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論托克維爾的鄉鎮自治學說

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南京市行政學院學報
2006年04期

民主與自由:何以和諧?
——
彭潤金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北京 100088
  [內容摘要]“民主與自由的和諧如何可能”是托克維爾畢生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托克維爾有關鄉鎮自治的論述集中體現了他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在托克維爾看來,鄉鎮制度是鄉鎮自治的表現形式,鄉鎮精神是鄉鎮自治的政治效果,兩者有機組成了美國鄉鎮自治政治傳統。雖然民主的政治后果既可能走向自由,更可能墮入專制,但是,鄉鎮自治通過培育自由的民情、以社會權力制約政治權力和抵制多數人暴政等途徑,促進了民主在美國與自由之間的和諧。盡管還有其他一些影響因素促進了民主在美國與自由之間的和諧,但是,這些影響因素無不根植于鄉鎮自治,由此可以判斷:鄉鎮自治是民主在美國與自由和諧相處的根本原因。  
  [關 鍵 詞]  托克維爾;鄉鎮自治;美國;民主;自由  
     
    民主①與自由的和諧如何可能?這是托克維爾畢生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他宣告世人:以身份平等為核心特征的民主浪潮席卷著世界,它呼喚著新的政治科學,這門科學要解決的問題不是人類要不要民主,而是人類如何把握民主的政治后果。筆者以托克維爾有關美國鄉鎮自治的論述為切入點,嘗試闡明托克維爾民主學說之精義:民主的政治后果既可能走向自由,也可能走向專制,而鄉鎮自治是民主在美國與自由和諧相處的根本原因。

    一、托克維爾問題:民主與自由的和諧如何可能

    作為自由的熱愛者,托克維爾坦言:“當自由受歡迎時,我表示了對自由的贊賞;當自由遭拋棄時,我仍堅持不渝”。[1]有關自由的基本內涵,托克維爾并沒有直接闡述;然而,從他反復提到的各種自由中,我們可以間接剖析出他對自由的理解。在托克維爾看來,自由首先包涵“地方自由”,主要指全體地方成年公民自主治理本地方公共事務而不受中央及其它政府干預的權利;他提及的“鄉鎮自由”、“城市自由”包涵于“地方自由”之中。其次,托克維爾認為自由包涵“政治自由”。在談到舊制度下法國“全部弊病與禍害的根苗”[2]時,托克維爾認為法國國王在擴大征收軍役稅時嚴重侵犯了人民的財產權,這是國王不再尊重“政治自由”的表現,可見,在托克維爾看來,“政治自由”主要是對財產權的尊重。僅此兩點,我們可以判斷,托克維爾對自由基本內涵的理解已大體糅合了貢斯當區分的所謂“古代人的自由”和“現代人的自由”或伯林區分的所謂“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換言之,在托克維爾看來,自由既包括禁止政治權力對財產權等基本人權的侵犯,也包括全體成年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決策和管理的權利。

    依托克維爾之見,自由之可貴,在于它對人的終極關懷。人之所以為人,關鍵在人的自尊。禁止政治權力對財產權等基本人權的侵犯,是人自尊的保障和前提;成年公民參加公共事務的決策和管理的權利,是人自尊的體現和提升。托克維爾堅信,惟有自由的生活才是優良的生活,在這種生活中,重要的不是為了肉體生命在豐裕的物質享受中沉溺,而是為了精神生命在積極的政治參與中得到提升。能否擁有自由是人類優良生活的關鍵,而選擇自由必須因為其本身而非其效果,選擇自由與自由所帶來的物質利益無關。托克維爾斷言:“誰在自由中尋求自由本身以外的其他東西,誰就只配受奴役”。[3]這種對自由本身的熱愛,托克維爾認為源自人類心靈深處神秘而偉大的激情:“這就是在上帝和法律的唯一統治下,能無拘無束地言論、行動、呼吸的快樂”,[4]這種激情,是一種類似于宗教信仰的精神信念,他強調:“不要叫我去分析這種崇高的志趣,必須親身體味。它自動進入上帝準備好接受這種愛好的偉大心靈中”。[5]

    自由之可貴使得“如何保持自由”成為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在研究政治問題時,托克維爾的方法和許多十七、十八世紀啟蒙政治學家的方法不同:后者往往以假想的自然狀態中的人為邏輯起點,而托克維爾認為,政治學研究始于對“社會情況”的探討,因此,自由只能在特定的社會中才能實現。他洞見到,以身份不平等為核心特征的貴族社會已無可挽回地逝去,而以身份平等為核心特征的民主社會正勢不可擋地襲來,實現自由不得不立足于民主社會。那么,民主社會有哪些基本特征、對自由又有何影響呢?

