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轉貼]春暉老年互助社養生系列講座




                      第一集:一 科學養生

    隨著生活條件、醫療條件的不斷改善,人們的平均壽命不斷增長,我們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在我們這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國,老年群體更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社會群體。但由于我們還處在并不發達的社會發展階段,各種社會保障不夠完善,養老方式仍然基本以傳統的居家養老為主,這就不免會帶來許多老年問題。尤其嚴重的是計劃生育一代正在步入成家立業時期,他們一方面要為生活奔波,一方面要同時贍養至少四位老人,很顯然是不可能的。這就必然導致養老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嚴重。

     老年人所面臨的問題雖然很多,但健康和快樂是最重要的兩個問題。

    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安享晚年的前提。但因為種種原因,絕大多數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并不樂觀,老年人的疾病往往呈現以下特點:患病率高、同時患多種疾病、疾病影響嚴重、發病緩慢臨床表現不典型等。

    對于健康問題,老年人普遍是非常重視的,他們不斷搜集各種養生保健知識,不斷嘗試各種養生方法。遺憾的是這些養生保健方法往往很不完善,不成體系,存在很大問題,因此收效并不明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老年人的健康問題,無法真正滿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對于快樂問題,更是人們普遍一籌莫展的問題。子女們為了生活疲于奔命,是不可能經常陪伴在父母身邊的。雖然社會提供了很多解決老年人快樂問題的方法和措施,但毫無疑問這些措施和方法總顯得力不從心,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老年人的快樂問題。

    難道就真的沒有一種方法能夠從跟本上解決老年人的健康和快樂問題嗎?并不是這樣的。目前我們采用的方法都存在極大缺陷,因而無法從跟本上解決健康問題和快樂問題。為了更深入的說明這一點,我們需要首先學習一些基本理論和現代科學知識:

    一   條件論:

    A  在生活中我們所接觸到的任何事物、任何事情都是由條件構成的:比如我們使用的桌子,就由樹木、需求、工人的勞動等等構成;同時,構成桌子的其中任何一個條件,也是由條件構成的,比如樹木就是由陽光、水分、種子、土壤等等構成;同樣的,甚至我們的呼吸、心跳等,也是由條件所構成的;

    B  凡是由條件構成的事物都有一個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這些事物都是由條件構成的,因此只有當條件具足時才會形成,因此都有一個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反過來,任何事物,如果它有一個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那它就一定是由條件所構成的;比如我們突然得了一種病,以前從來沒有,那么無論這種病多么罕見,但它毫無疑問是由條件所構成的。

    C  凡是由條件構成的事物都沒有真實性,沒有自主性,都會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隨著條件的消失而消失;反過來,凡是真實性的事物,必然不依靠其他條件而存在,因而沒有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它是其它事物產生和生存的根本:既然事物是由條件所構成的,它就沒有自主性,也就是說沒有真實性,它會被動的隨著條件的改變而改變,隨著條件的消失而消失;比如我們面前的這杯水,它的其中一個構成條件就是溫度,那么我們只要改變它的這個構成條件,就能改變它的存在形式,溫度降低,它就變成冰,溫度升高,它就變成水蒸氣;同樣的,疾病也是這樣,我們只要知道它的哪怕只是一個構成條件,我們就能改變它。

    二  相對論:相對論是關于時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論,依據研究的對象不同分為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相對論極大的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然的常識性觀念,提出了同時的相對性四維時空彎曲時空等全新的概念。由質能關系知,質量和能量實際是一回事。

    狹義相對論是建立在四維時空基礎上的,四維時空就是由三維空間加上一維時間,四維時空的意義就是時間是第四坐標,它與空間坐標是有聯系的。時間是計量物質、能量、空間變化的一個量,這里所說的變化,也就是事物產生、生存和消亡的過程。由于我們所觀察到的事物都是由條件所構成的,因而都有一個產生、生存和消亡的過程。為了描述這一過程,我們發明了時間,因此,宇宙中并不存在時間這種“東西”,時間僅僅是我們對事物發展過程的感覺。我們知道,對一個過程的感知是因人而異的,處在不同狀態的人對時間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這里舉一個很形象的例子,愛因斯坦在創立狹義相對論后,人們要他簡單的解釋一下什么是相對論,他給人們做了一個比喻:一個男人有戀人陪伴的時候,一個小時就像一分鐘般輕松過去,但如果要讓他坐在熱鍋上一分鐘,時間就可能像一小時一樣的難熬。時間是一種感覺,時間是一種錯覺,它是隨著周圍物質和自己的感覺而變化的。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愛因斯坦所舉的例子,僅僅是不同的情緒狀態,而不是思維狀態。我們的思維有很多狀態,我們現在處在思維衍生狀態中的低級狀態。我們現在的思維狀態有許許多多情緒狀態,不同的情緒狀態雖然對時間有不同的感覺,但總體來說沒有根本區別;然而不同的思維狀態就不一樣了。在不同的思維狀態,對時間的感覺是有天壤之別的。這一點我們將在思維本體學的學習中進行深入探討。我們絕大多數人,因為都處在同樣的思維狀態,因而對時間的感覺是基本一致的,這樣就有了標準時間,比如北京時間;同樣的,其他世界的處在其他思維狀態的人們,自然有他們的標準時間,這兩種標準時間是有巨大差別的;

    我們再來看四維空間的長寬高。毫無疑問,長寬高是長度單位。長度單位的建立是為了描述物質形狀的。長寬高只不過是把長度單位加上了方向性,從而形成了空間,也就是說空間是以物質作為前提的。當我們發明了長度單位來描述物質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在潛意識中認為物質是真實的,因此長度單位建立的前提是物質的真實性。如果物質沒有真實性,那么長度單位也就沒有真實性,空間也就沒有真實性,更進一步說,如果物質與我們的思維有關系,那么長度單位也就自然而然的與我們的思維有關系,空間也就變成了思維的延伸和思維的表現。總體來說,解決空間的前提是解決物質、認識物質,只有在對物質有了科學認識后,才能獲得對空間的科學認識。

