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畫-雞的繪畫技法
在傳統中國國畫中,雞是喜聞樂見的優質題材。那么,雞的繪畫技法有哪些呢?通過以下7步,我們就可以快速掌握雞的繪畫技法。
雞是一種常見的家禽。他日出而涕,日落而息,是人類生活和諧的伴侶。
為什么中國國畫中,大家愿意畫雞呢?古人認為:雞有“五德”。頭戴冠,文也;足博距,舞也;見食相呼,義也;遇敵敢斗,勇也;守夜思晨,信也。“雞”與“吉”諧音,因此又被視為吉祥之禽。
在中國國畫中大吉大利、吉祥如意、金雞報曉、雄雞報捷、金雞迎春、雞鳴富貴、聞雞起舞等等,是歷代中國國畫畫家喜愛的題材。
歷代善畫雞的中國國畫畫家甚多,如明代的沈周、呂紀,清代的高其佩、任伯年,現代的徐悲鴻、齊白石、王雪濤、陳大羽等都是中國國畫的畫雞高手。
注釋雞的繪畫技法步驟:
步驟一:從肉冠起筆,定出頭部動態,先調朱砂,再蘸曙紅,筆尖蘸胭脂及少許墨。
步驟二:用中鋒從上喙起筆,再畫出眼睛,并留出高光點。
步驟三:畫肉髯,用筆可夸張些,下頜部肉髯要畫稍長點。
步驟四:用中鋒畫雞的外輪廓,順羽毛走向用淡墨側鋒皴擦。
步驟五:用中鋒勾出身體動態,以淡墨調些鈷藍、朱磲側鋒畫尾小羽。
步驟六:胸部用墨含水分要多,大尾羽一般用墨較濃。
步驟七:畫腳以中鋒為主,兼少量側鋒,注意腳的動作變化。公雞的腳宜稍大,以示雄壯。
在中國國畫的繪畫中,要畫好雞,平時須深入觀察,潛心揣摩體會,找出其共同規律,區別其相異之處。只有把握其形體特征和生活習性,才能生動地表現出它們的“形”和“神”。
在中國國畫的繪畫過程中可以通過寫生,抓住雞瞬息變換的各種形態,熟練地掌握技巧,下筆就胸有成竹。也可先從臨摹入手,經過借鑒逐漸掌握國畫中雞的繪畫技法,豐富感性認識,再以寫生和創作相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