    托克維爾認為,在民主社會中,個人之間身份平等,財富亦大致平等,隨著教育的普及,人們的智力也日漸平等。平等意味著個人的獨立自主,意味著在個人面前展現出一個廣闊的活動空間,這個空間在封建社會僅僅局限于小范圍的貴族階層,在民主社會卻大大擴展到全社會所有成員,這種變化使得自由在民主社會的可能性范圍得以拓展。然而,托克維爾認為民主社會對自由的威脅因素更不可忽視。在他看來,民主社會對自由的威脅集中體現在可能出現的中央集權和多數人暴政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托克維爾看來,平等是民主社會最主要、最強烈的激情,這種激情如此強烈,以至于人們如若不能在自由中享有平等,則寧愿在奴役中獲得平等。如何在自由中享有平等,這是史無前例的探索,由于各種原因,人們備受挫折;而中央集權通過整齊劃一的法律恰恰能夠實現平等對待每個社會成員,中央集權不但能讓人們在奴役中獲得平等,而且,作為一種政治文化傳統,它很容易從舊制度中移植到新制度中,因此,中央集權往往自然而然成為民主社會的制度選擇。托克維爾指出,悖論在于,以中央集權方式實現對社會的治理,必然存在治人者與治于人者的區分,這種區分恰恰體現了政治權力上的不平等。托克維爾還預見到,中央集權會產生一種新型的專制,這種專制比人類社會以往的所有專制更具有滲透性和不可抗拒性。在這個意義上,托克維爾預言:如若沒有制度創新,民主社會往往是始于平等,終于專制,自由湮沒無聞。另一方面,托克維爾指出,身份平等使個人主義自然產生,這種個人主義是“一種只顧自己而又心安理得的情感,它使每個公民同其同胞大眾隔離,同家屬和朋友疏遠”。[6]因此,民主社會的自然結果不是個人的更加獨立和強大,而是個人的日益渺小和軟弱。由于人們彼此都相同,這種相同性使個人對于公眾的判斷懷有幾乎無限的信任,而公眾的意見一旦形成后成為一種人們無法想像的強大力量,它反過來以全體名義壓服個人智力,將公眾的意見強加和滲透于人們的頭腦。孤立的個人在整齊劃一的社會輿論面前只有俯首貼耳,終而完全喪失或隱藏自己獨立的判斷能力而依附于社會大眾的見解。如果他想“脫離多數規定的路線,就得放棄自己的某些公民權利,甚至要放棄自己做人的本色”。[7]在這種多數人暴政面前,個人的自尊和自由何處遁逃!?

    總之,托克維爾睿智地分析出自由和民主之間的沖突,并指出,民主更容易遠離自由、墮入專制。他洞見到貴族社會向民主社會的轉變,這種轉變在他看來甚至帶有“至高無上的上帝的神啟性質”,[8]因此,自由惟有立足于民主社會,貴族社會的自由已經無可奈何地逝去。至此,托克維爾思考的重大政治問題即:如何化解民主社會對自由的各種不利影響因素,使民主避免墮入專制、與自由和諧相處?他正是帶著這個問題進行對美國民主的考察,而美國的鄉鎮自治極大地啟發了他的思考。

    二、鄉鎮制度與鄉鎮精神:鄉鎮自治的基本內涵

    1831年的美國被托克維爾認定為經歷過“民主”這場社會革命并“使這場革命發展得最完滿和最和平的國家”,[9]作為自下而上自愿組織建成的國家,美國的政治特征源自它的地方政治傳統,因此,首先考察典型性的美國地方政治——新英格蘭州的鄉鎮自治——成為托克維爾應然的選擇。

    (一)鄉鎮制度:鄉鎮自治的表現形式

    托克維爾的考察表明,新英格蘭鄉鎮自治是自發生成的,它源于英國統治時期新英格蘭的殖民地自治制度。1620年,在新英格蘭海岸落戶了第一批英國移民,他們主要是清教徒。托克維爾認為這些移民的社會地位和宗教信仰對于后來美國的鄉鎮自治影響極其深遠。在他看來,“清教徒的主力一直是中產階級”,[10]這些移民大都受過良好教育,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承認相互之間的身份平等,這使得一種涵蓋全體移民的殖民地自治制度得以可能;此外,清教教義“在許多方面摻有極為絕對的民主和共和理論”,[11]這為殖民地自治制度的產生提供了深厚的宗教信仰基礎。當英國國王授予新英格蘭在母國的保護下自行組織政治社會和在不違反母國法律的前提下自治的權利時,新英格蘭海岸落戶的移民們很自然地根據人民自治原則組織起來,“在鄉鎮內部,享受真正的、積極的、完全民主和共和的政治生活”。[12]