    關于物質問題,由于觀測手段的局限性,有很多物質(能量)我們是無法觀測到的,但科學家們還是通過各種觀測和計算證實,暗能量不僅存在,而且在宇宙中占主導地位,它的總量約達到宇宙總量的73%,而宇宙中的暗物質約占23%、普通物質僅約占4%.我們一直以為滿天繁星就已經夠多了,宇宙中還有什么能比得上它們呢?而現在,我們才發現這滿天繁星卻是弱勢群體,剩下的絕大部分都是我們知之甚少或干脆一無所知的,這怎么不讓人感到驚心動魄呢!暗能量和引力之間的角力戰自宇宙誕生起就沒有停止過。在黑洞中心,除了質量、電荷和角動量以外,物質其他特性全部喪失,原子、分子等等都將不復存在!在這種情形下,無法談論黑洞的哪一部分物質,黑洞是一個統一體!為了對物質問題有一個深入的認識,我們下面著重談一下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對物質的認識,現代科學已經獲得了比較大的突破。在微觀領域中,某些物理量的變化是以最小的單位跳躍式進行的,而不是連續的,這個最小的基本單位叫做量子。在量子力學中,微觀世界里, 同一物質表現為兩種最基本的形態,一種是實物態(粒子形態);一種是場態(波的形態)。場是一種最基本的、普遍的物態,是相應的時空連續體,粒子只不過是場的局部凝聚,所以微觀粒子是由波組成的物質此起彼伏、時散時聚,散之伏之表現為場,聚之起之表現為粒子。場是波,粒子則是可以叫作波包的東西。波與波包顯然是對立的統一,波隨時隨處形成波包波包隨時隨處匯入波。物質粒子的存在只不過是場的完美狀態在那個位置的擾動,幾乎可以說僅僅是一點瑕疵 我們也可以把波比喻為廣闊的沙漠,而物體、粒子就象沙漠里大大小小的沙丘,沙漠隨時隨地形成沙丘,而沙丘隨時隨地匯入沙漠。還可以把場比喻為海洋,物體、粒子就象海洋中大大小小的浪花。海洋隨時隨處產生浪花,浪花隨時隨處匯入海洋。我們可以理解愛因斯坦的話,物質是幻覺,因為我們根本找不到組成物質的實體性的基本粒子。也就是說,物質其實就是一層一層的由無限個層次假合起來的幻象。用量子力學的話說,物質就是波動,所以一切物質都不存在,所存在的,只是意識。一切物質都是以意識的形態存在的,海森堡測不準原理認為,在一個量子力學系統中,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它的動量不可被同時確定。精確地知道其中一個變量的同時,必定會更不精確地知道另外一個變量。?無論用什么方法,你都必定要同那個物體發生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總是會給你所力求測定的那種性質本身帶來一些變化。換句話說,在了解某種事物時會由于了解它那個動作本身而使那種事物發生改變,從而使原對象的體系進入一個新的狀態量,因此,歸根結蒂,你根本沒有精確地了解到這種事物。

    物質只是能量的聚集,能量是物質的釋放,質能方程(E=mc2)說明了物質無中生有的原理。能量與質量是等同的狀態,就如同水與冰,在不斷轉變互相替換。反離子,虛粒子在瞬間產生又瞬間消失。當我們捕捉到它時,才出現穩定的粒子狀態,

    所有的粒子都是波,而所有的波都是粒子。核心秘密出現了:更加清楚地說,一個電子在你沒有去看它的時候,它是一個球狀波。或者再更加清楚地說,一個電子以球狀波的虛無的形式存在于宇宙中的任何地方(注意:你、我、石頭、玫瑰花瓣、清風,都是由電子組成的)。一旦你去看它了,它就瞬間成為了一個實在的東西——確定為一個實在的點粒子,即由虛無成為物質。

    答案是,是你“逼著”它成為實在東西的。沒有你的存在,宇宙中任何一個物質都是沒有介質的虛無的波。而且,因為有了你的存在,任何的虛無都必須成為實在。這里涉及思維的作用,思維和物質的關系,因此我們就必須研究我們的思維。

   在量子論中沒有外部世界之分,我們和客觀世界天人合一,融和成為一體,我們和觀測物互相影響,使得測量行為成為一種難以把握的手段。在量子世界,一個電子并沒有什么“客觀動量”,我們能談論的,只有它的“測量動量”,而這又和我們的測量手段密切相關。量子革命牽涉到我們世界觀根本變革,以及我們對于宇宙認識方法。在量子論中觀測者是和外部宇宙結合在一起的,它們之間現在已經沒有明確的分界線,是一個整體。在經典理論中,我們脫離一個絕對客觀的外部世界而存在,我們也許不了解這個世界的某些因素,但這不影響其客觀性。正如我們的史話在前面一再提醒各位的那樣,量子論革命的破壞力是相當驚人的。在概率解釋不確定性原理互補原理這三大核心原理中,前兩者摧毀了經典世界因果性,互補原理和不確定原理又合力搗毀了世界的客觀性實在性。哥本哈根解釋的基本內容,全都圍繞著三大核心原理而展開。我們在前面已經說到,首先,不確定性原理限制了我們對微觀事物認識的極限,而這個極限也就是具有物理意義的一切。其次,因為存在著觀測者對于被觀測物的不可避免的擾動,現在主體和客體世界必須被理解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沒有一個孤立地存在于客觀世界的"事物"(being),事實上一個純粹的客觀世界是沒有的,任何事物都只有結合一個特定的觀測手段,才談得上具體意義。對象所表現出的形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的觀察方法。對同一個對象來說,這些表現形態可能是互相排斥的,但必須被同時用于這個對象的描述中,也就是互補原理。 最后,因為我們的觀測給事物帶來各種原則上不可預測的擾動,量子世界的本質是"隨機性"。傳統觀念中的嚴格因果關系量子世界不存在的,必須以一種統計性的解釋來取而代之,波函數ψ就是一種統計,它的平方代表了粒子在某處出現的概率。當我們說"電子出現在x處"時,我們并不知道這個事件的"原因"是什么,它是一個完全隨機的過程,沒有因果關系。事實上,不存在"電子"這個東西只存在"我們與電子之間的觀測關系"玻爾認為,當沒有觀測的時候,不存在一個客觀獨立的世界。所謂“實在”只有和觀測手段連起來講才有意義。在觀測之前,并沒有“兩個粒子”,而只有“一個粒子”,直到我們觀測了A或者B,兩個粒子才變成真實,變成客觀獨立的存在。但在那以前,它們仍然是互相聯系的一個虛無整體。并不存在什么超光速的信號,兩個遙遠的粒子只有到觀測的時候才同時出現在宇宙中,它們本是協調的一體,之間無需傳遞什么信號。其實是這個系統沒有實在性,而不是沒有定域性。

