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側腘繩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圖1:股部后面觀,膝關節半屈位
1.半腱肌
2.半膜肌
脛骨內側緣的半腱肌肌腱
圖2:脛骨內側緣的半腱肌肌腱
如上圖所示,檢查者右手握持脛骨內側緣,中指勾住半腱肌肌腱(1)。在此體位(膝關節屈曲),股薄肌腱(2)位于半腱肌肌腱的前方。
起止點
半腱肌近側端:通過與股二頭肌長頭(在內側)和半膜肌(在外側)的共同肌腱,附著于坐骨結節的后面。
半腱肌的遠側端:附著于脛骨內側面的上部,縫匠肌的后方和股薄肌的下方。
半腱肌的遠側端肌腱
圖3:半腱肌的遠側端肌腱
此處重要的骨性標志是脛骨內側緣的上端。
膝關節屈曲約90°,檢查者右手置于跟骨的后面和足的內側緣,并對抗膝關節的屈曲和旋內,左手在脛骨內側緣上行至此肌腱出現處。
也可囑被檢查者將足跟置于檢查臺平面,做屈曲膝關節的等長收縮,同時小腿快速旋內。有利于檢查者雙手觸診。
觸診困難:由于此處脂肪組織的存在,此肌腱在男性容易觸及,而在女性比較困難,在此種情況下,可以稍向后方尋找。
大腿后面的半腱肌
圖4:大腿后面的半腱肌
檢查者左手斜靠被檢查者足的內側面握住足跟,以對抗膝關節的屈曲和內旋,右手即可在大腿后面中部觸及半腱肌的收縮。在大腿后面,半腱肌位于股二頭肌內側、半膜肌之后。
注:如本圖所示,半腱肌的特點是其肌腱在大腿后面向近端延伸,在近端附著于坐骨結節。
半腱肌肌腱
圖5:半腱肌肌腱
被檢查者俯臥,檢查者左手握持足跟并阻止膝關節的屈曲和旋內(前臂固定足的內側緣)。
半腱肌肌腱位于半膜肌的后外側部、股部的后內側面。
半膜肌的遠側部內側面觀
圖6:半膜肌的遠側部內側面觀
檢查者右手帶動小腿被動旋外,使膝關節遠離此肌腱的遠側端。如此在脛骨內側髁的上端,手指下可以觸及大而圓的條索狀肌腱。
起止點
半膜肌的遠側端以三個肌腱附著于:
--直肌腱附著于脛骨內側髁的后部。
--反射肌腱被脛側副韌帶覆蓋,移動于脛骨內側髁的水平溝里,并附著于此溝的前端。
--返回肌腱又稱為腘斜韌帶,附著于脛骨外側髁的外側(增厚關節囊)。
半膜肌的遠側部后內側面觀
圖7:半膜肌的遠側部后內側觀
半膜肌的遠側部在上述描寫的結構外側。囑被檢查者屈曲并內旋膝關節,此肌腱能更好地被手指觸及。
如上圖所示:檢查者示指置于半膜肌在脛骨上的附著點,股薄肌(2)斜行越過其后方附著于脛骨內側緣的半腱肌(1)止點的上方。半膜肌肌腹在左圖中顯示為(3)。
起止點
半膜肌近側端附著于坐骨結節的外側部、股方肌附著點的內側、股二頭肌長頭和半腱肌共同肌腱附著點的外側。
半膜肌肌腱
圖8:半膜肌肌腱
此處的骨性標志是由脛骨內側髁的內側面和后面形成的角,小腿處于外旋位有利于定位此骨性結構。
檢查者左手對抗膝關節的屈曲和內旋,右手尋找手指下扁厚的條索狀的肌腱。在遠側,此肌腱反轉位于脛骨內側水平溝內、脛側副韌帶的下方。
只要放置小腿于正確的外旋位,使膝關節遠離肌腱,即可很容易地觸及此肌腱。
半膜肌
圖9:半膜肌
半膜肌(3)的肌腹位于手指下,在半腱肌肌腱(1)和股薄肌肌腱(2)腱之間。同樣可觸及半腱肌肌腱外側的半膜肌。
整體觸診脛骨內側緣的鵝足肌
圖10:脛骨內側緣的鵝足肌
首先確定脛骨內側緣的上端,左手如圖所示放置手指,右手對抗膝關節的屈曲和等長旋內。做“收縮-舒張”的交替運動能協助,檢查者更好地觸及此肌腱。
它的毗鄰位置關系如下:
1.半腱肌腱位于示指下面
2.股薄肌腱恰好在上述結構上方的中指下面
3.縫匠肌的遠側部位于股薄肌的上方,恰在無名指的下面。囑被檢查者輕微伸膝關節能更好地觸及
注:如果在脛骨內側緣難以觸診上述肌腱,可以向更近側端并稍微向后移動觸診,尤其在女性,在此水平這些肌腱往往由于脂肪組織的存在而妨礙觸診。
以上描述的整體觸診
圖11:整體觸診
上圖很好地顯示了上述不同肌肉的肌腱和肌腹的相應位置關系。檢查者示指對應于半腱肌肌腱;中指對應于股薄肌肌腱;無名指對應于縫匠肌。縫匠肌在圖中未顯示,如果要求被檢查者輕微伸直膝關節可更好地觸及。
脛骨前內側部(脛骨粗隆內側)的鵝足肌的整體觸診
圖12:脛骨前側部的鵝足肌的整體觸診
檢查者置右手指于被檢查者脛骨內側髁的下方,握持脛骨粗隆上方的肌腱。
等長屈曲膝關節,下肢外側面被支撐,并被帶動使足尖轉向內側,由于鵝足肌是小腿的旋內肌,所以手指可在皮下觸及鵝足肌。
鵝足肌的肌腱分為兩層:
1.淺層由縫匠肌腱組成,它與小腿筋膜相融合。
2.深層位于后方,它由前面的股薄肌腱和后面的半腱肌腱組成。
臨床
當觸診脛骨內側髁前面、脛骨粗隆內側時,引起疼痛;或上樓梯、步行等引起疼痛,要考慮鵝足肌腱性滑囊炎的可能。
掃碼進入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