    及至1831年,新英格蘭州的鄉鎮制度已比較成熟,它成為美國鄉鎮自治的典型表現形式。當時,新英格蘭州的鄉鎮人口規模大約為兩三千人,托克維爾認為,這樣的規模既未使全體居民無法通過直接民主實現其共同利益,也足以使居民能從鄉親中選舉出良好的行政人員。此外,鄉鎮制度體現著人民主權原則。鄉鎮權力的來源與合法性基礎是鄉鎮全體成年居民的真實意思表示,鄉鎮權力的終極目的是謀求全體鄉鎮人民的最大利益。至于鄉鎮制度中鄉鎮權力的范圍,托克維爾指出:“鄉鎮一般只在各鄉鎮共享的利益上服從于州和聯邦政府”;[13]因此,對于買賣東西、打官司、或增減預算之類的鄉鎮事務,州與聯邦政府不加干涉。讓托克維爾感到新奇的是鄉鎮權力的組織和運行方式。鄉鎮制度實行直接民主與議行合一制,這種權力的組織和運行方式曾經在古雅典伯里克利時代占城邦人口少數的男性成年公民團體之間實行過,而在當時的新英格蘭州,作為鄉鎮權力最高組織機構的鄉鎮居民大會卻是全體鄉鎮成年居民,“立法與行政工作都是就近在被統治者的面前完成的”;[14]鄉鎮居民大會議定處理鄉鎮事務的各項原則、程序及具體方式,并且每年都選舉行政委員會作為鄉鎮人民意志的執行者,“在任命行政官員之后,選舉團便在一切方面領導他們”。[15]同時,鄉鎮居民大會還選出擔任鄉鎮某些重要行政職務的其他官員,負責財產估價、收稅、治安、文書、財務等其它必要的鄉鎮事務。托克維爾還考察到,為激勵和保障鄉鎮居民積極參與鄉鎮公共事務,鄉鎮制度規定每個鄉鎮居民都必須承擔上述不同的鄉鎮職務,違者罰款;同時,為了在經濟上保障貧窮的鄉鎮居民能夠積極參與鄉鎮公共事務,鄉鎮制度甚至規定大部分鄉鎮職務有償付酬。

    綜上,我們可以歸納出托克維爾考察的新英格蘭鄉鎮制度的兩個基本特征。首先,鄉鎮權力獨立而強大。鄉鎮權力的范圍比較明確,在只與鄉鎮本身有關的事務上,其它任何政府都不得侵犯,這使得鄉鎮權力形成對政府權力的強大制約。由于鄉鎮組織先于州政府、聯邦政府而成立,后者不過是為了更好地實現鄉鎮人民的利益而讓渡出一部份鄉鎮權力組織形成,因此,在保留的權力范圍內鄉鎮依然持有原來的獨立性。另外,鄉鎮權力的組織和運行方式體現著人民主權原則和直接民主精神。鄉鎮居民大會是鄉鎮權力最高機構,全體成年鄉鎮居民以直接民主的方式參與鄉鎮居民大會,掌握鄉鎮事務的決策權,而選舉出來的行政委員會以及其他鄉鎮行政人員根據議行合一原則執行鄉鎮居民大會的決議。

    (二)鄉鎮精神:鄉鎮自治的政治效果

    在研究美國鄉鎮自治的典型表現形式后,托克維爾進而分析鄉鎮自治的政治效果,并在美國地方分權的政治效果這一視野中展開論述。他說:“我最欽佩美國的,不是它的地方分權的行政效果,而是這種地方分權的政治效果”。[16]盡管鄉鎮自治不是地方分權的全部,但可以肯定,鄉鎮自治在托克維爾看來是地方分權最基本的內涵,因此,他對于美國地方分權的政治效果的論述,恰恰適用于鄉鎮自治。