    四  宇宙的生成:我們現在可見的物質世界在其生成之前,整個宇宙空無一物,但你不要認為這里的空無一物是什么都沒有。我們之所以看不到物質現象的宇宙,那是因為我們的觀測手段達不到。我們的觀測儀器總體上來說僅僅是我們眼耳鼻舌等感覺器官的延伸,因而我們能觀測到的物質僅僅只是整個物質世界的冰山一角,絕大多數物質我們是觀測不到的。根據量子力學和條件論,我們現在的世界雖然紛繁復雜,千姿百態,但它卻是虛幻不實的,虛幻的東西一定來源于真實,就象空中的云朵雖然千變萬化,形態各異,但毫無疑問都是水蒸氣的不同表現形式。我們把形成我們這個宇宙的那種根本物質(能量)暫時稱作根本能量或根本物質(物質和能量僅僅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根據條件論,這種根本能量是不依靠任何條件而存在的,因為依靠其他條件而存在的事物都是不真實的,都是沒有自主性的,都將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都將隨著條件的消失而消失。

    五  心物一體論:

    心物是不是一體,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角度進行論證:

     A  通過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學習我們知道物質是一種錯覺,那么這些錯覺一定不是憑空而來的,它一定來源于一個真實的東西,就像空中的云朵雖然是虛幻的,但水蒸氣卻是真實的;大海的浪花雖然是虛幻的,但海水是真實的,因此我們虛幻的物質世界一定來源于一個真實的東西,那個真實的東西在物質沒有生成前就存在,而且永遠不會消失,因為只有幻覺才會消失,真實的東西是不可能消失的,它最多不過是改變一下存在形式而已。這就是說在宇宙生成之前的那種根本能量是真實的,是永遠存在而且永遠不可能消失的,正是它形成了我們現在這個虛幻的千變萬化的世界。

    既然物質的世界是虛幻的,那么我們不僅要問:我們的身體也是物質,當然我們的身體也是虛幻的,但我們的思維毫無疑問是真實的,難道我們真實的思維是由虛幻的東西產生的嗎?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畫出來的餅是不可能充饑的。那么唯一的答案就是我們的思維是由物質生成之前的根本能量產生。

    在以上推理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推理的前提是使用我們現在思維狀態的特征來進行推理的,也就是說我們在推理中已經前提性地默認了心物是對立的。通過一般人的這種思維模式我們推導出思維是由根本能量產生的。這里有一個產生與被產生的關系,還不是心物一體,這一點我們下面還要談。

    B  根據條件論,凡是由條件構成的事物都是不真實的,在狹義相對論中我們知道我們的四維時空是由長寬高和時間這幾個條件構成的,同時在量子力學中我們知道我們和物質世界是互為條件,共同存在的,我們不可能對立于物質世界而形成主觀的觀測者和客觀的被觀測者,也就是說物質世界同樣是由條件構成的。正是因為物質世界是由條件構成的,因而是不真實的,是虛幻的。這種不真實的東西只能由真實的東西產生,這種真實的東西就是上面談到的根本能量。根據上面的論述,我們真實的思想只能來源于真實的根本能量。我們的思想既然是由根本能量產生的,那么也就是說我們的思想是條件產生的,那么根據條件論,我們的思想就是虛幻的、不真實的,也就是說我們大家都是虛幻的、不真實的,毫無疑問這是不可能的。那么唯一的解釋就是我們和根本能量是一體的,是一體兩面的,而不是生成與被生成。

    C  實證驗證:任何理論,必須通過嚴格的實驗進行驗證才能成為科學的理論。以后我們將為大家提供嚴格的完整的可操作的實證體系,讓大家能夠通過自己的實證親自去驗證心物一體。從而真正認識到我們現在所處的思維狀態是一個存在著嚴重問題的低級思維狀態,它嚴重障礙了我們對世界、對生命、對健康等的科學認識。

    總之,我們通常人在通常的思維中,總是跟著感覺走,總是習慣的想當然的把心(思維)定義為一種功能,而這種啊功能一定是物質產生的,就像鋒利是由寶劍產生的一樣。通過以上論證和實證驗證,我們看到心物是一體的,思維和能量是一體兩面的,思想就是思想者本身,因此以后我們在談到“心(思維)”的時候,這個概念是包含能量在內的心物一體的心,而不是心物對立的心。為了對我們的思維有一個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我們接下來詳細談一下思維本體學。

