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一位將軍要是能夠常年打勝仗那是無上的榮耀。歷史上能夠稱得上常勝將軍的人并不多,但是常敗將軍更是少見,因為很多人打了敗仗不是戰死就算活著回來也會被軍法從事,能夠忍受部下常年打敗仗的主上要么是昏庸無能,要么就是眼光深遠的一代雄主。
秦穆公就是這么一位雄主,他所任命的大將孟明視曾經兩次被死敵晉國打得全軍覆沒,之后又在防守時一路退卻丟城失地,可秦穆公卻始終信任他、寬恕他的戰敗之責,讓其繼續領兵,最終經過多年的養精蓄銳,終于打敗了強大的晉國,使得西邊的戎族為之震懾,紛紛臣服,秦國因此括地千里,奠定了日后一統華夏的戰略基礎。
秦國建立的時間較晚,起點也很低,先主只是一個子爵,在平王東遷后,秦國得到了原來西周的王畿之地。然而此時的王畿已經不復當年的繁華富庶,遍地都是戎族的部落。秦人的先祖一面與戎族作戰,一面收撫散落在關中平原上的周人聚落,經過幾代秦君的浴血奮戰終于在關中站穩了腳跟。到了秦穆公時,已經過了十幾代,經過秦穆公的經營,秦國勢力逐漸壯大,遂有了向東發展,逐鹿中原的想法,而秦國東進路上最大的障礙就是晉國。
小白死后,晉國實力有所減弱,于是秦穆公開啟了自己的東征計劃,但是他卻把這個重任交給了幾位年輕氣盛的官二代,其中主將叫做孟明視。他是百里奚的兒子,字孟明,從小就愛舞槍弄棒,酷愛兵法,因而受到秦穆公的賞識。然而百里奚還是知道自己兒子的能力的,極力發對孟明視做主將,可秦穆公不聽勸阻終究還是讓其領兵,結果半路中了晉軍埋伏,全軍覆沒,自己僥幸逃回國內。然而秦穆公不但沒有責備他還讓其繼續領兵。兩年后,孟明視主動請纓要求報上次的一箭之仇討伐晉國,由于晉國早有準備,孟明視再次戰敗。
秦穆公絲毫沒有責備孟明視的意思,依舊讓其統御軍隊,兩次打敗磨平了孟明視的棱角,他變得謹慎持重,更加勤奮的研習兵書,訓練士卒,隨后與晉軍的多次交鋒中為了避敵鋒芒丟失了不少的城池。因為他“戰無不敗”,被官兵戲稱為“常敗將軍”。但孟明視不以為意,繼續養精蓄銳,在慘敗之后的第三年,再次率軍討伐晉國。和以往不同,這次孟明視稀里糊涂打敗了晉軍,收復了大片失地,將秦穆公送上了霸主的高位,這才有了后來秦國統一華夏的歷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