    托克維爾認為,美國鄉鎮自治主要產生了兩種政治效果:首先是培育了一種愛國心,這種愛國心使得居民關心國家的每一項利益就象關心自己的利益一樣。此外,他指出,鄉鎮自治的關鍵在于發展了地方分權制度,而“地方分權制度對于一切國家都是有益的,對于一個民主的社會更是最為迫切的需要”。[17]在封建制度下有貴族領主作為領導,這使人民獲得有組織的力量,能夠反抗和制約專制暴君的侵犯壓迫。但是,在民主社會中,“沒有地方分權制度的民主政體,不會有抵抗這種災難的任何保障”。[18]在強大的中央集權政府面前,個人顯得孤立而弱小。惟有鄉鎮自治才能保障鄉鎮權力的獨立和強大、才能將鄉鎮人民團結起來抵制專制權力的侵犯。可見,鄉鎮自治的另一個政治效果就是使民主保持著自由、抵制著專制,而這個政治效果集中體現在鄉鎮精神上。

    托克維爾所謂的鄉鎮精神,即鄉鎮居民在積極參與本鄉鎮公共事務的過程中產生出來的、對本鄉鎮的自豪、堅信和依戀、愛慕。首先,鄉鎮精神彰顯著鄉鎮居民做自己主人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源于人民主權的政治理念,正是這種政治理念,使鄉鎮居民認識到:鄉鎮權力歸全體鄉鎮居民所有,其組織、運行方式由全體鄉鎮居民自主決定,鄉鎮權力存在的惟一目的是為全體鄉鎮居民謀取利益,鄉鎮權力是與每個鄉鎮居民的切身利益休戚相關。其次,鄉鎮精神充滿著鄉鎮居民對鄉鎮權力獨立和強大的堅信。這種堅信源于公民自治的政治理念:鄉鎮雖然不是獨立的主權國家,但是,鄉鎮自治先于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產生,后者不過是鄉鎮為了更好地實現自身利益而讓渡出一部分自身權力后組織形成的,因此,在只與本鄉鎮相關的事務上,必須由鄉鎮居民自主管理,聯邦政府和州政府都不得侵犯。再次,鄉鎮精神洋溢著鄉鎮居民積極參與鄉鎮公共事務的熱情。這種熱情既來自鄉鎮權力范圍和性質,也來自鄉鎮權力的組織和運行方式。鄉鎮居民認識到:鄉鎮權力服務于鄉鎮居民,它擁有自身獨立而強大的力量,它關系著鄉鎮居民的福利、名譽和夢想、命運。當鄉鎮權力是按照直接民主和議行合一方式組織時,當這種權力是按照權力分散、輪流執掌、有償付酬的原則運行時,鄉鎮居民的公共參與熱情怎能不充分涌流呢?最后,鄉鎮精神飽含著鄉鎮居民對本鄉鎮的依戀與熱愛。“新英格蘭的居民依戀他們的鄉鎮,因為鄉鎮是強大的和獨立的;他們關心自己的鄉鎮,因為他們參加鄉鎮的管理;他們熱愛自己的鄉鎮,因為他們不能不珍惜自己的命運”。[19]值得注意,由于鄉鎮居民在鄉鎮自治的政治參與過程中深深認識到:沒有鄉鎮自治就沒有自由幸福,而沒有合眾國就沒有鄉鎮自治,所以,鄉鎮居民對鄉鎮的依戀與熱愛還拓展為對合眾國的愛國心。換言之,鄉鎮精神還溝通了愛國心,使得鄉鎮自治的兩種政治效果水乳交融。

    鄉鎮精神不僅是鄉鎮自治的政治效果,在托克維爾看來,鄉鎮精神還是鄉鎮自治的重要組成部分。鄉鎮精神支持和鼓勵著鄉鎮制度,鄉鎮制度保持和淬礪著鄉鎮精神,兩者以良性互動、共同發展的形式有機組成了鄉鎮自治的基本內涵。

    三、鄉鎮自治:使民主與自由和諧的基本路徑

    領略了鄉鎮自治奇偉瑰麗之景觀、并深入考察美國的政治制度后,托克維爾對民主在美國與自由和諧相處的原因進行了思考,他指出了三點:自然環境、法制和民情,并且,“按貢獻對它們分級……自然環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20]他揭示自己考察民主在美國的目的:“想以美國為例來說明:法制,尤其是民情,能使一個民主國家保持自由”。[21]作為使民主保持自由的最關鍵因素,民情在表現形式上不僅包括通常所說的心理習慣方面的東西,而且包括人們擁有的各種見解和社會上流行的不同觀點,以及人們的生活習慣所遵循的全部思想,其要旨在于“一個民族的整個道德和精神面貌”;[22]在實質內涵上,民情是指“首先懂得自由和隨后享用自由的思想和感情”。[23]

