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時我們在沖一些風味比較明顯的,比如耶加雪菲、肯尼亞這些咖啡的時候大多會選擇用V60濾杯,不過也會有些人會習慣用KONO濾杯,這兩種濾杯都是屬于錐形濾杯,那么這兩種濾杯又有什么不一樣呢?
有提到關于常見到的幾款咖啡濾杯的流速,是個非常有趣的結果,平常在手沖咖啡的時候,沖煮時間從快到慢(從左到右),按照順序分別是:
Hario V60 → Kono → Donut → Kalita → Melita
這個萃取時間的快慢,只是個比較,并沒有確實的數據,讓我們咖啡師心癢癢的,只好用很笨的方法,做實驗對比。濾杯的種類有很多,你手里的或許是Melitta,Kalita,KONO……不管是哪一種,都各有特性,那么這些獨特的設計會對咖啡的味道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從材質上講,濾杯有樹脂的、有陶瓷的、還有銅制的。樹脂的濾杯大多數是透明的,所以很容易透過濾杯看清楚咖啡萃取過程中咖啡液體滴落的狀態,而且輕巧便于攜帶。
濾杯溝槽(rib)的作用:
使用濾紙滴漏法沖泡咖啡時,濾紙會緊貼在濾杯壁上,如果沒有這些濾杯的溝槽的話,注入熱水后,空氣就只能從杯底的濾孔排出,而剩下排不出的空氣就會從悶蒸狀態中的咖啡粉表面排出,咖啡粉表面破出一個洞,冷空氣進入,咖啡便得不到充分悶蒸。得不到充分悶蒸自然就會使咖啡失去一定的風味咯!
因此,濾杯是極其重要的。濾杯必須有較深的溝槽,以便熱水注入咖啡粉后,濾紙與濾杯間有空隙好讓空氣排出,咖啡從而得到充分的悶蒸。
濾杯介紹
人人必須有的V60圓錐形大孔濾杯!
V型濾杯底部是一個大孔,所用的濾紙是特殊的圓錐形濾紙,這種濾杯不會有濾孔被堵塞的困擾,適用于各種烘焙程度的咖啡豆。
圓錐形濾杯不僅可以增加水流的集中度,而且還可以使咖啡粉較為集中,在初期注水悶蒸時,咖啡粉會比較容易均勻吸水。但它也是有缺點的,它的流速比較快,容易萃取不足,需要多次注水,對悶蒸要求比較高。
V60的設計特點:完美的錐形,漩渦狀的紋路,中心大圓孔。
1、60度角的錐形:這延長了水流穿過咖啡粉流向中心的時間。
2、一個大的過濾孔:這使得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水流的流速來控制咖啡的風味。
3、螺旋紋:這讓空氣可以從四周向上逸出,以最大限度滿足咖啡粉的膨脹。
萃取特點: 濾杯紋路的設計可以使流速更均勻;但濾杯的溝槽處水流容易聚集,造成部分咖啡粉過萃,部分咖啡粉萃取不足;中心大圓孔的設計可以增大流速,一定程度上彌補萃取的不均勻性。使用Hario V60濾杯需要一定的沖煮技巧和穩定性。
日式手法搭配Kono濾杯
仔細觀察KONO濾杯的肋骨會發現,KONO的肋骨并非是從底部一直延伸至最上端,而是在不到濾杯高度一半位置時停止。這個高度的設計是為了確保在滴水過程中,讓濾紙在吸水后可以緊貼在濾杯壁上,一旦排氣空間受到限制,空氣流動也會受限,這樣一來就會增加咖啡粉顆粒吸水時間。
KONO濾杯在萃取過程中,是利用虹吸效應所產生的氣壓來進行萃取,所以咖啡粉顆粒在初期吸水飽和度和濃度的萃取程度也會高出很多。
這次想分享用同樣的一個豆子,用不同濾杯萃取兩種不同的口感萃取方案。我們今天用的是肯尼亞的asali這支豆子來做這個實驗~
這支豆子中淺烘焙哦,養豆期是第7天,豆子風味會有著比較明顯的圣女果與烏梅的風味,酸度明亮,甜感突出,有果汁感,余韻莓果香和黃糖甜。
國家:肯尼亞
產區:錫卡Thika
處理廠:Asali蜂蜜處理廠
海拔:1550——1750米
土壤:火山土
分級: AA TOP
品種:sl-28,sl-34
處理法:肯尼亞72小時水洗
烘焙程度:中淺烘焙
我們現在用平時使用的參數來用V60和KONO濾杯各來沖一壺【肯尼亞 asali】~
V60
水溫:90℃
研磨度:BG 6M(中國標準20號篩網通過率47%)
粉水比:1:15
沖煮手法:
用30克水悶蒸30秒,小水流緩慢注水至122克進行分段,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注水至225克結束。
沖煮總用時(從悶蒸開始計時):2’06”
KONO
水溫:90℃
研磨度:BG 5M (中國標準20號篩網通過率64%)
粉水比:1:15
沖煮手法:用31克水悶蒸30秒,小水流緩慢注水至122克進行分段,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注水至229克結束。
沖煮總用時(從悶蒸開始計時):2’15”
V60:入口是西柚皮、圣女果、莓果的風味,酸度比較明亮,尾段是明顯的果汁感。
KONO:入口酸甜均衡,果酸柔和,有著些烏梅的風味。帶著些尖酸,濃度比用V60沖出來的要高,尾段明顯的茶感,酸甜失衡,是過萃的表現。
那么V60濾杯與KONO濾杯沖出來的咖啡到底會有著什么樣的差異呢?
KONO濾杯在萃取的時候主要是浸泡式萃取,這種萃取方式會使得在萃取時整體萃取比較均勻,香氣內斂,在口感上醇厚度會好一些,甜感也會比較飽滿、圓潤。
V60濾杯則由于它的設計以及流速快的特點,在萃取過程中容易分層,從而容易表現出多層次的香氣,而且風味層次多變,咖啡從熱到冷會有著豐富的酸質變化,而且口感清晰通透,不過相比于KONO濾杯來說容易萃取失衡,個性則更為強烈些,醇厚度反而一般。
簡單來說,想酸一點,層次好一點,選 V60, 想日式一點,口感上醇厚度會好一些選 KONO, 通常嘛,耶加選 V60, 曼特寧選 KONO, 個人經驗分享,希望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