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聞心
輸入是輸出的前提,正如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沒有任何寫作是不需要思想的,正如沒有任何思考是憑空而來的。從《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開始,你便搭上了“思想的便車”
閱讀從它開始
慶幸我還年輕,慶幸在剛開始嘗試文字書寫的起步階段遇見這本書。它將給我今后的讀寫生涯帶來重大影響和改變。這是我得到的最珍貴的禮物。
不敢想象,如果沒有遇見這本書,我將如何一如既往地低效率閱讀,邊讀邊忘,以至于最后什么都不剩下。正如本書前言中第一句話所說“一味讀下去等于沒有讀過”。
本書是日本讀書筆記作家奧野宣之傾情奉獻的一部力作。全書字數不多,脈絡清晰,內容洗煉。配有多幅作者手繪插圖,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除了耳目一新,本書最大的特點是處處閃爍著超強實用主義的光。無論是在實戰指導還是精神指導方面,作者都竭盡其能,讓我們獲益良多。我深刻地感覺,對于愛好閱讀和寫作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彌漫著雞湯香味的干貨集合”。
讀這本書,你會被作者清風拂面的文字,循循善誘的教導,引向一個閱讀的高地,那或許是你從未抵達過的高度。
(一)如果只是用眼睛看過,而不是記在腦子里,讀再多的書也沒有用。
“也許你買了很多不需要的書,堆積如山;也許你怎么也想不起來以前讀過一本怎樣的書、書里有什么名言;也許你無法理解、吸收書里的內容。”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這本書來改善。
人類有著最高級的智能,但也有著健忘的大腦。對讀過之書的遺忘,我相信是每一位閱讀者的苦惱。
“我們看書不是為了只記住其中1%或2%,那樣效率未免太差了,花錢買下一本書后,你一定希望記住100%或是90%的內容”。事實是,“長期讀書的人,因為要繼續接觸很多書,最后連之前的書的1%-2%都沒有記住。”
因為常常感到自己思想的貧瘠,我要求自己讀盡可能多的書,為了達到更快的閱讀效果,我甚至練習了“快速閱讀法”。
然而即便這樣做,依然是沒有與一本書進行過“深刻交流”。一路走來,也曾陸陸續續閱讀過一些書,尤其是經典名著,但現在回想起來大腦卻一片空白。別說一些精彩的片段、名言警句,就連里面的重要故事情節也幾乎忘得一干二凈。有時候,我甚至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讀過那本書。于是常常幻想,假如我可以像《天龍八部》里的王姑娘一樣有過目不忘術該有多好。
讀了很多書,也沒能很好地豐富自己,這使我們產生了太多挫敗感。不要緊,讀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后,你的讀書效率將發生質的飛躍,讀書體驗將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前提是,你愿意按照作者要求的去做。
(二)在這樣的讀書過程后,書里的內容才會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
讀書是這樣一個復雜而完整的過程,不只是“讀書”聽起來那么簡單的事。本書教我們將讀書分為五個階段: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只有完成以上每一個步驟,讀書過程才算真的完成。
對于讀書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都需要認真對待。
也許你會覺得這樣讀書很麻煩,但是,正如作者所說,“什么都不想去書店買些感興趣的書,讀完一次就不再想起才更輕松” 。毫無疑問,這并不是我們讀書的初衷。我們每個人都是懷著強烈的求知欲以及豐富自己內心的想法才去讀書的。既然我們花了很多錢購書,又占用了很多寶貴的時間去讀書,豈能不讓讀書這事變得“物有所值”。畢竟讀書不應該單純追求數量上的增長,更應該追求質量上的提高。
(三)讓讀書筆記全程作伴,閱讀體驗將轉變成無形的財富
讓自己、書、讀書筆記三者,從此形成牢不可破的“鐵三角”關系。
