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很多菜譜想寫,但是還是先從我最喜歡的牛排開始吧
首先,談做法之前先簡單說說肉和鍋的選擇。
肉的話很簡單,適合做牛排的只有菲力(Fillet Mignon),沙朗(Sirloin) 還有肉眼(Rib Eye)。國內的話不太好找這幾種部位和切法的牛排,我一般是去麥德龍,或者如果對肉比較了解的話也可以直接去肉鋪要老板幫你切。
然后再說說鍋的問題。之前看過很多菜譜都對帶槽的鑄鐵煎鍋(Grill Pan) 十分推崇,實際上,雖然鑄鐵煎鍋可以煎出來好看的燒烤紋,像我之前做的這樣
但是它畢竟不是真的烤架,用來煎牛排的話很容易受熱不勻。所以也就不用再費勁去找鑄鐵煎鍋,用平底鍋即可。
言歸正傳,在家里煎牛排的話由于很多工具和材料都很難買得到,所以只要能夠達到一些最基本的標準也就可以滿足了。出于以上這些考量便有了下面這個菜譜,材料都很簡單,操作技巧也不難,做起來大約在15分鐘就可以搞定,而且可以有不輸于國內絕大多數餐廳的口味
材料:一塊1.5-2cm厚的牛排(我這里面用的是肉眼)事先從冰箱拿出來到室溫,百里香一小把,鼠尾草一束,大蒜兩瓣,黃油適量,鹽和黑胡椒,橄欖油,帶籽的法式芥末醬,意大利黑醋,腌制黑橄欖。
1.材料的準備:牛排用鹽和黑胡椒調味(黑胡椒碎磨得大一點以防煎的時候糊掉),用松肉錘或手把肉捶到松軟;香草洗凈備用;大蒜不用剝皮,用刀背壓扁。
2. 鍋大火燒熱,倒入橄欖油適量,等油冒煙時放入牛排、香草和大蒜。這里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鍋燒得很熱時才放入牛排,這樣才會有外面的一層硬殼。牛排放入后要用手或鍋鏟使其充分接觸鍋底。
3. 煎牛排時很重要的一點是只需要翻一次身,不然就沒法形成外面的那層硬殼,而且牛排中的汁水也容易流失,吃起來也就和燒牛肉沒什么區別了。 2cm厚的牛排一面大約要煎1.5分鐘,這樣就會是完美的三分熟。翻身之后放
入黃油,將鍋傾斜,用一把小勺子將融化的黃油澆到牛排上。
4. 另一面煎1.5分鐘后用一夾子或筷子把牛排夾起來,著重煎一下側面的脂肪部分,脂肪焦焦的會很好吃。
5. 煎完后取出牛排再將盤子中的汁淋在牛排上,讓牛排在盤子里休息十分鐘,流出來的汁不要倒掉,那些汁就是最好的調味料。當然,如果你追求擺盤的話(如下圖),那就倒掉吧。
6. 下次吃牛排時千萬不要在配黑椒醬了,因為黑椒醬的味道過于濃郁只會蓋住牛排本身的味道。最好的選擇就是用煎牛排后鍋里面剩下的汁加一些黃油化開,澆在煎好的牛排上面。我最近開始喜歡用煎過的黑橄欖搭配帶籽的法式芥末醬和意大利黑醋一起吃,味道很難形容,但卻恰到好處的烘托出了牛排的本味,也不會過于喧賓奪主。上面做的那塊懶的擺盤了,成品就像是這樣,這個是昨天做的
或是這樣,旁邊是我之前做的土豆泥和煎過的鼠尾草
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