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云譯
美英學者聯合研究發現,含糖飲料為全球低、中、高收入國家帶來不可忽視的疾病負擔。作為獨立、可干預的飲食因素,研究者認為全球范圍的控糖行動迫在眉睫。文章6 月29 日在線發表于《循環》(Circulation)雜志。
該研究基于超過60萬人群的調查,研究者建立疾病負擔評估模型,使用各國飲食調查數據、大規模前瞻性隊列研究、2010年全球疾病負擔數據進行計算,包括含糖飲料對體質指數(BMI)、糖尿病、心血管疾病(CVD)、癌癥的影響。
結果顯示,2010 年全球成人平均攝入含糖飲料0.58份/天,不同國家、性別和年齡的人群對含糖飲料的攝入量差別很大,其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攝入量最大、東亞部分地區攝入量最小。全球每年18.4萬死亡與含糖飲料相關,其中,13.3萬人死于糖尿病,4.5萬死于CVD,6450例死于癌癥。含糖飲料相關死亡者中,24.1%來自高收入國家,70.9%來自中等收入國家,5%來自低收入國家。含糖飲料的死亡構成比從<1%(日本65 歲以上人群)到30%(墨西哥45 歲以下人群)不等。在20 個人口密集國家中,含糖飲料相關死亡率墨西哥最高(死亡人數405 例/100 萬人、死亡比例12.1%),其次為美國、印度尼西亞和巴西。共有850 萬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與含糖飲料的攝入相關(其中4.5%為糖尿病相關DALY)。
■評論
美國糖尿病學會(ADA)醫學事務與社區信息部副主席基安(Chiang)認為,雖然有些國家正采取措施降低含糖飲料消費,但控糖意識在全球范圍內仍有待加強。研究者關注含糖汽水、水果飲料、運動/能量飲料、甜冰茶、自制飲料,但未將純果汁納入調查。Chiang認為,果汁攝入也需要控制,因為所謂的“純果汁”里面常常含大量糖。她建議臨床醫生向患者詢問含糖飲料的攝入情況,并與患者共同設定控制目標,而且相關宣教應從兒童抓起。
研究者之一莫扎法里安(Mozaffarian)指出,公眾教育應與積極的政策調控相結合才能有效發揮作用。控制含糖飲料并不能消除與飲食相關的疾病,但卻是降低飲食相關疾病的重要手段。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7月9日C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