    在托克維爾看來,美國的民情是在鄉鎮自治的制度實踐中、伴隨著鄉鎮精神而孕育成長的,因此,鄉鎮自治培育了美國的民情,這是它使民主與自由和諧相處的最基本路徑。鄉鎮精神中蘊涵著鄉鎮居民在積極參與本鄉鎮公共事務過程中產生的、對本鄉鎮的自豪、堅信和依戀、愛慕,這些情感與信念正是美國民情的最基本內涵。然而,鄉鎮精神并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根植于鄉鎮自治的制度實踐中。托克維爾極富智慧地指明,鄉鎮自治的制度實踐具有自由教育和美德培養的功能。通過參與鄉鎮公共事務的治理,鄉鎮居民深深體會到,自由的生活是如此幸福美好,然而,欲保持自由就必須積極參與鄉鎮公共事務的治理,欲保證參與的價值就必須捍衛鄉鎮權力不受政治權力的侵犯,欲捍衛鄉鎮權力不受政治權力的侵犯就必須保證鄉鎮權力的獨立而強大。托克維爾之灼見還在于:一方面,沒有范圍明確、獨立而強大的鄉鎮權力,鄉鎮自治無非是一種表面形式,而形式的自由和民主絕不能產生自由精神和公共美德;另一方面,有獨立而強大的鄉鎮權力,但鄉鎮權力的組織和運行方式是不民主的,則鄉鎮政治只會蛻變為鄉鎮專制政治或鄉鎮寡頭政治,自由精神必然無從保障。正是鄉鎮制度的基本特征——擁有獨立而強大的鄉鎮權力;鄉鎮權力的組織和運行方式體現著人民主權原則和直接民主精神——有效保障了鄉鎮自治的自由精神。托克維爾認為,在自主治理鄉鎮公共事務的過程中,鄉鎮居民積極的政治參與使得他們獲得了比單純的文化教育、思想啟蒙和道德教化更多的關于自由和美德的知識。托克維爾感慨地說:“真正的知識,主要來自經驗。假如美國人不是逐漸地習慣于自己治理自己,他們學到的書本知識也不會為他們的成功提供太大的幫助”。[24]正是鄉鎮自治培育了公民自由精神和公共美德,有助于培養公民對公共利益、公眾事務的關心,使得美國人在制度實踐中確立了公民自由的原則,形成了正確理解的自我利益原則。由此,美國的民情獲得了充沛的生命力和堅實的社會土壤。

    以托克維爾之見,鄉鎮自治不僅以制度實踐的方式培育了自由的民情,起到了政治教育的功能,使民主保持著自由;而且以制度創新的方式、通過把政府建立在人類自治能力基礎之上,有效地擺脫了民主政治中多數暴政和中央集權的威脅,使得民主與自由和諧相處。在他看來,民主政府的本質,在于多數對政府的統治是絕對的,人民的多數在管理國家方面有權決定一切。人民的多數總是傾向于將政治權力不斷集中到中央,并將權力的范圍不斷地擴大,使得控制中央權力的人民的多數成為無限的權威。但是,“無限的權威是一個壞而危險的東西。……不管任何人,都無力行使無限權威”;[25]因此,無限的權威就是絕對的專制暴政,它使自由難以保持。托克維爾舉例說,法國大革命繼承了舊制度中央集權制的國家結構而創造了人民主權的共和政體,不過是將“自由的頭顱安放在一個受奴役的軀體之上”。[26]如果中央擁有無限的權威,那么不管將這種權威賦予一個人、少數人或多數人,不過是將一個人的專制暴政換為少數人或多數人的專制暴政,其間有何實質區別?托克維爾認為,要解決多數暴政難題,應該避免單一權力中心并把政府建立在人類自治能力之基礎上。人類自治能力具有局限性,但這并不表明人類應該屈從單一權力中心的無限權威。較小的利益群體完全可以根據自治原則組織起來,在治理自己內部事務方面保持自主,并在自治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自治能力。一個只與當地的居民有關的鄉鎮事務,完全可以由當地居民決定如何處理。鄉鎮自治這個框架相對于國家來講很小,且居民們對自己身邊的事務比較了解,他們完全可以直接發表意見,親自做出決定。即使選出代表來執行決議,他們也容易對這些代表進行監督、控制。當鄉鎮的權力獨立而強大時,整個國家的權力就呈現出多中心化和分散化特征,進而消解了無限的權威和中央集權,從而有效避免了多數的暴政。

