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曾經通過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裝配角色(進口零部件、出口制成品)實現繁榮的中國,已開始在國內復制這條供應鏈的很多環節。如果你想讓數字技術給供應鏈創造出巨大的新機遇,就需要一種新的視角:對供應鏈進行重新構想,將其視為數字供應網絡(DSN),統一物理、人才、信息和財務方面的流動。
數字技術已經大幅改變了今天幾乎所有的行業。一方面,企業現在提供無數的具備數字能力或成分的產品和服務。智能手機和SaaS(軟件即服務)就是兩個很好的例子。另一方面,數字技術已經改變了許多企業設計、采購、制作、移動、存儲和服務于產品的方式。
以3D打印技術為例,該技術讓組織可以使用數字模板在本地生產零件,從而制作出容易定制化的商品并將之迅速推向市場。
大多數公司都明白這些變革之巨大,而且許多公司正在努力將新的數字技術引入運營。但是,即使樂于接受這種挑戰的公司往往也會忽視經過“數字化技術強化”的傳統供應鏈和以數字化技術為基因真正經過整合、重塑的供應鏈之間的差異。事實上,大多數組織做的工作都屬于前者:它們將數字化能力焊接到傳統的供應鏈上,因此創造出了混合模式,將基于紙面文件的舊流程和經過信息技術優化的新流程結合起來。實際上,這些組織是在往舊的地基上構筑新的建筑:重新安裝,重新走線,改造,而不是重塑。不過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卻事與愿違。數字化技術與傳統迥然相異。現代供應鏈的物理足跡太廣泛了。組織這么做得到的往往是大量不連續的、冗余的數據,無數效率低下的環節,以及——最重要的一點——在績效上隱藏了大量未挖掘的潛力。
埃森哲意識到真實的數字化轉型——與增添數字化能力相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是,數字化轉型中蘊藏的潛在增長和利潤增長機遇也更大。要想讓數字技術給供應鏈創造出巨大的新機遇,我們需要一種新的視角:對供應鏈進行重新構想,將其視為數字供應網絡(DSN),統一物理、人才、信息和財務方面的流動。
認識到數字技術顛覆的層級
雖說具體程度不同,但數字技術正在改變各公司組織和管理供應鏈的方式,以及供應鏈在幫助組織提高市場和財務績效方面的潛力。我們應當考慮數字技術所推動的顛覆性變革的方式和程度。
從影響最低的角度而言,數字化技術會引發組織變革。以亞馬遜公司使用機器人將產品和貨架送到工作人員的面前,從而賦予了產品履約中心更強大的能力。如果廣泛應用這種做法,每份訂單的平均處理成本將最多降低4成,每年為亞馬遜節約9.16億美元。
而從影響較大的程度而言,數字技術可以改變公司控制點的本質。樂購公司(TescoPLC)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該公司旗下的Homeplus Co., Ltd.在韓國首爾地鐵中開設了一個虛擬超市,將500件與健康、美容和食品相關的商品的圖片印刷在墻壁上,用戶可以通過掃描QR碼(Denso公司于1994年9月研制的一種矩陣二維碼符號——編者注)進行購買。當天買家購買的商品就能送到家。樂購的客戶樂于因此省下許多時間,樂購自己也從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好處,包括減少店鋪庫存和基礎設施上的投資。
數字能力在強化數據的作用和價值方面所帶來的影響更多。可口可樂公司使用一種名為“黑皮書”的算法來確保消費者能夠在一年12個月里都獲得口味統一的橙汁飲品,即使農作物的生長旺季只持續約三個月。黑皮書算法要分析多達1萬兆個數據點,其信息包括水果詳細的酸度、甜度和其他各類屬性。通過分析外部因素,例如天氣、農作物的預期收成和成本壓力,可口可樂公司能夠最多提前15個月制定出生產計劃。
數字技術也能改變價值鏈各階段的價值創造水平。星巴克公司曾經得出一個結論,研發創新不一定非得來自于組織內部。該公司近年來采納了從其門戶網站MyStarbucksIdea.com收到的近300個客戶創意,包括店鋪中的免費Wi-Fi以及駕車購物窗口的手機支付方式。
