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博倫
因為經歷過少。
畢業于廣院,總是感慨春天的氣息尚未完全散開,學校里就布滿了白花花的長腿。偶然晚上路過學校的女生公寓,也會看到一些不錯的車子,和幾個油油頭發的大叔在翹首以盼著什么。配著廣院越來越文藝的校園,這里的很多女學生你感受不到學生的朝氣,更多帶著一些風塵氣息。混什么圈,就像什么樣的人,這是很自然的。
外形的變化是人期待變成熟的第一步。拿出任何一個女學生大一入校的照片和大四畢業的照片,我們都會驚嘆女孩子成長之快。哪怕不是每個都像成熟女性般打扮,但至少也會讓人有種女大十八變的感覺。而男生就不一樣了,傻里傻氣的男孩子經過四年DOTA的洗禮,許多四年后還是當年那個土包子,即使特步換了銳步,看著還不過是個361度。
在整個成長進程階段中,女生永遠都比男生要早一步。早一點明白上課要討老師喜歡,早一點發育長個,早一點明白自己未來要考自己負責,早一點...
在壯年之前,女性在很長一個階段之內都顯得比男性成熟和更具彈性的性格優勢。但幼稚的男性市場仍然在癡迷以男性為中心的表述,殊不知女性在很多方面正在悄悄攻占前線。
過去一年,我以講述青年人的故事為工作,也偶然對青年女性有了新的發現。
比你多一次戀愛
人最大的自我探索方式之一便是情感經歷。無論從傳統意義的男長女幼的規律來說,還是從進化心理學角度來看,女性在這方面天然就有更多的選擇優勢。假定較早的戀愛出現在15歲,那時候的女生的選擇權就有從15-50不等;而同齡的15歲男生,卻很難被年紀過長的女生所吸引。另外,“女追男一層紙,男追女一堵墻”這樣的道理下,女生體會戀愛帶來的學習可能性就更多了。
不僅年齡跨度選擇大,種族、膚色的嘗試可能性對于女性來說也比男性要多。很多女性朋友在出國之后,短時間內就能較好得融入另一種文化,說的一口正宗的美國鄉下口音,也都能或多或少有過和老外約會的經歷。而男性這種喜歡撒泡尿畫個圈占領地盤的雄性,對于滲入和交融顯得不怎么感興趣,所以在國外的宅男總只能靠自己的右手。
那些女背包客
廣州拍攝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青旅老板,聊起他曾經走過的大江南北,也聊到了他曾經接待過的背包客們。他回憶道:確實,女背包客比男的還要多。同樣的,在我們的全國紀錄片拍攝中所遇到的20多位志愿者中,男志愿者一共只出現過三次,其中倆還是被別人拉去的。
背包客小鵬就說,在路上的時候,經常看到女孩子一個人獨行。互聯網的崛起,讓這種傳統女生柔弱的形象和背包客塵土氣息的反差顯得更加搶眼。貓力、小欣、安芯、林美恩等等,旅行回來就出書,也帶動了更多躁動不安的青年人。
在感情中,女人體會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和相處之道;而在路上,更多學會了孤獨、自我、成長等關于內在的原動力。
活動常客
而對那些沒有太多戀愛機會和說走就走的旅行經驗的女孩子來說,他們還有另一種成長可能:同城活動。參加過的大大小小的活動中,無論大到TEDx,BarCamp這樣的國際化分享平臺,還是小作坊式的一些體驗活動,女生的出現永遠比男生多,比例基本可以達到7:3左右。她們喜歡話劇、分享會、即興表演等等,總之在各種場合都能看到她們活躍的身影。
8月上旬,TechCrunch和動點科技在國內舉辦的科技峰會中,我驚喜地發現,在眾多把polo衫束在褲子里的宅男身邊站著許許多多穿著時尚、打扮搶眼的女性參會者。除了陪伴自己的朋友之外,她們也在積極地做著筆記、體驗產品,尤物+geek,完美。
在整個社會仍然趨于男性主導的結構體系中,青年女性如此強烈的向外探索意識和能力與之相對應的社會認知和分工顯得格格不入。雖然近年來各種女性力量的組織也層出不窮,從生理到心理,從職業到家庭,但叫囂著平等的同時,內心構建還無法擺脫長期以來的劣勢心態。也許,男性依然是社會主力軍的唯一原因是不用擔負十月懷胎的生理優勢罷了。但無可否認的是,思想和外在,青年女性都完爆男生幾條街。
壓力較小
貓力在勸服瘦肉一起上路時曾答應男友壯游回來就給他生孩子,因為瘦肉是個鳳凰男,家中獨子,小時候就意識到自己要承擔家庭責任。現在,瘦肉傻逼了,女人沒了,孩子也沒。
即使女性有著生育上的劣勢,但社會價值觀下,男性仍然承擔著經濟責任。在大連的采訪過程中,一個朋友對著鏡頭問:你為了外界的東西付出了所有,包括青春,但什么才是你所應該的,付出了這些是否也是為了自己的青春負責?
男人借酒澆愁不是沒有原因的。很多女性都為自己的青春負責了,無怨無悔。她們旅行、談戀愛、出國讀書,而這些年的男性很多時候只能為了房子、車子、票子在打拼,為了更好地出人頭地。
性別綁架
沒辦法,中國人講求在最佳時候生育。據說是28,過了那個時候,女性度過了“最佳產能期”會出現種種狀況。我的朋友C今年28歲,孩子已經1歲有余,但因為工作的原因經常無法陪在其身邊。說到孩子和婚姻問題時,她曾提到:錯誤的時候給錯誤的人生了孩子。
另外,很多人喜歡以“剩女”這樣的標簽貼給她們,還有某著名網絡視頻里的大爺說:“30歲不結婚就是犯罪。”我們看到很多男性隨著年齡增長帶來的心理和生理的成熟不過是女性提前做了放棄。
這兩天很火的文章《“無齡感”生活》,講述的就是相關概念。隱隱中,所有的女人都會對自己的生活自帶一種壓迫感,所以提前進自我探索是唯一的救贖方式。也許,希望在大限將至之前體會完盡可能所有的東西的潛在心理讓她們更加超前。
然而,一旦開始體驗就無法停歇,就像毒癮一樣。體驗越多,思考越多。
情感模式
相比男性的唯外形論以及滿腦子“性”的簡單思維模式,女性更加具有欣賞、愛護、關心他人的能力,無論是對同性還是異性。這種能力加上本身所具有的溫婉的魅力,讓女性本身就比男性有著更好的適應力,這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在國外的女生大都比男生生活更滋潤。而且,有時候,對待異性的欣賞,會被傻了吧唧的男性當成是一種好感和喜歡的錯覺,反而更加容易融入新的群體。綠茶婊也喜歡廣泛利用這種心理特征,增加自己的機會。
融入意味著更多機會和可能。
在女生眼里,那些成天DOTA和野蠻運動的男人都是孩子,而她們的興趣更廣泛、更包容,世界觀和眼界也更高一些。你去問任何一個女生喜歡怎么樣的男人,基本都有一條是關于獨立思考和自我興趣的。但這兩項恰恰需要大量的人生閱歷和體驗來達到,男人之間的幼稚和粗糲的情感連接是無法用心體會得到的。隨著行走、徒步、旅行這樣修行但又靠體力的活兒都被女人輕而易舉攻破的時候,男人又如何hold住同齡女生呢?同齡的男女無法匹配,女人找干爹就顯得非常自然。人都好奇自己無法觸及的領域的事物。
寫著寫著,感覺也許男人只配找個男人了。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