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生多與飲食失宜、七情過極、勞倦過度等有關,臨床上表現為胃脘隱痛、乏力、痞滿、納差等虛弱癥候,故脾胃虛弱是本病的發病基礎。
蓋胃主受納,宜降則和;脾主運化,宜升則健。如脾胃受病,谷氣不升,脾氣下流,清不升而濁不降,而發生病變。
《脾胃論》亦云:"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元氣亦不能充,則諸病之所由生也。"故健脾助運法常作為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大法。
臨證常選用炙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等取參芩白術散之意,可以恢復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使脾升胃降,樞機運轉正常,氣血生化有源,則病邪可祛,臨床所見脾胃虛弱患者常常有兼證,如氣滯、胃熱、濕熱等。
故本病的病機特點常常表現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根據不同兼證隨癥加減,如見氣滯,多用預知子、枳殼、木香等理氣,見濕熱,用黃連、黃芩等以收全效之功。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生發展離不開瘀血為患。各種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致病因素如七情、勞倦日久皆可致瘀。蓋因各種致病因素影響脾胃功能,久則脾胃虛弱,脾虛氣滯,日久則氣滯血瘀。
在臨證中每每加當歸、白芍、紅花、莪術等活血化瘀之品以疏通血脈,祛瘀消滯。現代藥理亦證實活血化瘀藥能改善微循環,改善組織。
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程較長,其治療每強調"三分藥,七分養",對飲食宜忌相當注意。如舌苔黃膩或灰膩不化,宜少食甘肥油膩;若患者平日好飲,胃中常有積瘀,當盡量少飲,尤其是烈性酒要禁忌。
若苔少或光剝,舌紅少津等屬胃陰不足,要禁忌辛辣刺激如蔥蒜韭辣等食物。總之本病宜少食多餐,以清潔易消化食物為宜。
注: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需選用請咨詢專業醫師。
(部分圖文來源網絡,侵刪)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