而從影響最大的程度而言,數字化技術能創造或摧毀公司的業務和/或運營模式。想想數字化技術對出版、音樂、攝影和電信行業的影響。另一個例子則是人們知之較少的Uber,Inc.或Lyft, Inc.的故事:這些初創公司不僅想要顛覆某個正處于興盛時期的業務,還想顛覆人們和公司對城市交通的整個思維模式。
那么這些與供應鏈管理又有何關系?最重要的洞見不是各個具體的案例,而是數字化技術帶來的影響。在供應鏈轉型的各種模式中,一個方向是用數字化技術“強化”現有的業務流程、模式或方法,而另一個方向則是對你的供應鏈的思考方式和運營方式進行全面重塑。兩者不啻天淵之別。譬如思科公司(Cisco Systems, Inc.)宣布,供應鏈和物流“關系到的價值,即從2013年至2022年在各公司和行業實現的(數字化創新而帶來的)收入增加和成本降低中”要占約3萬億美元。
創建與眾不同的數字供應網絡
數字技術有能力推動供應鏈元素的融合。這么做能夠幫助公司制定聯網的流程,優化整個企業而不是單獨的職能部門,將設計人員、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物流服務提供商、零售商甚至是客戶聯合起來,并通過強化可視性、協作和創新以激發出新的思維和工作方式,從而為企業節省大筆開支,幫助它們取得較大的競爭優勢。
當然,并非所有的數字能力都與每一家公司相關。因此,搭建數字供應網絡沒有通用的“藥方”。不過,幾乎每一個數字供應網絡都應當具備四種與眾不同的優勢:聯網、智能、規模可變和迅速。這些優勢體現得越多,公司的市場和財務績效提升的可能性就越大。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地看看這四大優勢的數字化本質、作用和回報。
聯網:聯網是這個供應網絡的基礎。聯網的公司能夠利用各種數字能力,極大地增強各事項的可視性,將影響力擴大到更廣泛的領域,并對供應網絡進行全面控制。聯網的公司能夠更全面地與整個企業生態系統進行互動。而它們也往往能更全面地實時響應客戶,與客戶建立聯系并與他們溝通——診斷客戶的需求,并讓他們參與產品規劃和設計項目。聯網的優勢包括:
· 實時的可視性:供應鏈的動態、安全和互動的特點得以增強。
· 無縫協作:跳出物理的邊界,和諧運用各種能力。
· 高度進化的運營模式:產品/服務職能可輕易改變,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聯網的優勢可以改善規劃、執行和協作。但是,這也同樣意味著采集到的數據更多——這是取得智能優勢的基礎。高德納公司(Gartner, Inc.)預測,連接到互聯網的物理設備到2020年將增加30倍,這將極大地改變供應鏈的運作模式。
Ariba, Inc.是幫助公司實現聯網的一個絕佳例子。該公司推出的Ariba Network讓位于190個國家的超過100萬供應商和400萬用戶得以在云技術的支持下合作。在這種環境下,任何用戶和供應商之間都能實現全面聯網(實時可視與協作)。在這個云平臺有約1,400份目錄和發|票模板(并可獲得完全的訪問權)。該公司最終達成了完整的、無縫式運作的貨源到支付流程。
智能:因為聯網,組織可以方便地訪問數據。精明的公司通過使用數字化幾乎將數據都轉化成為了寶貴的信息,從而將其聯網優勢進一步擴大。其中的關鍵是利用分析法、認知設備和智能應用取得決策所需的正確信息。智能化水平提高之后,組織得以建立智能網絡。智能包括如下優勢:
· 具有操作性的洞見:先進的數據分析讓決策過程得以改善。
· 自動化執行:無縫順暢的人機互動提高了運營的效率。
· 創新得到強化、加速:數字技術能啟發和鼓勵設計、運營和客戶關系方面的創新。
Taleris America LLC是一家航空業的合資公司,可以說是運用數字技術以提高運營智能化程度的一個成功縮影。Taleris的技術職能部門利用預測性的分析技術做到了兩點,其一是分析由安裝在飛機零部件和系統上的傳感器傳來的數據,其二是針對飛機維護和運營提出預測性的建議。客戶因此能夠將沒有計劃的維護轉變為計劃性維護,提前發現潛在的干擾,并且更快地從延誤中恢復。
規模可變:如果供應鏈已經(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高度融入了聯網和智能技術,企業就更有可能順暢地對規模進行調整。流程更易于優化和復制,錯誤和異常也更容易發現。
