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營企業老板可能是中國各社會階層中最辛苦的一群人。他們掌握并自由支配著或多或少的財富(當然都比老百姓錢多),引領著社會的消費導向和消費潮流,飽受著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置疑和非議,提心吊膽著政治的變化、市場的變化、公司的變化、家庭的變化、財富的變化。 有人懷疑他們的致富路徑,有人懷疑他們的人品,有人懷疑他們的能力,不一而足。而他們為自己的事業所付出的代價也是旁人所難以了解的。公正的說,在紛繁復雜的環境當中,他們付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獲得了事業和財富的成功,他們也是社會的中堅階層。
今天,我們不談他們的好或者壞,只是想談一談很多企業都存在的決策者的思維誤區,也許這些可能就是讓中國民營企業不能繼續做大或者發展的主要癥結。
說者無心,聽者也不要有意,歡迎對號入座,但不希望太在意。
非禮員工
什么叫做非 禮員工呢?在具體的解釋之前,我們需要先認識一下什么是企業對員工的合法傷害。企業和員工或者說老板和員工是一種雇傭的關系,員工出力, 老板出錢,這本是非常單純的一種商業模式,評價標準其實也應該非常簡單,員工有沒有給企業創造價值,創造了多少價值,然后評價需要給員工支付多少薪酬,參 照社會標準,應該是非常清晰的事情。壞就壞在,工資在財務列支中屬于成本項目,而不是投資項目,成本自然就是支出了,是老板的損失,因此老板就會覺得工資是不是發高了,員工是不是不努力。
雖然筆者沒有做過調查,但是我相信,如果做類似的調查的話,會有絕大多數的老板會認為自己企業的工資比較高;會認為員工的努力程度是不夠的。
因為老板掌握著企業的資源,因為老板覺得自己虧了,因為老板經常說企業不掙錢,所以老板會想辦法搞定這些事情。在這個前提之下,合法傷害就產生了。能不能通 過怎么考核一下,讓大家少拿點錢;能不能找個什么理由,讓員工再多干一點。因為這些事情都是合情合理又合法的,因此我們稱之為合法傷害。
除了經濟方面的損失規避之外,老板還希望精神層面的滿足——員工要聽話。員工聽話的表現就是老板讓干什么就要干什么,老板說什么都是對的,老板進來是要鼓掌 的,老板說得夢話都要當成最高指示的;老板會告訴員工不要抱怨,老板會告訴員工工作很難找,老板會威脅員工不干就算了,老板告誡員工德比才更重要。
好了,話說到這里,我們來定義什么是非 禮員工,就是將員工家奴化、愚昧化、自卑化,以獲得員工聽話這樣的管理假相。
誤區實質:我們經常會聽到關于德與才哪個更重要的辯論。其實關于德才的認識,是老板非禮員工的重要思想基礎。管理的前提就是不信任,因此管理是基于不信任而 組織展開的,和員工有沒有德沒有什么關系。在商業關系中,企業應該更關注員工是不是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而不是員工人品好不好。因為能不能創造價值是客觀 的,而人品好不好是主觀的。因為更多的老板喜歡用主觀的標準來管理企業,因此更傾向于更喜歡德而不是才。因為老板更喜歡、更習慣用主觀的標準進行管理,非 禮員工就是必然的結果了。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老板們更追求尊重、自我實現等層面的需求,因此非禮員工就成了老板們實現自身的工具。
平心而論,有多少老板能夠容忍不聽話的員工、不聽話的管理者呢?
是什么左右著老板的這種思維呢?是對于企業意義的思考的不足。雖然企業所有權是老板的,但是作為一種經濟組織,企業并非只是老板的企業,是社會的企業,而我 們卻一直缺乏評價企業社會價值的工具。如果說企業只是老板的,老板非 禮員工也好、調戲秘書也罷,都是關上門自家的事;如果說企業不僅僅是老板的,還需要承擔社會責任,還需要謀求社會、企業、員工的共贏,那么客觀的經濟標準將是最佳的評價標準,象非 禮員工這些事情,不干也罷。
勾搭政府
什么是勾搭政府呢?
