宋-張孝祥
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
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
起首二句,直接描述自己時隔三年舊地重游的懷戀心境,三四兩句從客觀風物歡迎自己的角度下筆,描畫出上船離岸乘風過湖的情景。超脫塵網、得其所哉的無限快意,就這樣得到了淋漓酣暢的表現。“世路”二句,暗承上片“過湖”,由描述轉入議論,看似語意突兀,實是一脈相通。結尾兩句,緊承“悠然”二字宕開一筆,著力描寫來到湖中寒光亭時所見的自然美景,返歸自然的恬適愉快,盡在言外,成為全詞意境曠遠、余音繞粱的結筆。
點絳唇·送李琴泉
宋-吳大有
江上旗亭,送君還是逢君處。
酒闌呼渡。云壓沙鷗暮。
漠漠蕭蕭,香凍梨花雨。
添愁緒。斷腸柔櫓。相逐寒潮去。
這是一首寫送別的詞,作者為吳大有,寶佑年間為太學生,宋亡以后,他退隱山林,不任蒙元。該詞淡雅雋永,別具情致。
吳大有這首詞雖然短小,但卻蘊意豐富。詞中暮云,沙鷗、柔櫓、寒潮、梨花雨等語,雖似寫景卻字字含情,尤其是“闌”、“壓”、“暮”、“寒”等字,凄傷婉轉,與詞人傷離惜別的凄涼之情融為一處,深遠哀婉,十分動人。
本詞意象豐富,描寫細膩,緊要處,盡是點睛之字。情景交融,將離別的憂傷刻畫成了一幅雋永的景致,極富感染力。
阮郎歸
宋-晁補之
一濠秋水凈漣漪。紅妝照水嬉。
攀條尋藕怯船移。浮萍濕繡衣。
臨好景,惜輕歸。夕陽洲渚迷。
城門燈火簇輪蹄。沙鷗飛去時。
夏日
宋-宋伯仁
數點沙鷗掠野塘,雨聲初歇水微茫。
橋邊十里荷花蕩,輸與漁人臥晚涼。
菩薩蠻-山居遣興
元-劉敏中
眾山圍繞橫塘路。中庵正向中間住。
花木四時開。沙鷗日日來。
門前車馬駐。不得中庵趣。
下馬問中庵。庵中睡正酣。
水仙子·詠江南
元-張養浩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
芰荷叢一段秋光淡。
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
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飐。
愛殺江南!
該曲中運用了“一”“兩”“再三”“十”等數詞,集中表現了江南風物明麗雋美的特點。由于選擇的數詞不同,富于變化,增強了生動活潑的情韻。五句寫景由遠而近,從大到小,寫家人、荷塘、水禽,第六句寫遠方的船,第七句又村落酒店酒旗,極富條理性和層次感,表達了歡快的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