    六 思維本體學

    千百年來,人們總在爭論一個問題:是心生成物,還是物生成心?對于這個問題,人們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十八羅漢亂點頭,不知哪個是真神。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人們在研究這個問題時總是不由自主的加進去一個條件,那就是自己思維正常。然而正是這一點發生了錯誤,因為我們絕大多數人都處在思維的低級狀態。這是一種存在嚴重問題的思維狀態,在這種思維狀態是不可能對世界有一個正確的觀察的。但為什么我們總覺得我們是正常的呢?這是因為大家都處在同一種病理思維狀態,都有著同樣的病,結果彼此就認為都是正常的。這就好像一群生活在一個孤島上與世隔絕的一群人,他們都長著一只眼睛,因此他們會認為長著一只眼睛的人是正常的。有一天一個人突然漂流到這個海島上,他們會驚奇的發現這個人竟然長著兩只眼睛,于是大家就像發現了怪物一樣奔走相告,都來圍觀這個長著兩只眼睛的怪物。我們就是這樣,因為長期共同生活在一種習以為常的想當然的錯誤中,往往會把那種錯誤當做正常,而不知道反思,并因此而享受錯誤、使用錯誤,從而無法對這個世界有一個正確的科學的觀察,因此我們要想對世界有一個科學的認識,我們就首先要保證我們思維正常,也就是說我們不能處在錯誤的思維狀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了解思維本體學。

    思維本體學通過一套嚴格的實證體系,讓每個人都能親自看到我們的整個思維狀態。我們的思維狀態分為思維的根本狀態和思維的衍生狀態,思維的衍生狀態又分為高級狀態和低級狀態,我們現在處在思維衍生狀態的低級狀態,這個狀態包含了許多情緒狀態,比如喜、怒、憂、思、悲、恐等等。根據不同特征,我們還可以把思維衍生狀態中的高級狀態和低級狀態分為更多的次級狀態。

    在思維的根本狀態你將親自體驗心物一體的境界。當我們從思維的根本狀態進入思維的衍生狀態時,會一下子升起一種心力,我們稱之為“心動”,當然這里的心動并不是通常所說的念頭動,而是一種力量,能夠發起作用的那種力量,舉例來說你現在在思考一千年以前的某個街頭,兩個人在你死我活的打架,這時候你雖然看到那兩個人處在極度憤怒中,但此時的你絲毫不會升起憤怒;如果其中一個人就是你,而且就是現在你們在打架,那么你一定會極其憤怒,這就是心力,它讓概念成為現實,它讓抽象成為具體。這一點將來你親自從思維根本狀態出來的時候會一下子體驗的非常真切。

    隨著心力的產生,緊接著就會產生第一個念頭“我”。在這里你會問:“難道思維的根本狀態沒有思維嗎?難道我們平時說的我,僅僅只是一個念頭嗎?如果是這樣,我們豈不成了虛無嗎?”需要說明的是在思維的根本狀態不但有思維,而且非常活潑、非常清晰,只不過沒有念頭。我們平常人因為生活在念頭和思維一體化的狀態,因而無法分清哪是思維根本狀態的思維,哪是念頭。那么什么是念頭呢?念頭是條件形成的,它必須以從思維根本狀態出來時升起的那個心力作為存在的前提,同時這些念頭的內容和作用是思維根本狀態所沒有的。比如“我”這個念頭,在思維的根本狀態并沒有這個念頭,但不等于沒有真實的你。隨著“我”這個念頭的產生,緊接著就會產生與之相對立的“他”這個念頭。當然這里的“他”并不專指男子,而是一種與我這個念頭對立的念頭。隨后就會出現其他一對一對互相對立的念頭,比如“喜歡”與“厭惡”等等。非常奇怪的是這里出現的念頭一定是一對一對互相對立的,而且一定是前一個念頭所指向的方向一定是思維根本狀態,后一個念頭所指向的方向一定是與之相反的背離思維根本狀態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在這里因為有了“我”這種觀念,因而我們總是執著于某一點是自己,無法再做到一切都是自己,從而把其他的歸為相對立的“他”,于是就產生了我與外界的對立,也就是心物的對立。但毫無疑問這僅僅是錯覺。就像大海的水,它保持風平浪靜的時候是大海,它波濤洶涌的時候也是大海。在思維的衍生狀態,當思維進入衍生狀態的同時,能量同步同時的進入能量的衍生狀態也就是物質狀態,心物保持著嚴格的絕對的同時同步的一體化狀態,二者是一不是二。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們的思維處于相對立的觀念中,因而相應的這時候的物質的世界同樣處于互相對立的兩種狀態,有正有反、有虛有實、有陰有陽、有向內力有向外力等等。

    總之,思維進入衍生狀態后,因為心物是一體的,因而根本能量也同時進入能量的衍生狀態也就是我們現在的物質狀態,同時由于我們在“我”這種觀念的支配下,形成了以某一點物質作為自己的錯覺,從而產生了物我的對立。

    在這里,“我”這種觀念,加上思維根本狀態的思維以及從思維根本狀態出來時升起的那種心力,這三個條件構成了我們的思維本體,而一切與“我”這種觀念所對立的境界,就構成了思維的觀察對象。思維衍生狀態的思維是由思維的本體和思維的觀察對象構成。注意這些概念,以后我們在談到實證體系也就是試驗方法的時候會經常用到。

