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問題。
1、如果一個孩子沒有立志,沒有奮斗目標,他們就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習,為誰學習。這個問題源自家人生活處事隨意懶散,在生活中本身就缺少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遇到事情容易放棄,也容易繞過。這與家庭的環境、精神狀態有關。要解決這個問題,那么這個家庭環境必須要有一個改善。如果家庭成員對于生活和未來充滿希望和熱情,生活中減少負面的情緒,有一些短期目標總是通過努力,奮斗能夠成功,那么對于孩子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2、如果孩子處于一個嚴厲的家庭環境,對任何事情都會有追究,孩子可能會按要求去做一些事情,成績也會保持一個較好的狀態,但是這并不一定能讓孩子做得更好,走得更遠。高壓容易引起反抗,這種反抗可能在青春期表現得相當突出。如果一個孩子處于一個不民主的家庭環境,處于一個總是委曲求全的環境,固然有些習慣和能力能夠養成,但是孩子的心理成長可能受到挫折,由此會產生依賴于別人的主意,缺少主動進取,自信心容易受到打擊。在有些原則問題上,家長要堅持,孩子自然有所畏懼。而在有些不重要的事情上,家長則要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管理的空間。在高壓環境成長的孩子,在未來的婚姻生活、職業生涯中更容易受挫折。他們可能會以父母的眼光去要求伴侶、同事,而無法做好團隊協作。
3、在孩子小的時候,關鍵的習慣沒有養成。一個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還能影響他們的時候,用一種“溫柔的堅持”態度去要求孩子做到一些事情,他們就會認為這些事情原本如此,應該做到。如果錯過了這個關鍵期,等問題出現以后再來糾正,就比較難。這些習慣包括個人衛生習慣、遵守時間的習慣等。要解決這個問題,家長則需要用正確的溝通方式,幫助孩子重建習慣,培養能力。其實,任何習慣只要堅持一個月即可終身養成,除非家長本身就不具有這方面的能力。
4、學習受挫導致心理受傷,從而產生一些厭學情緒。如果遇到一些不那么高明的老師,可能會讓孩子在學習生活中受到誤解,受到責難,從而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導致一些厭學情緒的出現。厭學將直接導致作業完成困難,學習乏力。如果孩子在學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家長應該理解孩子的心情,并與孩子一起商量以后如何面對的方法。更多的可能是,家長會責難孩子說,你自己沒有做好,其他同學怎么就不像你這樣呢?其實,有時候并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重要的問題是教會孩子如何面對這種挫折。
二、青春期問題。
1、青春期叛逆問題。孩子從小學四、五年級開始,就陸續進入青春期早期。在這個時期,孩子會發現,自己應該擁有自己的想法,而不再想去遵循父母的想法。在小的時候,越是受到管制的孩子,越容易出現反叛,因為這是一個巨大的“精神解放”的必由之路。作為家長,一定要了解這些變化的存在,做到心中有數。
2、青春期會出現溝通困難的問題。這源自孩子在變化,而家長的思想仍然停留在對待小孩子的狀態,必然引發更多的分歧。常見的情況是,家長總是要求孩子做到什么,忽略了孩子已經自我覺醒了,他們開始擁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動指南了。本來這是一個自然而然,值得尊敬的變化,而家長則更容易把一些負面的評價貼到孩子身上,把一個成長過程的現象看成是一個人個人品質的問題,溝通自然無法繼續。孩子永遠都需要賞識,永遠都需要正面的評價,他們才會對自己有信心,才會承擔責任,才會有心情處理好各種困擾!
好家長網新婚孕期交流群: 255897440 | 好家長網幼兒家長交流群: 136887769 |
好家長網小學家長交流群: 179866781 | 好家長網初中家長交流群: 285044977 |
好家長網高中家長交流群:106561750 | 好家長網青春期家長交流群: 2827955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