    最后,托克維爾認為,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安排,鄉鎮自治體現了以社會權力制約政治權力的精神,通過防止絕對政治權力,鄉鎮自治保持了自由,從而使民主與自由和諧相處。保持自由的要旨之一,在于防止絕對政治權力。在美國的民主政治中,以政治權力制約政治權力、以憲法權利制約政治權力和以社會權力制約政治權力是三條基本思路。聯邦政府內部三權分立與制衡、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權力的劃分和制衡構成了以政治權力制約政治權力的基本思路;美國憲法及人權法案中規定:人身權、財產權、追求幸福權等基本人權神圣不可侵犯,政府如果不能保障和實現這些人的基本權利,人民可以起而推翻之,由此構成以憲法權利制約政治權力的基本思路。托克維爾通過對美國鄉鎮自治的研究提出以社會權力制約政治權力的基本思路:鄉鎮作為美國市民社會最基本的構成單位,通過自治的政治傳統,彰顯著公民自治精神,以鄉鎮權力制約政治權力向市民社會滲透。托克維爾肯定了美國鄉鎮自治對于制約政治權力的作用:“鄉鎮組織將自由帶給人民,教導人民安享自由和學會讓自由為他們服務。在沒有鄉鎮組織的條件下,一個國家雖然可以建立一個自由的政府,但它沒有自由的精神。……潛伏于社會機體內部的專制也遲早會重新冒出于表面”。[27]由于鄉鎮是與公民的利益、情感和習慣聯系最緊密的基層組織,對鄉鎮居民的影響極大,因此,托克維爾將鄉鎮自治視為美國民主的基石。

    當然,托克維爾并不認為民主在美國與自由相互和諧的原因只在鄉鎮自治,在他看來,美國的宗教信仰、法學家精神、陪審團制度、聯邦制、言論出版及結社自由甚至自然地理環境等因素都是重要原因,并且,這些因素恰恰是鄉鎮自治得以可能的前提條件。但是,托克維爾同時強調,使美國的民主與自由相互和諧的大部分因素在鄉鎮自治中都得到了很充分的體現,它們無不深深根植于鄉鎮自治。因此,我們可以判斷:鄉鎮自治是民主在美國與自由相互和諧的根本原因。

注釋:
①現在一般人理解的民主,是以自由主義為學說基礎、以選舉制為基本內容的一種政治體制。雖然托克維爾也把“民主”與“政治”或“制度”結合起來使用,意指以平等為社會基礎的一種政治制度,但“民主”并不必然包含代議制、分權制衡等現代民主的制度內涵。托克維爾所言“民主”,意指“身份平等”,或曰一種以身份平等為基本價值的社會——他完全是在社會層面上使用“民主”一詞,“民主”和“民主社會”在內涵與外延上大體重合。為行文流暢起見,筆者在托克維爾理解的意義上使用“民主”一詞,并視情況而交替使用“民主”或“民主社會”。

參考文獻:
[1][2][3][4][5][26][法]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36、136、203、203、203、240
[6][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M]下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625
[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25][27][[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M]上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297、8、16、39、39、45、72、68、69、105、106、107、76、358、366、332、367、353、289、67

(責任編輯:劉玉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他們寧愿在奴役中平等,也不愿在自由中不平等” 托克維爾的哀嘆
【啟蒙時期 95】在托克維爾看來,美國與法國有什么區別?
自由的宗教和道德基礎|卡森·霍洛韋
重建社會:馬克思與托克維爾
今天,我們如何理解托克維爾|微思客
關于托克維爾《美國的民主》新譯本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嵊州市| 高安市| 鹤峰县| 四会市| 舞阳县| 新绛县| 自贡市| 昔阳县| 云南省| 阳高县| 罗山县| 岐山县| 厦门市| 雷波县| 肃宁县| 洪湖市| 白朗县| 沽源县| 古田县| 呈贡县| 普兰县| 噶尔县| 丁青县| 台中市| 桂阳县| 六盘水市| 高邑县| 苏州市| 威海市| 丰都县| 民县| 宜丰县| 五大连池市| 安吉县| 河北省| 涞水县| 根河市| 正镶白旗| 嘉鱼县| 平顶山市| 林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