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常識也是常識中比較常考的一部分內容,今天會給大家分享一些常見的經濟學名詞,另外結尾附pdf下載噢~
分享兩組常考的經濟學名詞,基本都是近幾年國考各省考考過的。
【注釋】
1.供求法則:
(1)需求法則:反向變動,消費者,東西越貴越少買。
(2)供給法則:同向變動,廠商,東西越貴越多生產。
2.替代品和互補品:
(1)替代品(用處差不多):一種商品價格上升,另一種商品需求量增加。如米和面都是主食,米價格上升,百姓會多吃面。
(2)互補品(放一起才能使用):一種商品價格上升,另一種商品需求量減少。如球拍價格上升,購買量減少,球的購買量也會減少。
3.消費者剩余:愿意支付的最高總價格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定性:消費者的主觀感受。
4.需求價格彈性:
(1)需求缺乏彈性: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小于價格變動的百分比。
(2)需求富有彈性: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大于價格變動的百分比。
5.需求收入彈性:賺錢多少對買東西的影響。
(1)正常品:正向變動。①奢侈品,變化幅度較大,如 Lv 包。②必需品,變化幅度較小,如手紙。
(2)劣等品:反向變動,如盜版光盤。
6.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邊際”意為新增,即新增滿足程度逐步遞減。如吃雞腿,吃第一個覺得特別香,很滿足;吃第二個覺得一般;吃第三個覺得吃飽了;吃第四個覺得想吐,滿足程度遞減。
7.邊際產量(收益)遞減規律:如“肥田出癟稻”,剛開始施肥產量上升,到達一定的度后,繼續施肥導致燒苗,產量下降,即凡事要注意“度”的問題,找到“度”,達到峰值才是最好的。
8.常考成本:
(1)機會成本:關鍵詞“放棄”,即選擇一個方案后,放棄的另一個方案的利益就為機會成本。
(2)沉沒成本:可理解為“船沉了”,即已經付出不可收回的成本,“覆水難收”。
(3)固定成本:一定范圍內,不隨業務量發生變化(不變)。如廠房、設備、租金、管理者工資。
(4)變動成本:一定范圍內,隨著業務量發生變化(變)。如直接材料/原材料、直接人工。
(5)注意區分“成本”和“資本”,二者并無關系。看到“成本”,聯想微觀經濟,西方微觀經濟學;看到“資本”,聯想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可變資本是工人工資,因可以帶來增值;除此之外其他所有的都是不變資本。
9.規模經濟:產量變大→均攤→平均成本呈下降趨勢。
10.市場類型:
(1)完全競爭:很多,理想化。
(2)壟斷競爭:比較多,主要是輕工業。
(3)寡頭壟斷:少數幾家,“寡”即少,“寡頭”即少數幾個。
(4)完全壟斷:一家獨大,坐地起價,沒有對手,沒有競爭。
11.在我國答題以馬克思理論為準。做題看到“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時,只有工人工資是可變資本,可以增值,其他都是不變資本。
【注釋】
1.國內生產總值:
(1)簡稱 GDP。
(2)關鍵詞:“生產”“最終”。
①“生產”:只要產出,無需賣出,庫存品需計入。
②“最終”:中間不計入。
③注意:哪些計入 GDP,哪些不計入 GDP,是常見考點。
(3)區分 GDP 和 GNP:①GDP 強調國家主權管轄范圍。②GNP 強調國籍。
2.CPI:
(1)消費者物價指數。
(2)CPI>3%是通貨膨脹;CPI>5%是嚴重通貨膨脹。
3.財政赤字率:
(1)政府花錢“花冒了”,財政支出>財政收入,入不敷出。
(2)財政赤字率警戒線是 3%。
4.基尼系數:
(1)衡量收入分配差異/衡量貧富兩極分化。
(2)在 0-1 之間徘徊,越接近 0 越均等;越接近 1 越不均等。
(3)基尼系數警戒線是 0.4,超過 0.4,意味著收入分配差異較大,需要調節。
5.恩格爾系數:
(1)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
(2)衡量生活水平高低。
(3)恩格爾系數與生活水平成反比關系:恩格爾系數越大越不幸福,越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