讀書筆記成為我們讀書生活的好搭檔,伴隨我們讀書的全過程。即從選書、購書、讀書,再到活用的每一步,都離不開讀書筆記。事實上,本書會告訴你,這樣做是多么的重要。下面是我梳理的讀書筆記在讀書全程的有效使用。
第一步,選書。
收集日常生活中與書有關的信息,也許是某個作者的推薦,也許是在哪里看到一篇書評,也許是某本書中提到的書,也許是某個與書有關的廣告,也許是某本書標簽中推薦的好書。只要是你想讀的書,都隨時隨地將他們記在讀書筆記里。并盡可能地列出一個購書清單。這樣你想買的任何一本書,都是你按照自己的需要主動去選的,而不是被動地、沒有目的性地選書。你再也不會被廣告書或排行榜干擾。
第二步,購書。
去書店購書時,只要拿著之前做好的購書清單,直接去找“目標書”就好了。發現目標后再仔細檢查一下,書籍本身是不是如自己筆記里寫的一樣值得購買。如果是喜歡的菜,直接取走即可。無須與不感興趣或無意義的書接觸、無須在一堆眼花繚亂的書籍中周旋,購書“命中率”百分百,既省時又省力。
第三步,讀書。
這個步驟可以不用讀書筆記,但是需要做好寫讀書筆記的準備。
如果正好在上班路上劑地鐵的時間里讀書,如果你只拿了書去咖啡館而沒帶筆記本, 或者任何沒有書寫條件的情況下,或者不打算讀書與寫讀書筆記同時進行。可以只讀書,不寫讀書筆記。這樣做,可以讓時間沉淀一下,日后寫讀書筆記時,能夠減少摘抄的部分,更準確地提煉出精華和重點。
“將重要的部分按照以下等級提煉出來:讓我頗有感觸的部分;糾結要不要做記號的部分;做了記號的部分;要摘錄的段落等”。做記號的方法,可以將書頁折角,也可以用筆做好標記。比如按照重要程度劃出不同顏色的線或者曲線和直線。
通過做記號,可以加深對書中內容的印象,提煉出重點,為今后做讀書筆記做好準備。
第四步,記錄。
把靈感記錄在紙上,用作創意材料,想用的時候就可以信手拈來,助寫作一臂之力。
“思考讓人如同置身于迷霧之中。此時此刻想到的新點子,下一秒可能就煙消云散了。如果不好好做記錄,恐怕就再也想不起曾經閃現的想法了。但只要把這些想法寫下來、保存在紙上,就等于把迷霧裝進塑料袋緊緊扎好。將這些新鮮的想法打包好后,再過多久也不會遺忘。”
想要將讀書過程中閃現的曇花一現的思想的火花留住,讀書筆記將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通過讀書獲得原創思考,隨時隨地都將腦中閃現出的想法寫在讀書筆記上。哪怕只是三言兩語,時間久了,也會積累一筆可觀的思想財富。
在這里有必要強調,讀書的時候,我們必須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否則即便你的筆落在筆記本上,想記錄點什么,也會因為連一點泡沫星子的想法都沒有而什么都寫不出來。
“讀書筆記是以書為媒,創造出屬于自己思想的舞臺”。
亞瑟叔本華在《論讀書》中寫道:如果你覺得讀書就是為了模仿別人的想法,那么這是思想上的懶惰,請丟開書本自己思考。
我們之所以讀書過程中沒有想法,是因為我們思想上的惰性,讓我們沒有養成主動思考的好習慣。俗話說,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如果我們不去思考,只是一味地被動地灌輸知識,便只能永遠說別人說過的話,走別人走過的路,甚至看別人看過的風景。
有了主動的思考,就可以真正進入寫讀書筆記的時刻了。作者推薦了兩種讀書筆記的方法。
第一種是“蔥鮪火鍋式” 讀書筆記。這種方法有五個步驟: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名、摘抄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寫自己對這段內容的感想。最后兩個步驟,是同步和交替進行的。每次摘抄一段話,都在后面寫下自己的感想。
“蔥鮪火鍋式” 讀書筆記適用于有精力且認為“這就是屬于我的那本書”的情況。其他純實用技巧的書,可不摘抄,只做標記并總結要點。小說等休閑讀物,可直接分條書寫自己對本書的感想。這些主要取決于個人喜好。
另外一種是“剪報式”讀書筆記。也就是將本書有關的任何信息,包括書腰、信息卡片、書簽等,都可以通過粘貼的形式,貼在讀書筆記上,同時在旁邊寫在自己的感想、評論。如果是書中太長的段落想留下來,但又不沒時間摘抄,可以將本頁復印下來,直接粘貼到筆記本上,旁邊寫上評論。這樣在重讀筆記的時候,可以更加清醒地想起讀書的感受。