在企業要處理的關系中,有一個關系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和政府的關系。在成熟的政治環境之下,政府是為企業服務的,是靠拿納稅人的錢才能存在的,是要提供秩 序和安全的。最近,有一部熱播的美國電視劇《越獄》,其中很重要的一條主線就是一個經濟利益集團成立的公司左右著國家的決策,甚至是領導人的選擇,由此引 發了一系列的故事。當然這是將政府妖魔化了,不過也說明美國人對于企業和政府關系的認識還是比較深刻的。
在我們的國家中,由于法治不健全,政治體制也不完善,因此,企業和政府的關系就比較復雜了。有官商一體的、有由商變官的。我們不評價這些關 系,我們感興趣的是企業對政府的態度。對于官商一體的,我們認為這是非法同居,合理而不合法;對于官商合 作的,我們認為這是通奸,有事實基礎。而意淫是什 么呢,是想而沒有實現的一種自我狀態。
勾搭政府的典型表現有:和領導合影的;請領導題詞的;宣稱領導很關注自己企業的等等,不一而足。當然,和政府以及領導的接觸,可能會成為企業的一張護身符, 但是我相信,在實際的過程中,可能不會有什么實質性的作用,相關職能部門尋求灰色收益的時候,不會在乎你的墻上是不是有某某某的照片。如果和領導合影就管 用、就可以消災的話,領導們說得那些話也就不會只被停留在辦公廳的文件之中和新聞聯播的畫面之上了。
小結一下,勾 搭政府實際上就是希望通過和政府建立聯系而獲益,而實際上并沒有實質性聯系、也并沒有獲益的一種狀態。
誤區實質:企業決策者喜歡勾 搭政府的實質,簡單的說就是古老的士農工商的思想作怪,是重官而輕商的集中體現。政府手中有權力,領導手中有權力,但是要交換權 力而謀求利益必須要有相應的等價物。說穿了,在和政府的關系中,由于缺乏有約束的法律關系,就必然存在著商業關系。商業關系就需要按商業關系的準則處理, 頂多,在中國因為大家都還要臉面,所以面子上要讓政府過得去,需要有一塊牌坊。哥倫布和西班牙女王談條件似乎雙方也都沒有什么不爽的,美國商務部長帶著企 業的委托來訪問中國似乎也沒有什么不對。所以,在商業社會中,最終要得是結果,不論是結婚也罷、同居也行、通奸也好,有事實結果, 獲益了,是真金白銀的事情,至于勾 搭這種狀態,不要也罷。
強暴市場
強.暴市場是最容易理解的了,老板不懂市場、不懂營銷,但是最終的決策還需要老板來確定。有些老板還比較謙讓,讓大家表述一下意見,最后總結,稱之為拍板;有些老板就比較直接了,硬上,出了問題就兩種解釋:下面這幫人能力不行或者是努力不夠。這些詞語大家是不是都很熟悉呢?
其實不是說老板不應該做決策,老板具有企業資源的所有權和收益權,做決策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問題的關鍵是老板決策的依據是什么。在企業發展初期的時候,信息 量不大,市場相對簡單,老板的一言堂可能還保證了企業的決策速度。但是隨著企業的發展,信息量急劇提升,市場難度越來越高,老板所掌握的信息是非常有限 的,因此,最終讓老板決策就是有壓力的,所以就開始需要職能部門。那么是不是有了職能部門就不要老板決策了呢?顯然不是。
在我們的工作過程中,職能部門最常見的文字就是請某某某批示。這實際上就是官話,模糊自己的意見,將責任推給自己的上級,而一級一級向上推,只能有老板做決策。這實際上就是企業的決策機制的問題。
如果說,營銷是科學的,那么在一樣的資源條件之下、市場條件之下、目標指引之下,所需要做出的營銷決策是有限的,在一致的認知及價值標準之下,只是營銷決策 選擇的問題及評價問題,而不應該牽扯到營銷決策的體制問題。那么凸現決策體制問題的根源就是價值取向及價值標準的不統一,也就是說,雖然大家在做同一件事 情,但是相關利益是不一致的,也可以推斷,在企業之中,除了落到文字上的所謂工資標準、績效標準之外,還有一套灰色的利益分配方式,而這些利益分配方式決 定著相關利益者的收益,最終只好讓老板來做最終的決策,因為只有老板的決策才能讓所有的人都沒有話說。
誤區實質:其實沒有一個老板愿意強.暴市場,沒有一個老板想不到這樣決策的危害性。老板強.暴市場是企業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權責不對等的集中體現,是企業中人 治大于法治的集中體現,是企業中過于講政治的集中體現。市場經濟的一個特征是將所有的人可以捆綁在市場的車輪之上,讓每個人看似很自由,實際上沒有選擇。 而要解決老板動不動就**市場的問題,就需要從企業的內部市場化開始,只有解決了企業內部市場化的問題,老板也就不需要為決策的事情發愁,也可以從具體的 事務中抽身而出,到市場上真正的尋求一下自己的感覺,也相對容易找到自己的感覺。
在我老婆的教研室,聘請了一位日本的老頭作為顧問。我骨子里痛恨日本人,但是日本老頭的一句話讓我思考良多,他說,中國人太喜歡想象。這雖然是對中國高校學術的評價,但是用到企業方面同樣適用。因為太多的想象,太多的企業已經把企業政治玩成了一種藝術。而中國企業真正的做大或者做強,僅僅靠想象是不夠的。非禮員工、勾搭政府、強暴市場,都是企業決策者太多想象的產物。中國企業更需要的是愿景,是行動,而不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