公司能夠更好地根據需要增加或減少合作伙伴與供應商。它們還能更有效地瞄準利基市場、細分市場和客戶群。規模可變的優勢有:
· 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無縫整合人員、流程和技術。
· 組織彈性:即插即用的數字能力讓組織能夠更容易地進行配置和重新配置。
· 個性化的體驗:以渠道為導向的供應網絡支持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關于規模調整的絕佳例子。為了幫助其制造流程進行精簡,縮短周期時間和控制生產成本,該公司開發出名為“數字化壁掛”(Digital Tapestry)的工具。這種重點關注規模的創新將數字化設計引入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生產流程的每個階段:從進行設計的3D模擬到用于開發原型和生產的3D打印技術。該公司因此在完全人造的環境中創造出了成本更低、更可靠的空間系統。設計師能操作各個零件或整個機械,以查看它們是否相配,是否能夠運作。該系統則以持續自動更新的參數進行響應。
快速:速度是未來最重要的通貨之一。我們看得越遠,變革公司的流程和首要目標的速度就越需要比產品變革的速度更快。相應地,企業也需要使用數字技術來對這些流程和首要目標進行更快速的診斷,更敏捷的調整和更高效的執行。也許最重要的是,它們需要因應需求水平的變動,快速地提高或降低生產水平。快速的優勢包括:
· 提高響應能力:更完善的信息和復雜的分析法有助于組織更快地應對競爭對手的動向、技術變遷以及需求和供應信號的變化。
· 主動預防:預測性分析推動的、對決策過程的支持工作能夠提高決策的可靠性以及適應能力。
· 最后一英里的拖延:迅速賦予組織資產新的用途有助于確保供應能夠跟得上需求的變化。
對于戴爾公司的全球指揮中心來說,速度就是其關鍵。該指揮中心幫助公司監控供應鏈活動并實時進行調整。在連接到一個地理數據系統后,該指揮中心的Clear View監控平臺就會迅速記錄外勤派遣活動,因此能夠針對外勤活動匹配上最理想的零件地點。Clear View平臺還考慮到了一次零件運送活動中風暴、航班延誤和交通擁堵之類的活動所造成的影響,并幫助客戶制定應急預案。戴爾在采用技術分析社交媒體中得來的數據時也考慮到了“速度”的因素。從中得到的信息能幫助戴爾快速發現趨勢和問題,并用于早期預警和反饋系統。
接入數字供應網絡
直接采用經過驗證的數字技術或許有用,但這么做是否能解放組織供應鏈中的全部價值潛力仍難下定論。因此,一定要遵循系統化的流程來將傳統的供應鏈轉型為數字供應網絡。企業應當遵循三個主要的步驟來進行這項工作。
1. 想象數字供應網絡的力量。在一開始,組織必須制定數字供應網絡的愿景。由于供應鏈向組織交付價值的壓力變得更大,因此數字供應網絡從設計上就必須體現更大的競爭力。因此,該愿景應當明確數字供應網絡能夠取得的具體的業務輸出。該愿景的主要輸入應該是現在直到未來10到15年間的新需求和數字客戶要求的新服務。
2. 拋開功能的卓越性。一旦制定了愿景,下一步就是進行價值鏈分析,以找出數字供應網絡核心的價值創造活動。這一分析應該自上而下地進行,借助它來整合所有必要的活動,以幫助組織超越其職能或流程的起源,實現業務輸出的目標。這樣的分析會指明企業在交付價值時的操作路徑,用價值在企業內流動的方式說明工作實際完成的方式。
3. 描繪你的數字旅程。在制定了愿景并找出了核心活動之后,你就可以制作出組織的數字藍圖。該藍圖設置了轉型過程的里程碑,并且是企業優先考慮的變革路線圖。它應當考慮到轉型的人員、流程、技術和治理。它還應概括出人才、物理、信息和財務供應鏈如何匯聚成一個緊密運作的網絡,從而通過相互關聯的強大生態體系,實現企業績效的大幅提升。最終,該藍圖還應考慮到當前的技術版圖以及該在什么地方應用數字技術以取得快速收益。
綜合運用這三個步驟將有助于組織推進需要開展的一個個變革,從而建立起數字供應網絡。
原文最早發表在Accenture。Accenture于2014年登記版權。秦嶺譯。
本中文版由世界經理人(www.ceconline.com)組織翻譯并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