    通過嚴格的實驗實證體系,我們把構成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的條件一一剝離,然后就進入了思維的根本狀態。思維根本狀態是不依任何條件而存在的,也就是說它是獨條件的,自己就是自己存在的條件,這一特征和根本能量是一樣的,都是獨條件的,都是無條件的,都是真實的。如果按照我們現在的思維,心物是對立的,那么應該是根本能量生成思維的根本狀態或者思維的根本狀態生成根本能量。無論誰生成誰,那么被生成的都是虛幻的,這樣要么根本能量是虛幻的,或者根本狀態是虛幻的。如果根本能量是虛幻的,那么我們的世界從何而來,因為純粹思想層面的思維是不可能生成任何東西的;如果思維根本狀態是虛幻的,那么我們現在的思維從何而來。很顯然這種推理是根本錯誤的,錯誤的原因就是我們處在現在這種錯誤的思維狀態,我們在使用錯覺的思維進行推導。這就像在動物的眼里人未必就是人。由此可見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危害有多大。在這里需要詳細談一下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談一下現在這種思維衍生狀態中的低級狀態的特征。從思維根本狀態出來后,思維衍生狀態誕生,能量衍生狀態誕生,于是過程產生,于是時間產生,于是我們受時間的束縛,對于未來和過去,我們必須依靠推理才能夠有所了解,更何況還有物質的間隔等等,這一切都迫使我們不得不展開聯想,于是我們就脫離了思維衍生狀態的高級狀態,脫離抽象,進入具體化的連續的思維中,我們的思維開始和具體的人、事、物糾纏不清,同時我們更加嚴重的把某一點作為自己,并形成習慣、形成連續,無法打破,以我為中心的觀念更加強烈,導致我們不斷地和外界發生作用,產生干擾,于是出現了許多問題,包括思想上的和物質上的,比如精神上的和身體上的問題。因此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身體的健康和精神的解放,必須從思維上下功夫,如果我們對自己的思維狀態一片茫然,我們是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健康和快樂問題的。 

    通過對以上科學知識的學習,我們認識到我們生活在多么嚴重的習以為常的錯覺中,這種錯覺、這種錯誤不僅僅影響到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同樣嚴重的影響著我們對健康、對快樂甚至對生命的認識,從而導致我們無法獲得健康快樂的生活,無法獲得生命的超越。接下來,我們將給大家講解完整的思維本體學實證體系,希望大家通過嚴格的實證,能夠全面認識自己的思維狀態,并善于通過調整自己的思維狀態,從根本上解決健康和快樂的問題,最終獲得生命的超越!

    



春暉老年互助社養生系列講座  

第二集:二  科學實證



        上一期我們系統學習了思維本體學養生基本理論。本期我們將學習實證操作。沒有科學理論指導的實踐必然是盲目的實踐,因此如果對上期所學內容還不甚了解的同志,請在學習本期內容之前先重溫一下上期內容。

        本期我們將為大家介紹一整套系統的操作性很強的實證體系,希望大家能夠通過自己的親自操作,改變自己的思維狀態,并因而從根本上解決健康問題以及其他問題。

    為了能夠更快、更準確地掌握整個實證體系,我們需要首先明確一些基本概念:

    一  思維衍生狀態的低級階段(狀態):這是我們現在所處的思維狀態。它主要表現為明顯的心物對立的錯覺和思維的相續性等;與這種思維狀態一體的物質狀態是我們的身體和我們所處的外部世界;

    二  思維衍生狀態的高級階段(狀態):在這種思維狀態,我們現在的思維相續性將會被打斷,念頭與念頭之間將出現距離。這些念頭是對這種思維狀態的破壞,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處在這個思維狀態的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想出許多解決方法,根據解決方法的不同我們將處于不同的物質世界;

    三  過渡階段(狀態):在思維衍生狀態的低級階段和高級階段之間,有一個明顯的過渡階段,其特征是:

      a  念頭的相續性被打斷,但念頭之間并沒有出現顯著的距離;

      b  這些念頭彼此之間沒有邏輯關聯性,各自獨立:

      c  它們的出現能夠被你輕松發現,發現的同時,這些念頭會立刻自動消失,無法展開相續;

      d  這個過渡狀態不穩定,容易被外界因素所破壞;

    四  思維的根本狀態:在上一期的學習中我們知道思維的衍生狀態是由條件構成的,而思維的根本狀態卻不是由條件所構成的,是無條件的,因而是思維的根本狀態,是真實的,是無法被破壞的,是無生無滅的;我們常說:刀不可以自傷,光不可以自照。指的就是思維的根本狀態。

    接下來我們學習實證體系。因為許多人有這樣那樣的疾病,有迫切的健康方面的需求,因此我們把實證體系按照養生的需要分為兩步:

    第一步 從思維衍生狀態的低級階段進入思維衍生狀態的高級階段;這一步的完成將從根本上解決健康問題;

    第二步  從思維衍生狀態回歸思維根本狀態;這一步的完成將使我們從根本上解決時間、物質、空間等等問題,從而讓我們過上真實的、快樂的、美好的能夠自主的人生。

第一步

       從思維衍生狀態的低級階段進入思維衍生狀態的的高級階段


    進入思維衍生狀態高級階段的方法:


    我們現在處在思維衍生狀態的低級階段,在這種思維狀態,我們總是習慣于和不得不把世界分為自己和外部世界,也就是心物對立的世界。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實證將從心和物兩方面入手,也就是從思維和物質世界兩方面入手:

       A 從物質世界入手,通過改變物質世界達到改變思維狀態:

    為了達到改變物質世界的目的,我們首先要對物質世界有一個了解。在上一期學習中我們知道物質世界的其中一個構成條件就是我們的思維,因此無限大的宇宙和無限小的原子,它們有共同的本質和運動特征,也就是說物質世界沒有大與小、遠與近、內與外的區別,因為這些觀念、這些感覺的本質都是思維,都是我們處在這種低級思維狀態的低級錯誤、低級錯覺。

    正是因為物質世界具有這些特征,因此我們改變物質世界只需改變其中一點就可以完成對自己所處的物質世界的整體改變,并因此而完成對思維狀態的改變。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從這個物質世界中選擇一個比較容易突破、比較容易操作的突破口。在這里我們選擇身體作為突破口,因為身體與我們關系最為密切、最為熟悉,同時最為精密、最為脆弱,因而也最容易改變、最具有可操作性。

