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讀2022年茅臺年報時把紅皮《手財》粗略翻到了第四章,又倒回去把沒學牢的第二章重新整理到(經營類資產),而(投資類資產)又有點燒腦??,近日又不太在狀態,我姑且先饒過笨笨的自己,先放過它。故而又跳回到第五章(也是為完成財報群自己立的學習計劃),繼續之前的節奏整理第五章——財報的綜合閱讀及分析
A,鳥瞰三大表
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共同反應一家企業的全景信息,但側重點和表現手法各有不同。
1,相互關聯的三張大表
a,三大表展示的內容:
資產負債表反應的是企業的財務狀況,是企業在報表日這一時點的照片。它記錄企業有多少資產,分別是些什么資產;有多少負債,長短期負債各有多少,有多少負債需要付利息。資產負債表展示的是該時點企業所控制資源的多寡強弱。這些資源決定了企業持續經營和成長的能力。
利潤表反應企業一段時間的經營成果,是當期報表時段的視頻錄像(區別于照片)。它展示企業利用掌控的資源為他人創造價值并實現盈利的過程及結果。通俗地說,利潤表回放了某段時間的企業經營行為和最終的賺賠結果。
收入-費用=凈利潤,凈利潤=期末留存收益+期內實施的分紅-期初留存收益。這個創造價值并實現盈利的過程,出讓的資源(包括債務)會從資產負債表里減去,換來的資源(包括債務)又成為新增資產或負債,兩者的差額成為所有者權益的增加或減少。
現金流量表反應企業現金流入流出的過程,展示企業對現金的籌措和管控能力,它可以看作利潤表的“畫外音”,是從另一個角度對企業一段時間活動的記錄。
b,三大表之間的鉤稽關系:
現金流量表同資產負債表、利潤表之間有緊密的聯系。企業每筆進賬,無論是債務融資、股東收入,還是經營收入,都會引發現金流入。流入的現金或保留或支出。保留為現金也是資產的一種形態,構成資產負債表的貨幣資金。
三張表的關系,可以這么簡單總結:股東投入的錢(所有者權益)和借來的錢(負債),都會先經由現金流量表這個入口流入,然后轉化為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或利潤表的費用。
資產的使用配合費用的支出,會給公司帶來收入,記錄在利潤表。收入的全部或部分經過現金流量表這個入口,再回到公司。如果收入>費用(廣義的費用,指全部支出),企業賺錢,增加所有者權益;反之,企業虧損,減少所有者權益。因此,原本資產負債表的會計恒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也可以因為利潤表的存在,演化成新的等式:“資產=負債+(期初)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因此,企業要想虛增利潤(收入-費用),那么它必將或虛增資產或虛增負債。虛增負債相對困難,大部分造假企業都會選擇虛增資產。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90%與資產有關,只有10%左右涉及負債。原因很簡單,操作負債你需要債權人配合,而虛增資產只用和自己商量。
2,企業財務分析四步走:
第一步:瀏覽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各科目,關注有無異常(大比例變動)。
第二步:進行財務指標的歷史分析(一般看5年以上的報表)。
第三步:對比企業利潤和現金流量變化的趨勢(看凈利潤含金量)。
第四步:將企業和競爭對手比較(業績對比)。
投資者通過對異常情況的關注,對企業財務指標的歷史對比、趨勢分析以及和同行業競爭對手的對比,最終完成對企業安全性、盈利能力、成長性和營運能力的量化,從而評估企業價值。
B,財務指標分析
財務指標分析是通過對不同數據縱向和橫向的比較,分析企業的安全性、盈利能力、成長性及管理層能力。
1,安全性分析:
所謂安全性,指企業是否具備及時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短期債務在財報里的名字叫“流動負債”,是企業一年內或一個營業周期需要償付的債務。企業能夠用于償還流動債務的資產是流動資產。因此,安全性分析主要是觀察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間的關系,常見指標有兩種: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速動負債或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活)?流動負債。
一般認為流動比率在2左右,速動比率在1左右,收于企業比較理性的狀態。比率過高,說明企業流動資產未能有效利用,太低說明企業短期有償債風險。
老唐認為,安全指標只有一個就夠了:現金債務比。
現金債務比=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有息負債>=1。它可適度放寬為:(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可迅速變現的金融資產凈值)?有息負債>=1或(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可迅速變現的金融資產凈值)?一年內到期的有息負債>=1。
上述算式背后的意思,是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以及持有的可迅速變現的金融資產(比如交易性資產、銀票等),合計可以覆蓋一年內到期的有息負債,就算基本安全的。如果保守一些,可以考慮要求足夠覆蓋全部有息負債。
至于無息負債,主要是經營活動中產生的經營負債。表明企業在經營活動中處在產業鏈的強勢地位的副產品,一般而言企業沒問題,不需要擔心。
2,盈利能力分析:
兩個角度來看,一個是從營業收入的角度,即每單位的營業收入有多少可以轉化為利潤;另一個是從資產角度看,即股東投入加上所借有息負債合計產生多少利潤。
a,營業收入角度:從營業收入角度看盈利能力,投資者要關注營業利潤率、毛利率和凈利率。其中尤以營業利潤率最為重要。
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營業收入 或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三費)?營業收入。這個更為合適。
毛利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
凈利率=凈利潤?營業收入
毛利率顯示企業產品的競爭力;營業利潤率和凈利率則附加了稅金和費用等更多信息。
b,資產的視角:從資產的角度看,投資者要關注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ROE)
總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總資產(ROA)
平均凈資產和平均總資產,可以簡單的用期末值與期初值之和除以2.
