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發家五部曲
海爾,全稱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整套家電解決方案提供商和虛實融合通路商。海爾始終以創造用戶價值為目標,一路創業創新,歷經名牌戰略、多元化發展戰略、國際化戰略、全球化品牌戰略、網絡化戰略五個階段,海爾的愿景和使命是致力于成為行業主導,用戶首選的第一競爭力的美好住居生活解決方案服務商。海爾目前已發展為全球白色家電第一品牌。世界權威市場調查機構歐睿國際發布2015年全球大型家用電器品牌零售量數據顯示:海爾大型家用電器2015年品牌零售量居全球第一,這是自2009年以來海爾第7次蟬聯全球第一。同時,冰箱、洗衣機、酒柜、冷柜也分別以大幅度領先第二名的品牌零售量繼續蟬聯全球第一。海爾在全球有5大研發中心、21個工業園、66個貿易公司、143330個銷售網點,用戶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爾通過建立人單合一雙贏的自主經營體模式,對內,打造節點閉環的動態網狀組織,對外,構筑開放的平臺,成為全球白電行業領先者和規則制定者,全流程用戶體驗驅動的虛實網融合領先者,創造互聯網時代的世界級品牌。
在《財富》發布的2016年中國500強排行榜,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排行第65名,全年營業總收入為897.4832億元人民幣,利潤43.0076億元人民幣。
1、張瑞敏與海爾的創建
張瑞敏,1949年1月生,山東省萊州市人,高中畢業就接父親的班進廠當了工人。他當過建筑五金廠的工人、班組長、車間主任、副廠長、市家電公司副經理。1984年,張瑞敏主動請纓來到一家虧損的集體企業當廠長,這是一家不斷更換廠名和商標的集體所有制的小廠,先后叫過青島日用電器廠、青島東風電機廠,有名目繁多的電器產品:交直流電動機、潛水泵、吹風機、電風扇、電動葫蘆、洗衣機……張瑞敏是這一年調來的第四任廠長。他到任時,工廠已累計虧損147萬元,產品賣不出去,工人發不了工資,人心浮動,紀律渙散,。 由于生產的洗衣機外觀粗糙,質量低劣,一直銷不出去。經過反復論證,張瑞敏決定放棄這個產品,轉產電冰箱。他們向國家申請引進國外先進設備,輕工業部批準了他們的請求,并將他們列為全國第41家電冰箱生產廠家,即最后一家。他們把廠名也改了,叫青島電冰箱總廠。于是,這個青島電冰箱總廠便成了海爾的前身。他們認真進行了考察,與副廠長武克松等7人組成考察團,遠涉重洋,先訪問意大利,又到了聯邦德國,認真考察了多家的電冰箱生產企業。最后與聯邦德國利勃海爾公司簽定了為期7年訪生產技術與經驗合作合同。1985年初,請輕工部長沙設計院進行總體設計,請山東省成套設備公司訂購所需設備,2月,將舊設備、舊產品全部處理。3月,廠房改建完畢。5月,安裝引進的德國設備和6條生產線。6月,生產第一批琴島—利勃海爾四星級電冰箱,達到單班日產100臺,實現了當年引進、當年施工、當年安裝設備、當年投產獲益,當年盈利248萬元。
2、海爾從抓產品質量起步
1986年9月,正當琴島—利勃海爾電冰箱開始走俏的時候,產品質量出現下滑,重蹈這個廠產品先熱后冷、先暢銷后滯銷、最后下馬的覆轍。張瑞敏下令對庫存的電冰箱進行全面嚴格檢查,竟有這76臺電冰箱郁存在質量問題。 他讓全廠職工輪流參觀后當眾宣布:由生產這批產品的直接責任人親手砸毀這些冰箱。由此,全廠職工悟出了一個即簡單又深刻的道理: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生產劣質產品等于砸自己的飯碗。張端敏帶領職工把1142項國際先進技術ISO標準和西德工業OIN標準轉化成為本企業內控技術標準。制定111項企業管理制度、178項崗位經濟責任制、64項安全操作規程、66種質量管理圖表。他們把質量與獎金掛起鉤來,實行“下道工形是用戶”的管理辦法。下道工序檢查上道工序,發現問題扣除上道工序的獎金,獎勵下道工資;實行質量否決權,實行自檢、互撿、專檢“三檢制”,開展QC小組活動…… 實施“創名牌戰略”。由于產品質量過關,海爾冰箱在北京、天津、沈陽三大城市一炮打響,市場出現搶購現象。在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進行的招標中,海爾冰箱戰勝十多個國家的冰箱產品,第一次在國際招標中中標。海爾的發展逐漸引起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同年,海爾被全國48家大型商場聯合推舉為最受消費者歡迎產品電冰箱類第一名,1988年榮獲中國冰箱史上的第一枚國優金牌。海爾在家電行業第一家通過ISO9001國際認證和美國UL認證、德國VDE認證、加拿大CSA認證等10余項認證,被公認為中國家電第一名牌。
3、海爾快速發展時期