    在選擇身體作為突破口后,同樣的道理我們并不是直接在身體的整體上下功夫,而是從身體上選擇一個最容易改變的一點作為突破口,從而達到一點突破,整體改變的效果。在這里我們選擇手和呼吸作為突破口,因為手和心關聯最為緊密,俗話說:心靈手巧、得心應手等;同樣的,我們的呼吸和思維的關聯也是非常緊密的,也就是說思維是呼吸的一個構成條件,比如我們緊張、高興、生氣的時候,這些情緒狀態(情緒狀態是思維狀態的表現和特征)改變的同時我們的呼吸都會同步的發生改變,物質和思維是一體的,物質狀態的功能性改變是和思維狀態的情緒性改變一體的,二者是嚴格的一一對應的關系,是一體兩面的關系。下面我們詳細談談怎樣通過觀察手的感覺和觀察呼吸的變化來改變身體這種物質的狀態,從而改變情緒狀態甚至思維狀態:

    1   觀察手上感覺的變化在這里我們選擇手的麻脹熱等感覺作為突破口,通過改變身體這種物質的功能狀態達到改變思維狀態(因為二者是一體的),從而完成思維狀態的改變。需要注意的是:

    手的麻脹熱等感覺的改變是和情緒狀態的改變相關聯的

    手和身體存在感的消失是和思維狀態相關聯的

    思維狀態和物質(身體)的存在(錯覺)是一體的,而該思維狀態下的情緒狀態和該思維狀態對應的物質狀態的功能是一體的;情緒狀態的改變將有利于我們進一步完成對身體的根本改變和思維狀態的改變。

    在觀察手的麻脹熱和手的存在感的時候,要注意保持專注。

    我們大多數人因為生活和工作比較繁忙,因此不可能一下子靜下來,而如果靜不下來,就無法真正專注地觀察手,就無法通過改變物質狀態達到改變思維狀態的目的。為了讓實證變得輕松、愉快、迅速,我們就必須研究我們現在所處的思維狀態的情緒特征。

    現在思維狀態的特征和情緒狀態的特征:

    現在思維狀態的特征:

    A  總是執著于某一點是自己,并把其他的作為對立的方面,從而把世界分為觀察者(心)和被觀察者(物);這個特征是由從思維根本狀態出來時陡然升起的執著心力和緊跟其后的對立分別念頭導致的,這個特征即使在思維衍生狀態的高級階段也是有的,只不過比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表現的較為微弱;

    B  因為受時間、空間、物質的束縛,因此思維必須展開聯想,從而形成相續思惟,思維的相續性是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所特有的;這些相續性念頭總是和具體的人事物等等結合在一起,后一個念頭往往總是建立在前一個念頭基礎上,從而形成因果邏輯鏈條;

    C  心物對立的觀念和相續思維形成思維的熟悉化、習慣性,并被這種思維模式牢牢束縛,從而產生許多身心方面的健康問題甚至生死問題,并無法對世界形成直觀的正確的認識;

    現在情緒狀態的特征:

      A  以動為主的情緒狀態:我們現在的情緒狀態雖然有很多,但總體上分為動和靜兩種狀態,并以動為主,這一點是我們思維根本狀態恒動特征的表現;即使身體處于靜止甚至睡眠的時候,我們的思維也并沒有停止下來,這時候我們的思維在感受身體的靜止狀態;

      B  情緒狀態的物極必反:動和靜兩種情緒狀態會向著對立面轉化,從而表現為靜極生動和動極生靜;

    C  永不厭倦的尋求感興趣的刺激點并對這些刺激點形成專注以及專注的非恒定性:這也是A特征的表現,這種特征迫使我們不斷尋求刺激,不斷尋求興趣點,更為嚴重的是由于受這種情緒特征的束縛,我們會產生審美疲勞,從而把幸福建立在尋求刺激的情緒特征上。由于這種專注的非恒定性及外界事物的非真實性、變動性,因而我們會因為興趣點的喪失而處于痛苦中;真正的快樂是不可能建立在這種情緒特征上的,然而我們絕大多數人卻并非如此,因而往往處于無法自主的痛苦中;這種思維特征客觀地決定了我們不得不總是生活在希望和失望中;

    D  戀舊和依賴心理:上面我們提到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有執著某一點為自己的特征,這種執著形成習慣后,我們會對自己熟悉的事物打上“我”的烙印,從而執以為己,比如“這是我的”、“那是我的”等;我們并因此而對這些事物形成依賴心理,無法從根本上擺脫這種心理影響;

    我們需要深入了解并牢牢掌握自己的思維特征和情緒特征,因為在以后的實證中我們將經常用到。我們的實證是要跳出這些思維特征和情緒特征的,因此如果不能因勢利導的應用這些特征,我們就會因為違背這些思維習慣和情緒習慣而使整個實證變得極其艱難;反過來,要想讓實證變成輕松實證和快樂實證,就必須充分利用現在思維狀態的思維特征和情緒特,比如對手的觀察,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些特征,就能在手的觀察上輕松地獲得很大突破:

