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3日,各位生態農友、消費者或團體、以及業內銷售平臺、公益機構代表等80余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廣東區域的PGS共建。
普米先生 拍攝
大會上,業內的資深大咖--郝冠輝,做了主題發言,結合生態農業十年來的發展變遷,重新定義了四個重要概念:
1. 重新定義有機農業;
2. 重新定義認證;
3. 重新定義有機從業者;
4. 重新定義有機從業者使命。
(文末有演講視頻回放)
十年前,創辦了沃土工坊;
四年前,創辦了了一個公益機構--沃土可持續農業發展中心,主要做生態農業技術的推廣;
去年,進山種地種了一年,出了一本《中醫與有機農業》的專題小冊子;
現在出來二次創業,作為“三個代表”:
代表沃土工坊,和中山本地的三個機構一起創辦了一個探索兒童自然藝術教育的農場;
代表沃土可持續農業發展中心,在北京創辦了沃土農耕學校,主要做生態農業人才的培養和技術推廣培訓;
代表沃土可持續農業發展中心和北京農夫市集常天樂老師,發起了全國三葉草PGS學習網絡。
■ 郝冠輝
往往社會變革的發展規律是從Say No (說“不”)開始,針對社會問題,提出反對的聲音和意見。但是,如果想要有所建樹,最終會回歸到 Say Yes (說“是”)。
王夢瓊 拍攝
用尼采的“人生的三個階段”的理論,也可以解釋社會變革的三個階段。
人的精神有三種境界:駱駝、獅子、嬰兒。
第一境界駱駝:忍辱負重,被動地聽命于別人或命運的安排;
第二境界獅子:把被動變成主動,由“你應該”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動爭取,主動負起人生責任;
第三境界嬰兒:這是一種“我是”的狀態,活在當下,享受現在的一切。
《人的精神三境界》
尼采
第一個階段,駱駝。
我們社會的大多數人,像駱駝一樣,被社會的體制、已有的社會主流所框住,承受已有的社會重壓,按部就班的生活。雖然也覺得現實不好,但是沒有能力改變。
這是社會大多數人的現狀,覺得食品安全有問題,但不知道該怎么辦。
第二個階段,獅子。
開始反抗,由被動變為主動,由“應該”變為“我要”,開始爭取主動權。
十年前開始的食品安全運動,包括很多青年返鄉、有機農業的興起等。希望做出改變,開始對食品安全說不。
第三個階段,嬰兒或孩子。
這是一種肯定的狀態,從說不到說是。
印度作家,泰戈爾寫過一個劇本。一個孩子在面對不同的世界,說贊美的話,去重新肯定這個世界。
如果進行在第二個階段是反對的話,某種意義上仍然是在割裂這個社會。這么多年,沃土工坊不太提倡用恐嚇法去教育消費者,如果是用恐嚇的方法,這其實也是在制造恐慌,傳播負能量。
應該要走到第三個階段,去說是,去重新肯定這個世界,重新定義一些東西。
重新定義有機
最初我們開始做有機農業,對有機農業的普遍定義是什么?
其實是說不的。
有機農業的定義:
有機農業是在作物種植、禽畜養殖與農產品加工過程中,不施用人工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化學物質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而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采取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過程。
——引自有機農業標準中對有機農業的定義
我們通常說的有機農業是:不用化肥、農藥,不用除草劑,不用生長調節劑、食品添加劑等等。
它是一個不,我們開始對這些有毒的化工產品說不。這是在食品安全問題上產生的一種對立、反抗。
有機食品的定義也是這樣。
有機食品的定義:
有機食品的生產和加工,不使用化學農藥、化肥、化學防腐劑等合成物質,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
它也在說不。
那么經歷這么多年,我們要從Say No 到 Say Yes。
現在讓我們重新定義有機農產品或者生態農產品:“由健康的土地上健康的作物生產出的健康的果實。”這是在今年第四屆返鄉青年交流會上提出的,我們要重新定義有機、重新定義生態農業。
即,用正面的語言來說,真正的有機農業是什么? 真正的生態農產品是什么?
這么多年,很多農場,很多的有機產品,雖然沒有用農藥化肥除草劑,但是它的土壤仍然是很貧瘠的;或是有很多農場雖然是在做有機,但仍然是用化學農業的方式來做有機,只不過把化肥替換成有機肥,把化學農藥替換成有機農藥。
這并不代表真正的有機,真正的有機應該是哲學層次的改變,是根本觀念上的一個改變。
有機農業和常規農業最大的區別是土壤。
常規化學農業的理論基礎是我們給植物施肥,認為土壤只是一個介質,沒有多少實質性的作用。極端情況下,就誕生了無土栽培體系。
如果從有機來看,土壤是一個生命體。我們要首先“喂養”土壤,再由土壤“喂養”我們的植物,這樣才是一個健康的循環。
如果不改變有機農業的定義,很難得到真正的有機農產品。
重新定義認證
郝老師比較欣賞澳洲生物動力農業提出的認證方式。去農場,主要看3個方面:
1. 看農場主的生命狀態。
我們說人對了,一切就都對了。如果農場主的生命狀態很好,很有理念,自己也在土地上得到了滋養,我們相信他是一個能夠真正和土地去互動的人;能夠把農場看作是有生命狀態的人,那他種出來的作物也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2. 看農場土壤的生命狀態。
我們自己長期下鄉也是這樣的。到了農場,首先扣一塊土,看一下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如何,聞一下土壤的味道是臭的還是香的,還是泥土的芬芳,還是土壤是不是結塊的,里面有沒有蚯蚓。其實,如果我們真正懂得看土壤,也不用問農場主太多問題了。因為土壤可以呈現一切的,土壤是不會撒謊的。
3. 看農場植物的生命狀態。
如果前兩個都是對的,那植物的生命狀態也一定是不錯的。不過,這需要有一定的經驗。基于長期對植物的觀察,我們知道,不同植物,它的生命狀態是不一樣的。在中醫上,通過“望、聞、問、切”來看這個人的精氣神如何,和人一樣,我們要看這個植物或者動物的精氣神如何,來判斷它的生命力狀態。真正的有機,生產的是有生命力的、高能量的食物。
重新定義有機從業者
在今年第四屆返鄉青年交流會上,泰國杰出返鄉青年代表“小泰”提出,泰國返鄉青年的5條標準。
右數第一個(小泰)
泰國返鄉青年的5條標準
簡單——極簡的幸福;
平衡——多元的生活;
富有——并不是有多少錢,而是擁有幸福感和物質基礎;
健康的生活——身心兩方面的健康生活;
敢于突破——自由地生活,做自己!
如果我們做的事業是好的事業,它是能夠滋養我們的生命力的。如果我們在做正確的事情,我們的生命狀態是得到提升的。
我們自己首先是過得幸福的、健康的、美好的。郝老師常對沃土的員工說:我們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我們想要這個社會將來變成什么樣,我們首先要活出那樣的姿態。
重新定義有機從業者的使命
有機農業者的真正使命是什么?
如果我們有一個大的心量,有一天,世界上所有的產品都是有機的方式種出來的,不需要有機的標簽,不需要認證。
其實,這已經是一個趨勢,在很多發達國家已經在發生。在日本,有機農業的份額是在下降的,因為常規農業的安全系數已經很高,不需要刻意選擇有機去獲得食品安全的保障。
在沒有化學農藥之前,是不存在有機的。我們的真正使命是消滅有機,未來是沒有有機的。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過著美好、健康、幸福的生活。
郝冠輝--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從Say No 到 Say 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