1988年12月,由青島市體改委批準,對青島電冰箱總廠進行改組,以定向募集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4月,青島電冰箱總廠更為青島琴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海爾冰箱開始出口德國和美國市場,為了說服挑剔的德國人以打進德國市場,將撕去商標的海爾冰箱和德國名牌冰箱放在一起,讓德國經銷商自行去挑選。經過嚴格檢查及試用后,結果經銷商選中海爾冰箱,因此海爾獲得2萬臺冰箱的訂單,開啟海爾走向國際之路。拉開了海爾產品進入海外市場的序幕。從1984年到1991年,歷時7年,海爾專心致志做冰箱,在管理、技術、人才、資金、企業文化方面有了可以移植的模式,1991年11月,經青島市人民政府批準,以青島電冰箱廠為核心企業,以青島空調器總廠、青島冷柜總廠為緊密層企業,改制組建維海爾集團公司,進入了多元化發展的戰略階段。海爾集團通過技術開發、精細化管理、資本運營、兼并控股及國際化,使集團公司迅速成長為大型企業集團。1992年9月,海爾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標志著海爾已成為合格的世界級供應商。1993年,國家發展資本市場,海爾集團抓住這個機遇,積極籌備冰箱公司上市。7月,青島琴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青島海爾電冰箱股份有限公司。11月,海爾冰箱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
4、海爾的二次創業時期
1995年,海爾園新項目邊施工、邊建設、邊投產。2月,海爾集團創新的“日清日高管理法”獲得由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頒發的“國家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5月,海爾集團東遷至剛落成的海爾工業園,拉開了海爾二次創業——創世界名牌的序幕。7月,原紅星電器有限公司整體劃歸海爾集團,海爾以“吃休克魚”的方式,通過輸入海爾文化,盤活被兼并企業,使企業規模不斷擴展。1997年2月,萊茵河畔掀起海爾潮,海爾參加了在德國科隆舉行的世界家電博覽會,海爾向洋人頒發產品經銷證書的消息,不僅使中國人在國際市場上揚眉吐氣,更標志著海爾品牌已經在國際市場開始嶄露頭角。9月,以進入彩電業為標志,海爾進入黑色家電、信息家電生產領域。與此同時,海爾以低成本擴張的方式先后兼并了廣東順德洗衣機廠、萊陽電熨斗廠、貴州風華電冰箱廠、合肥黃山電視機廠等十八個企業,企業在多元化經營與規模擴張方面,進入了一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1998年1月,海爾以低成本擴張的方式先后兼并了廣東順德洗衣機廠、萊陽電熨斗廠、貴州風華電冰箱廠、合肥黃山電視機廠等十八個企業,企業在多元化經營與規模擴張方面,進入了一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5、海爾走向世界
1999年4月,海爾在美國的南卡州建立了生產廠,五星紅旗飄揚在美國的土地上。歐洲海爾、中東海爾、美國海爾……先后揭牌,有更多海外經銷商加入到海爾的營銷網絡中。2000年2月,在世界著名的CONFORTEC家電展上,世界三大信息公司之一的歐洲GFK公司將海爾作為單列品牌列入其信息目錄。按慣例,只有世界著名大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才有這個資格。3月,第一臺美國制造的海爾冰箱下線。海爾在海外已有6個工廠建成投產,工廠運行良好,產品供不應求。2001年4月,海爾在巴基斯坦建立全球第二個海外工業園,在孟加拉的工廠舉行了開工儀式。同月,美國南卡州政府為了感謝海爾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無償將美國海爾工廠附近的一條路命名為海爾路,這是美國唯一一條以中國品牌命名的道路。6月,海爾集團率先推出了“藍牙”技術,實現海爾網絡家電的無線連接,這是海爾集團與愛立信公司強強合作的結晶。海爾集團并購意大利邁尼蓋蒂公司所屬一家冰箱廠,這是中國白色家電企業首次實現跨國并購,繼美國海爾之后,海爾在歐洲也實現了設計、制造、營銷“三位一體”的本土化經營。2002年2月,在德國柏林國際家用電器展覽會上海爾集團推出的全新造型、統一特征的“Haier line”(海爾系列)產品,轟動展覽會。6月,海爾集團與德國歐倍德公司舉行簽約儀式,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中國家居市場。2003年11月,2003年度日本G-mark設計大獎揭曉,海爾“坦克”冰箱獲此殊榮,這是中國冰箱首次獲此殊榮。2005年8月,世界著名媒體——英國《金融時報》公布“中國十大世界級品牌”調查結果,海爾榮居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