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到底有多美,可以這么說,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里最美、也是最高雅的藝術形式。可能有人說了:那不對呀!繪畫也美呀!怎么就能說書法是最美的呢?這話問的有勁!我試著說服你,拿房屋裝修舉例吧,為什么裝修風格越“素”越顯得高雅,反而大紅大綠倒顯得俗氣呢?這就完全說明了這個道理---越素越美。不管和哪個藝術形式比較,書法都是最“素”的,基本就是黑白兩色,這也是中國人幾千年來養成的欣賞習慣,認為越素就越是高層次。書法大致又分五種書體,那哪種書體更美、更高雅呢?這又牽扯到中國人的欣賞習慣,絕大多數人認為草書最美,又認為草書里狂草是最美的最美,這就把狂草的美上升到了美的至高無上境界。確實,狂草給人的藝術享受是任何一種書體都無法比擬的,當然更是其它藝術門類遙不不及的。由此,我們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越是名牌,要求的質量就越高。這也充分說明古今書法家多如牛毛,為什么其中有成就的狂草書家少之又少的原因了。狂草難寫,眾所周知!所以說,要寫好狂草,必須具備極其深厚的文化藝術修養和超水平的書法技術功底,否則,狂草寫好是不可能的。總之一句話,狂草真不是誰想玩就能玩的!那么,狂草這么難,難道就沒有辦法寫好了嗎?當然也不是,今天我先不談文化修養,只談技術層面問題。
草書的筆畫要動靜結合,但狂草的筆畫更講究動,動是最主要的。唐代王邕講懷素的狂草云:“忽作風馳及電掣,更點飛花兼散雪。寒猿飲水撼枯藤,壯士伸眉如勁鐵。”這一描述說明筆畫動起來是狂草的重要特征,沒有飛動就不叫狂草。怎樣才能讓筆畫動起來呢?首先是行筆要講求提按頓挫,不可使線條粗細一樣。只要提按純熟了,線條就會有輕有重,肥瘦相間,并能見列點畫的氣勢,自然就動起來了。其次要講求結體的形態動感。許多象形字,易于造型的,應精心設計,使其形態生動活潑,富有生命力。再次還應講求篇章的靈動。一幅好的狂草作品,應能安排出:字忽大忽小,忽正忽側,沿著主軸線,時有奔騰直瀉,時有左右擺動。再加上能有幾處醒目的“字眼”(指易造型的大字),整幅作品就會出現龍飛鳳舞的效果,自然就能強烈地吸引觀者反復品味、聯想。
草書最忌滯呆,最重流美,狂草更是如此。要過流暢關,先要練好一筆成字。不少草字都可以一筆寫成,筆畫多的偶有不連,但要血脈不斷,即筆斷意連。將一筆成字練好了,流暢問題可以說解決了一大半;再進一步就要解決好一氣呵成的問題。這里講的氣,是指字的氣勢,而不是說要一口氣寫幾行字,一氣呵成對篇章而言,是要寫成如行云流水,大氣連綿;達此水準者,首數“顛張狂素”。如張旭的《古詩四帖》,可以看出在重同聯前提下的氣脈貫通。而懷素的《自敘帖》,不拘規矩,狂逸酣暢,自由奔放,數百字一氣呵成,其駕馭筆墨的能力,造型布白之巧妙,后人嘆為觀止。要把握篇章的流暢,就要重視字與字、行與行如何自然連接,要通過引帶牽絲的技法來處理,但又不可游絲過多,不易連的不要硬連。
草書的筆畫,結體和章法都講求變化。如筆法,所有書體都主張中鋒用筆,以顯示筆畫的力度,而狂草則不講究那么多中鋒、側鋒等等用筆,怎么用筆舒暢就怎么用筆,從而達到秀美華麗。草書用筆講求的是中鋒為主側鋒為輔,相輔相成,剛柔相融,環弧絞轉并施,所以草書的許多線條出現了似圓非圓、似方非方的妙筆,有時還摻雜一些篆、隸、楷的筆畫,或筆順倒插等,狂草在此基礎上用筆要更顯靈活。可以說熟練地掌握了草書的筆法,就獲得了狂草的靈魂。再如字型結體的多變。王羲之在《蘭亭序》中,寫有20多個“之”字、8個“以”字、7個“不”字,結體無一雷同,這就為我們追求狂草結體的多變作了典范。狂草字的大小、輕重、正欹、聚散、交錯等,講求自然變化組合,不搞拼湊,方能顯出千姿百態,增強狂草的藝術魅力。至于通篇布白中的多變,應是跌宕起伏、錯落有致,體現不同的藝術風格。
狂草寫起來比其他書體快捷得多,這主要是由于字體的簡化(用符號)和連筆所致。但也不能認為狂草就是寫得越快越好。盡管疾書能反映出對線條、字型、章法、墨色掌握的熟練程度,但是要一揮而就,卻不是一件易事,它是藝技成熟的結果。有時一味的求快,沒有了一點兒抑揚頓挫,結果一定是油滑的,這也是狂草的大忌。因此,寫狂草除了掌握疾行,更要重視節奏,必須嚴格遵守章法規范書寫,不可隨意潦草。這就要求書寫起來,疾遲交替,提按相間,筆畫交代清楚。需快時,如飛動之筆畫,必須疾行,慢了就出現不了飛動的效果;有的筆畫要用勒澀法,速度就要慢一些,節奏感中比較難把握的是疾澀,速度過快看不出澀跡,用墨太多也出現不了,必須掌握速度和墨量都要適當才行。
這也是狂草最難過的一關。何謂神采?一般指書法的精神和意態,神采是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過此關必須形神兼備,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形質是產生神采的前提和基礎,要過神采關,在形質上多下功夫是毫無疑問的。但是還應懂得,它不是全部,因為神采還來自對時代精神的把握:由此可以講,立意比立形更重要。立不好意,精神何來?須知狂草書乃是意象結合的抒情藝術,只有先教育激勵自己,才能感染鼓舞他人,引起共鳴。神采怎么獲得,這就引出我們上面扔下的問題---你沒有深厚的文化藝術修養做后盾,狂草的神采是無論如何也體現不出來的。
綜上所述,狂草之難,難于上青天!就我本人研習狂草這么多年,也可能是自己確實才疏學淺,可以絕對不是謙虛的說,狂草的門我都沒摸著。但我明白,想把狂草寫好,必須練好書內功,同時更重要的是練好書外功,那樣才能做到狂草通神。(胡玉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