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熱愛寫作的小伙伴經常有這樣的經歷,有時洋洋灑灑寫完上千字,滿懷期待地在簡書投稿、在微信公眾號中群發,結果收到的反響平平,既沒有太多的轉發,更沒有半點打賞和鼓勵;
更慘痛的是,有的小伙伴還收到讀者的狠批評論:“完全不知道說的什么,亂七八糟的”,這時候就很尷尬且憂傷了!
對此,認真的小伙伴們或許會反思自己的標題,反思自己的文筆以及思想并且尋求進步的途徑,但實際上,很少的小伙伴會意識到自己的文章或許缺乏一個詞:“邏輯”!
邏輯是思維的規律和規則,一篇沒有邏輯的文章,無法清晰完整地體現出作者的思考以及想要表達的內容。那么,這種文章對讀者來說又有什么意義呢?
反過來說,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大家付出三五分鐘的時間閱讀我們的文章,就是想從文章中收獲到他需要的價值。這種價值一般來說可能包含:
無論讀者需要哪一種價值,都不是一篇沒有邏輯的文章能夠提供和滿足的。想想看,當一篇不知所云的文章呈現在讀者眼前,這只會引起讀者的失望與反感,甚至還會導致取消關注,口出惡言等不良后果,那么更高的閱讀量、關注、打賞就成為泡影了!
一篇文章的邏輯如此重要,我們到底該怎樣提高寫作的邏輯思維呢?在弗蘭克老師的21天文案寫作訓練營中,他給出了三種提高文章邏輯的思維方式。
以結果為導向的目標思維,就是指在寫作的過程中,“讓結論先行”。其邏輯過程是這樣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要寫一篇關于“閱讀的重要性”的文章。按照結果導向的思維方式:
第一步我應該在文章的開頭就表明“閱讀的重要性”,比如閱讀能幫助人們提升視野,能陶冶情操與素質等;
第二步,我需要提供具體的理由和論據,比如可以寫有證據表明,書籍讀的閱讀,我們懂的知識就越多,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第三步,需要舉出具體的例子來證明。例如古今中外的文壇學者大家誰誰誰,哪個不是熱愛讀書的人呢?
這樣一步一步地寫下來,我們的寫作思路也非常清晰明了,而且為讀者提供的文章觀點和論據也有理有據,非常有說服力與可讀性。這樣長期練習,我們的文章就會收到讀者的喜歡啦!
認知邏輯在科學研究中屬于非常廣泛的認識論方面的概念范圍。其學科體系包含哲學邏輯、語言邏輯、心理邏輯等等。這種理論上的復雜,并不耽誤我們在撰寫文章中構建“以認知邏輯為線索的思維”。
實際上,我們在小學的時候就接觸過一點這種認知邏輯的思維了。想想看,我們有沒有學過歸納和演繹?小時候寫作文的“總-分-總”結構,以及經常練習的“提煉中心思想”,這都是歸納演繹的實際操練??!
除了這些之外,弗蘭克老師還給出了三種思維模型,這些模型不僅可以被我們應用在寫作上,還可以用在工作和學習當中呢!
①SCQOP模型
背景S:交代一件事情發生的背景情況;
沖突C:什么事情導致沖突產生?是價值觀還是金錢還是什么?
問題Q:沖突產生了什么問題或困惑?
克服障礙O:如何采取實際行動解決這個問題?
結果P:最終產生什么樣的結果?
SCQOP模型不僅是構建故事的好模型,更是工作中解決問題的好套路。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問題時通過這種模型進行思考與分析。
②STAR模型
背景S:交代一件事情或問題的背景情況;
任務T: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的任務;
下一步行動A:下一步,要做些什么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結果R:最終需要得到什么樣的結果;
STAR模型實際上和SCQOP模型有相似之處,不過SCQOP模型勝在分析問題的過程,而STAR模型更注重解決問題精進提升的步驟思考。這個模型在工作中應用的比較多,在寫作中同樣可以用到。
在我看來,STAR模型用在工具類介紹的文章中,能產生很棒的邏輯結構。比如一種特別棒的軟件和小工具怎么用等。
③PDCA模型
計劃P:你的目標和計劃是什么?
執行D:執行的任務是什么?
檢查C:檢查任務的完成情況;
糾正A:復盤分析任務執行情況并進行糾偏;
PDCA模型貌似很多小伙伴都不陌生,在目標制定與任務完成中,我們經常采用這種思維模式。那么如此模式,在寫作過程中怎樣精進邏輯結構呢?
一方面,可以用作分析與回顧復盤類的總結文章,一方面我們可以用PDCA來對自己撰寫的文章進行自檢。比如檢查一下本文的主題是什么,分為幾個步驟來烘托主題,如果有哪部分寫的并不好,可以進行及時地糾正修改。
在我看來,帶著這些邏輯思維隨時用在工作與寫作中,養成邏輯思考的習慣,最后我們都會變得越來越精進、越來越厲害!
結構性的系統思維方式(MECE),其理論來源于金字塔原理,有興趣的小伙伴也可以去閱讀一下李忠秋老師的《結構思考力》。
書中對結構性思維是這樣解釋的:結構思考力是一種先總后分的思考與表達方式,強調先框架后細節,先總結后具體,先結論后原因,先重要后次要。作為一種橫向與縱向相結合的立體化思維,其有四個基本特點,就是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
可以看出來,結構性的系統思維方式是一種綜合性的整合思維,實際上也是最重要的思維方式。未來我會針對結構化寫作專門開篇文章來進行思考與分析。
邏輯不是先天形成,而是在后天的不斷輸入與學習中不斷培養精進的!我個人認為,能意識到寫作這件事情需要邏輯,并且開始進行科學的邏輯思維思考訓練,這真是很棒的事情!
能看到這里的小伙伴,我們一起加油!歡迎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