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9 養生茶樓
眾所周知,在我們的身體上,不同的部位所存在的穴位也是各不相同的,而涌泉穴,就是一個可以通過按摩等方式調理身體的穴位,因此,對于涌泉穴的位置和具體的操作方法,下面本文就進行詳細的介紹。
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說:“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所以,涌泉穴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涌泉穴被稱為人的第二心臟,要想知道如何尋找涌泉穴,可以拿起你的腳,找出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那里就是涌泉穴的位置所在。
中藥敷涌泉穴位可治15種?。?br>
1. 高血壓?。喝擒镙?00克,龍膽草60克,土硫磺20克,朱砂15克,明礬30克,將上藥共研細末,每次用上藥適量,加米醋調成糊狀,貼敷于雙側涌泉穴,覆蓋紗布,膠布固定,兩日一換,1月為一療程。
2. 經行吐衄:取黃柏、丹皮、山梔、廣郁金各15克,大蒜適量,共搗爛做成餅狀,敷貼于雙側涌泉穴,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一次。
3. 慢性咽炎:取吳茱萸30克、生附子6克、麝香0.3克,共研細末,加少許面粉與醋調和,做成面餅,將藥餅蒸微熱敷雙側涌泉穴,敷后安睡3小時。若半夜腳心發熱,則火氣下行。每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
4. 小兒腹瀉:取苦參、蒼術各30克,共研為細末,用時取上藥適量,加米醋調成糊狀,敷于雙側涌泉穴,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本方用于濕熱型小兒腹瀉療效較好。
5. 牙齦炎:按摩涌泉穴可治療牙齦炎,具體方法是取生附子30克,研為細末,用時取上藥適量,加水調成糊膏狀,敷于雙側涌泉穴,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一次。本方對腎陰虧損型牙齦炎療效較好。
6. 急性扁桃腺炎:取黃連30克、吳茱萸20克,共研細末,混勻貯瓶備用,貼敷時取上藥適量,加火醋調成糊膏狀,晚上睡前敷于雙側涌泉穴,然后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第二天早晨取下,每晚貼敷一次,3次為一療程。
7. 病毒性結膜炎:取黃連30克,研成細末,用時取上藥適量,用冷開水調成糊狀,敷于雙側涌泉穴,覆蓋紗布,膠布固定,每日一次。
8. 口瘡:取吳茱萸30克,研成細末,貯瓶備用,每次取上藥適量,用醋調成膏狀,敷于雙側涌泉穴,再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
9. 風熱感冒:風熱感冒也可通過按摩涌泉穴來治療,取白芥子9克、雞蛋清1個,將白芥子研成細粉,然后用蛋清調勻,分成兩份,敷于雙側涌泉穴,1小時后取下。本方有較好的退熱效果,適用于高熱者。
10.小兒流口水:制南星30克,生蒲黃12克,老醋適量。用法:前2味藥研細末,以老醋調成糊餅,包敷足心涌泉穴,男左女右,12小時易之。 小兒流口水,中醫稱為小兒滯頤,多因脾胃濕熱,廉泉不約或脾胃虛寒,不能收攝津液所致。本方可平調脾胃寒熱,包敷涌泉穴,乃上病下取之意。
通過對上文敘述內容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涌泉穴所處的位置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依據本文所講的中藥敷涌泉穴治病的方法,大家在對于風熱感冒、病毒性結膜炎和口瘡等病癥治療的時候,便可采用此法進行醫治。
養生茶樓微信公眾號搜集整理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點擊展開全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