    我們現在靜靜地坐下來,但因為剛從煩亂的生活中出來因而思維非常混亂,雜念紛飛,無法專注地觀察手的感覺。這時候就要順應此時思維狀態的動的特征,因勢利導,觀察手的細微的動作。你可以讓手指微微的移動,觀想寫毛筆字、畫畫等都可以。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慢慢地小幅度的運動,保持心的平靜、柔軟、美好。這樣觀想一段時間,心就會平靜很多,你會感到這時候手指的運動已經變得多余了,已經不想再動了。這時候就要順其自然地讓手停下來,不要再動,僅僅只在心中繼續專注地觀想手的運動。漸漸地,你終于能夠非常專注地在心中觀想手的運動,再也不會走神了。就這樣,繼續在心中默默地觀想手的重復運動,越慢越好,你將覺得這種觀察多么美好,你將非常享受這種觀察,在不知不覺中你將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你將徹底擺脫身體上的任何感覺,哪怕是癌癥的疼痛,這時候也將無影無蹤。時間將變得飛一樣的快,你會不動不搖地一坐就是七八個小時。

        2   觀察呼吸變化通過改變呼吸狀態調整情緒狀態,進而改變思維狀態。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呼吸也是由條件構成的。它的其中一個構成條件就是我們的思維和情緒,比如受到突然驚嚇你會一下子呼吸急促,同樣的當你看到魂牽夢繞的心上人時,你的呼吸也會發生改變;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呼吸狀態的改變是和情緒狀態的改變一 一對應的,而呼吸的消失是和思維狀態的改變一體的,因此如果我們要想消滅呼吸,我們就必須改變思維狀態,而不僅僅是改變情緒狀態,但情緒狀態的改變有利于我們進一步改變思維狀態。這里我們先談一下怎樣改變情緒狀態,為觀察呼吸、改變呼吸狀態并達到最終消滅呼吸打下基礎:

    我們身體上有許許多多肌肉群,這些肌肉群所處的狀態是和情緒狀態一一對應的,是一體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調整這些肌肉群的狀態達到改變情緒狀態的目的。

    在這里我們使用的方法是放松這些肌肉群,讓它們不再緊張,讓它們失去功能,處于深層次的放松狀態,根據心物一體理論,我們的情緒就能因之而處于與之相應的深層次的靜中,從而為進一步改變現在的思維狀態打下基礎。

    在放松這些肌肉群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不同的肌肉群往往和不同的情緒狀態相關聯。因此你要首先判斷你現在處在什么樣的情緒狀態,而這時候你身體的哪些肌肉群處于相應的反應中,你需要做的就是仔細地觀察這些肌肉群的狀態,然后放松、放松、再放松,如此反反復復地放松,直到這些肌肉群再也無法緊張,再也無法功能化,這時候你的情緒就會恢復平靜。舉例來說:你剛剛和別人吵了一架,現在還很生氣,那么你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先慢慢坐下來,清楚的知道自己現在還處于生氣中,然后你開始觀察生氣的特征,觀察身體上哪些肌肉群處于與生氣這種情緒相應的緊張狀態,然后慢慢地放松、再放松、反反復復的放松,直到這些肌肉群再也不緊張了,而處于極度舒緩狀態。這時候你將體驗到物質的身體在改變狀態后,思維的情緒狀態是怎樣相應地改變的;

    在觀察呼吸的時候,要注意是觀察呼吸,而不是干擾呼吸;同時要注意呼吸僅僅是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所特有的一種物質現象,當我們跳出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我們是不需要呼吸的,因此不要過分在意呼吸,這樣你就不會因為太重視而太緊張。

    觀察呼吸的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項:觀察呼吸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呼吸是條件構成的,我們只要掌握了呼吸的構成條件,就能改變呼吸甚至消滅呼吸。這樣你自然就會把重點放在改變呼吸的構成條件上,而不是干擾呼吸。

    呼吸作為一種運動,有以下運動過程:空氣通過鼻端,在這里產生溫度的冷暖、氣流的強弱等感覺;同時出現鼻翼輔助呼吸的張合運動;胸腔輔助呼吸的舒張和收縮運動;腹部輔助呼吸的起伏運動;另外還有呼吸的頻率等等。在這里無論觀察呼吸過程的任何一個部分都可以,關鍵是要把注意力放在改變呼吸的構成條件上。

    總之,無論觀察手的變化還是觀察呼吸的變化,我們都能通過改變物質的一點達到改變物質的整體,因為在這里局部就是整體、小就是大,無限大的宇宙和無限小的原子是一體的。并進一步通過改變物質狀態實現改變思維狀態的目的,這完全是因為心物是一體的。

    這里有必要說明一點:處于同一思維狀態的人們必然擁有同樣的物質世界,也就是說他們之所以擁有共同的物質世界,那是因為他們處在共同的思維狀態。當我們改變自己的思維狀態后,我們將進入和改變后的思維狀態相對應的物質世界,也就是說你不可能因為自己的思維狀態改變了從而改變了現在的物質世界,因為現在的物質世界是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們共同的思維狀態一體的,你只能改變自己所處的思維狀態,進入其他思維狀態的人們所擁有的世界。

    通過改變物質狀態來改變思維狀態,在具體操作中越到高級階段越不容易操作,為了讓可操作性更強,我們在這里僅僅讓物質的改變達到酥暖狀態就不再繼續向前走,而是轉向直接改變思維狀態,這樣可操作性比較強,不會出現問題。

    在改變身體的物質狀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1  在改變身體的物質狀態的觀察中,極易引發酥暖。同時由于現在這種思維狀態只有動和靜兩種基本狀態,而且這兩種狀態極容易出現靜極生動和動極生靜的無法控制的極變現象,因此酥暖產生后極容易向思維的混亂狀態轉化,這時候你的思緒無法控制的多起來、亂起來,同時你將失去酥暖狀態。但因為酥暖是一種極其美好的感覺,因此許多人在這時候往往會控制不住地追求這種境界,從而出現燥熱、汗出等厭坐狀態的癥狀。這時候最需要做的就是一定要在理論上明白心物是一體的,酥暖這種物質狀態是在思維發展到穩定的高度的靜的狀態,并由靜的狀態向思維衍生狀態的高級狀態過渡的過程中才會出現的。一旦當思維退下來,重新進入相續性思維的煩亂狀態,你是不可能得到這種物質境界的,因此一定要在思維上下功夫,不要過分追求美好的物質狀態,要不然就會適得其反,出現很多病理癥狀。當酥暖產生的時候,一定不要驚喜于這種物質的幻覺,要不斷地放下、再放下,專注地觀察它,讓思維向更高層次的專注發展。一旦因為喜悅、因為追求而出現無法控制的散亂,就要馬上停止,做一些適度運動,目的是順應此時思維狀態的改變,防止產生問題。