股東將資本投入企業,目的是獲得最大利潤回報。因此凈資產收益率當然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標。巴菲特曾多次強調:“我們用凈資產收益率衡量一家公司經營的好壞”,“我選擇的公司都是凈資產回報率超過20%的企業”。
總資產收益率,是在凈資產收益率的基礎上考慮了杠桿因素。
3,成長性分析:
企業的成長性,同樣可以從收入和資產兩個角度看。從收入角度看,重點看營業收入增長率和營業利潤增長率;從資產角度來看,重點看資產增長率和凈資產增長率。
所謂增長率,指財務指標的同比和環比變化情況。同比,指相對于上年同期的增長;環比,則指相對于上一個營業周期的增長。
營業收入增長率=(本期營業收入-上期營業收入)?上期營業收入
營業利潤增長率=(本期營業利潤-上期營業利潤)?上期營業利潤
資產增長率=(本期資產-上期資產)?上期資產
凈資產增長率=(本期凈資產-上期凈資產)?上期凈資產 (上期指哪期,取決于你準備計算同比增長還是環比增長)
4,管理層能力分析:
管理層能力也成為“營運能力”。對于管理層能力的主要觀察指標包括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等,這幾個指標都帶有“周轉率”三個字。觀察管理層營運能力的高低,主要就是看他們在一個固定周期,對企業資源的利用次數。
應收賬款周轉率=營業收入?平均應收賬款(這個比例越高,說明應收賬款在一個年度里轉化為現金的次數越多,每次拖欠的應收賬款回收速度更快。)
平均應收賬款=(期初應收賬款總額+期末應收賬款總額)?2
存貨周轉率=營業成本?存活平均余額(存貨周轉率反應公司的存貨利用情況,一般來說,存貨周轉率越高,存貨占用的資金越少。)
存貨平均余額=(期初存貨總額+期末存貨總額)?2
固定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固定資產凈值(固定資產周轉率,是衡量廠房和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使用效率的比例。它反應的是企業屬于“輕資產企業”還是“重資產企業”。
總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平均總資產(總資產周轉率是綜合評價企業全部資產經營質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標。總資產周轉率越大,證明同樣數量的資產,產生更多的銷售收入;或者同樣的銷售收入,占用更少的資源。總資產周轉率越大,反應企業管理層資產運用能力越強。)
5,總體分析:
對企業的整體分析,常用的是杜邦分析體系。這套體系由美國杜邦公司開創,通過對凈資產收益率計算式的分解,尋找和挖掘驅動利潤的關鍵因素,是一套實用和高效的財務工具。
如果用一個指標衡量企業的優劣,凈資產收益率(ROE)是首選。ROE=凈利潤?凈資產,表達的是股東每投入一元資本,在某個營業周期能獲取的凈利潤。資本天生是逐利的,這個指標當然越高越好。
當企業的ROE不盡如人意時,或者我們要分析ROE變化的原因,那就要對凈資產收益率進行拆分: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銷售收入x銷售收入/平均總資產x平均總資產/凈資產,約分后還是“凈利潤?凈資產”。
這個分解,將企業投入資本獲取凈利潤的途徑拆分成了三部分:產品凈利潤率(凈利潤?銷售收入)、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總資產)和杠桿系數(平均總資產?凈資產)
這就是和三種模式(茅臺模式、沃爾瑪模式、銀行模式)相對應。杜邦分析體系展示的企業提升凈資產收益率的途徑。一家企業盈利,必然源于這三條道路的某一條或多條:產品凈利潤的提升,總資產周轉率的提高,放大杠桿撬動更多資源投入。
整個杜邦分析體系未涉及現金流量表的因素。因此,杜邦分析的過程,還需要利用現金流量數據去驗證。
C,使用財務數據估值
賽斯·卡拉曼這樣說:“雖然存在許多用于企業價值評估的方法,但我發現只有三種是有用的。一是現金流折現法,計算企業未來可能產生的全部自由現金流折現值,來計算企業價值;第二種是清算法,計算企業變賣全部資產、清償全部負債后,剩余的現金價值;第三種是股市價值法,預測一家企業會在股市上以怎樣的價格進行交易,來評估企業價值。”
1,現金流折現法評估企業價值:
自由現金流,是指企業經營活動流入現金凈額,減去維持現有生意運轉必須的現金投入。(經營現金流入凈額-構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來毛估。)折現,就是將未來的錢折算成今天的價值。
所以,企業的終極價值來源,是能從企業拿走且不影響企業正常運營的現金總和。其他的價值,僅僅是在此基礎上的情緒博弈。實際運用中,投資者通常會逐筆計算出數年的自由現金流,然后將之后年份的自由現金流估算出一個永續價值。最后把數年的現金流及永續價值一起折現,加總得出企業的價值。
這種估值方法,依賴于對企業未來現金流的預測,而預測往往是不準確的,且年增長永續增長或折現假設的細微變化,都會導致計算結果差距巨大。因此,多數適用于食品飲料行業。都只能算是毛估估,僅作為對一個企業內在價值估算的參考值。
2,清算價值估值法:
以企業清算價值來評估企業的價值,是種悲觀的方法。這種估值方法,將投資目標放在市值遠低于企業有形資產賬面凈值的企業。有形資產賬面凈值=總資產-總負債-無形資產-商譽。
一般而言,在大危機的時候,利用廣泛。
3,股市價值法:
是選擇與目標公司具有較強可比性的公司,參照其當前的市盈率、市凈率或收入水平,預測股市參與者會給目標公司什么市盈率、市凈率或收入倍數,再結合企業的凈利潤、凈資產或銷售收入,進行企業價值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