摘抄和評論的過程完全是主觀的,也就是說,我們只需要摘抄和評論我們自己認為重要的內容即可。
有個問題你一定會遇到,摘抄和評論同步進行的時候,時間久了,哪些是摘抄的內容,哪些是自己主觀的評論,就模糊不清了。為了更好地加以區分,作者建議摘抄的部分前面標記“o”,評論前面標記五角星。從此就不會再傻傻分不清了。而且這種標記方法很簡單,不會浪費寫讀書筆記的時間。
第五步,活用。
“既然已經被帶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上,那么接下來的路多少也要依靠自己的思考來走完。”讀書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活用。通過閱讀的過程,特別是通過寫讀書筆記,將書中的內容咀嚼消化,直到吸收,讓書全部融入我們的身心,轉化成我們的智慧和財富,磨練出更好的原創思考。并能夠在需要的時候任意輸出。讀書過程才算徹底完成。
所謂文學創作,就是創意寫作。美國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在《創意的生成》一書中說:所謂創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
我們將長期積累的知識見聞、生活經驗、閱讀體會以及讀書筆記、思想的火花等元素重新整理、組合,讓其變成一組有序的想法,便能落筆生花。
“即使掌握再多信息,如果不積極輸出,也無法形成知識體系。也就是說,人并不是因為無所不知而去發表演講或出書,二是通過演講和出書讓自己打到新的高度,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
這句話對于剛剛從事寫作的愛好者是莫大的鼓勵。不是因為你很有才華才能寫作,而是因為寫作讓你變得更有才華。所以不要懼怕自己沒有才能,不要怕自己膽大妄為地寫出一些令別人嘲笑的只言片語,拋開一切雜念,積極大膽地去輸出吧,你一定可以達到想去的高度。
還有,當我們開始寫作的時候,一定要克服內心的困難。“如果一心想寫的完美,只會讓自己越來越難下筆。”所以只要想到什么,去寫就是了。不要苛求完美,更不要瞻前顧后、畏首畏尾。
(四)關于寫讀書筆記,你不得不掌握的一些實用技巧
1、讓讀書筆記一元化。首先,可以書寫任何內容。從選書、購書到寫讀書筆記。無須分類,所有內容、摘抄和想法都可以打包寫入。這樣才能留下讀書的全部證據,保留讀書的完整記憶。其次,從前向后,按時間順序記錄。無論是書籍范疇,還是內容、空間都不要刻意分類。“這樣做的目的在于什么都不想寫的時候可以連續幾天什么都不寫,而想寫的時候寫多少都可以,一直保持放松的狀態”。
2、養成標注日期的習慣。在閱讀每篇文章前后,寫每篇讀書筆記前后,都標上日期。并且日期格式要統一,作者推薦的格式是書寫[060624](2016年6月24日)。這樣做方便以后查詢讀書筆記的內容,你可以按照日期編好目錄,任意索引想要查詢的內容。還可以記錄每本書閱讀的時間長短,以及寫讀書筆記所間隔的時間。
3、寫作遇到瓶頸時,重讀讀書筆記。在想不出好的創意,確立不了合適的主題的時候,可以翻閱讀書筆記來找到解決方法。重讀讀書筆記,說不定就能遇到有利于工作甚至人生的好想法。據說很多作家都是這樣做的。正如作者所說的“啊,這次就以這本書的主題為基礎寫文章好了”、“這份筆記似乎可以拓展為一篇文章”。
后記——
“讀書方法的改變,一定會帶來思考方式的改變。”
如果你曾像我一樣,渴望自己擁有過目不忘術,那么讀書的時候,讓讀書筆記相伴吧,它可以讓你相對地做到——過目不忘。即便是忘記了,也無須重讀整本書,在讀書筆記里就能輕易找到你想要的內容。
最重要的是,寫讀書筆記就像記日記一樣,必須堅持下去。
如果你實在沒有時間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也沒關系,在我這篇書評里,已經盡我所能將書中的精髓和我覺得最實用的技巧總結在里面了,希望能給你帶來一點小小的幫助。如果可以,還是盡量閱讀原書吧。相信從今以后,你每讀完一本書,都會有更扎實的收獲。
“讀書是與感興趣的書對話,是上班路上的自我充實,是每次去書店時的期待,是睡前溫馨的陪伴。也就是說,在愛書之人的眼里,讀書就是生活的全部。”
愿你讀書生活的全部,從不會浪費,從不被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