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容易放縱的季節,但對心臟來說也是最受累的一個季節。因為高溫、悶熱的氣候條件,會促使心血管系統發生一系列的改變:
○ 室內外溫差大,突然的氣溫變化容易加重心肺負荷。因此種種,夏季也更容易發生中風和其他心血管事件,尤其是心臟砰砰亂跳時,一定要警惕一種快速型心律失常——房顫。這種心跳,中招人群龐大,20%的中風由它引起,但人們知之甚少。 和談虎色變的“冠心病”、“心肌梗死”不同,心房顫動(簡稱“房顫”)對于普通人來說是更像一個陌生名詞,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它屬于心臟病,即使在房顫患者中,也有超過一半的人沒聽說過房顫,它的知曉率只有40%。所以,如果你沒聽過房顫,很正常!
但與此相悖的是,房顫在心臟病里的地位。
我國房顫的發病率為0.77%,平均每130人里有就有1人房顫,目前患者數約有1000萬人,并且患病率還在不斷上升,僅近11年就增加了20倍。房顫時,心跳頻率往往很快,可以達到100~160次/分,節奏非常亂,而且發作時間沒規律、每次持續時間也長短不一。大約1/3的房顫在發作時,是沒有癥狀的,但大多數人可能會有以下癥狀:○ 心悸:感到心跳加快、心慌;
○ 暈眩:頭暈、眼花,甚至昏倒;
○ 胸部不適:心前區疼痛、壓迫或者不舒服;
○ 氣短:在輕度體力活動或者休息時感覺呼吸困難。
過去,房顫常被認為是老年病,是心房老化引起的,但現在,房顫正在年輕化,影響的人群也越來越廣泛,大約有1/4的人在一生中患有房顫:
○ 老齡:房顫的發病與年齡正相關,年齡越大風險越大;
○ 肥胖:越胖風險越大,BMI每增加1個單位,房顫風險增加4%;
○ 喝酒:習慣性飲酒和酗酒會增加房顫的發病風險,特別是過量飲酒;
○ 打鼾:習慣性打鼾多和睡眠呼吸暫停有關,它是引起房顫的重要原因;
○ 高血壓/糖:高血壓、糖尿病“二高”均是房顫的獨立危險因素;
○ 其他:心肌病、冠狀動脈疾病、高尿酸血癥、心肺手術史等。
房顫本身,并不會導致死亡,發作難受的時候,可能忍一忍就過去了。所以它往往不被重視,但恰恰因為這,它更容易導致多種并發癥:
○ 中風:增加5倍中風風險;
○ 心力衰竭:增加3倍心力衰竭風險;
○ 認知障礙:增加2~3倍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如癡呆;
○ 其他:導體力下降,影響精神面貌和生活質量等,使死亡率增加2倍。
發生房顫,應該怎么辦?
如果發生房顫,不管有沒有癥狀,都推薦到醫院就醫,做相應檢查,并積極采取治療措施。抗凝藥可以讓血液不易形成血栓(即血塊),減少中風發生,是最有效預防中風的方法。請務必在有經驗的醫生的指導下,根據醫囑,定時定量、堅持服用抗凝藥。當然,在合適的時機,也可以結合導管消融手術將房顫這種失控的心跳轉變為正常心跳,即竇性心律。現在,借助華為智能穿戴設備1和心臟健康研究APP,便能實時預測未來房顫發作的風險。同時,患者還可以通過房顫管理應用MAFA心健康獲取專業醫療幫助,更好地自主管理心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