    2  關于氣功:前些年氣功很熱,許多人都有過氣功方面的訓練。由于氣功也是在身體的感覺上下功夫,因此極容易產生一些美好的境界,從而引起癡迷,無法自拔,因而出現一些問題。在這里需要對氣功有一個整體的科學的認識,以避免一些嚴重問題的產生。

    氣功,顧名思義是在氣上用功。《黃帝內經》曰:意者氣也。這就告訴我們“意”這種思維狀態和“氣”這種物質狀態是一一對應的,是一體兩面的。所謂意,就是相續性思維,指的就是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意有動和靜兩種狀態,氣功就是在這兩種狀態用功的。前面我們談到“意”這種思維的相續狀態極容易發生動極生靜和靜極生動的無法控制的極變現象,因此所有的氣功,最終都一定會出現問題的,除非是跳出現在這種思維狀態,從而跳出氣這種物質狀態。

    因此對于氣功我們要有以下基本認識:

    (1)氣功是一種低層次的改變物質狀態的方法;

         (2)  氣功是在思維的低層次狀態下功夫,因而是低層次的;

    (3)因為物質是一種錯覺,因此氣功是在錯覺上用功,是跟著錯覺走;

    (4)現在這種思維狀態存在動和靜兩種情緒狀態,二者是互相轉化,動極生靜和靜極生動這種極化現象是無法控制的一種必然反應,這就導致氣功到了一定階段必然會發生無法控制的嚴重問題,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跳出現在這種思維狀態;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氣功在改變人體物質狀態方面積累了很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如果能夠科學分析,善加利用,那么對于通過改變物質狀態達到改變思維狀態這種方法而言是有一定借鑒意義的。

          B   直接改變思維狀態:

    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法實現對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的直接改變:

    第一種方法  破壞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的特征和構成條件,從而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

    第二種方法  與高層次思維狀態的特征相應,從而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

    第一種方法屬于“”,破除舊的;第二種方法屬于“”,樹立新的。一破一立,我們就進入了高層次思維狀態。下面我們詳細談談這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破除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的特征和構成條件

    我們現在這個思維狀態有一個最大的特征,那就是容易展開聯想,也就是相續性思維。這種思維的相續性特質決定了思維的其他特征,比如各種情緒狀態、睡眠狀態等等,同時會產生與這種思維狀態相應的身體方面的特征,比如身體的各種感覺(包括身體的存在感)甚至呼吸;當我們解決了思維的這種相續性特質,我們將擺脫各種情緒特征、部分疾病、睡眠和呼吸等等;舉例來說:

    睡眠是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所特有的,我們經常采用破除睡眠的方法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這種方法要求我們要非常專注地睡眠的整個過程,觀察睡眠過程中的極其微小的思維變化過程。我們知道:睡眠也是由條件構成的,它的其中一個構成條件就是不對任何事物形成專注而處于完全的放松狀態。在這里我們正是通過破壞睡眠的這個構成條件而達到破除睡眠的目的。如果在這里我們采用轉移注意力等方法來破除睡眠,我們將得到失眠的結果,而無法跳出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比如得了相思病的人,他們的相思雖然也能專注,也能破壞睡眠的這個構成條件,但他們只能得到失眠的結果。因為他們的相思仍然是一種相續性思維。也就是說我們所采用的破壞睡眠構成條件的方法(這里是專注)必須建立在非邏輯、非相續的基礎上。在這里我們僅僅是非常警覺地客觀地觀察睡眠的微小變化,沒有加入任何個人的主觀邏輯思維,尤其重要的是在這里我們的觀察對象(打瞌睡)是我們需要破除的對象,因而你將看到以下原理:

    我們現在的思維是由條件構成的,它由思維的本體和思維的觀察對象構成,我們只要破壞了它的構成條件就能破壞現在這種思維狀態,從而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這里我們所采用的觀察睡眠的方法正是如此。睡眠是我們的觀察對象,是現在思維狀態的一個構成條件,我們專注地觀察它的過程既是破壞睡眠構成條件的過程,同時也是破壞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構成條件的過程。一種方法同時達到兩種效果,但用的卻是同一個原理,因此觀察睡眠是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的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如果我們對這個方法能夠熟悉,我們將很輕松地進入思維的高層次狀態。

    怎樣觀察睡眠呢?首先讓自己保持一個舒適的放松的打瞌睡姿勢,一般情況下不要躺著,因為躺著極容易徹底睡過去,因此最好是坐著打瞌睡,但不要一上來就讓身體處于端端正正的緊繃狀態。一定要明白我們是不可能一下子從極為煩亂的思維狀態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的,這中間我們必須經歷一個入靜的過程。靜是我們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的基礎和必經之路。因此我們要保持一個放松入靜的打瞌睡姿勢。然后觀察你是怎樣入靜的?然后瞌睡是怎樣慢慢襲擾過來的?要對入靜和瞌睡到來的整個過程,哪怕是其中極其微小的變化都要清清楚楚、高度警惕,絕對不能放走任何一個細節,也就是說這里的靜是專注的靜,而不是催眠的非專注的靜。

    如果你的入靜是建立在完全放松和非專注的基礎上,那么你將進入昏沉甚至睡眠;

    如果你的入靜是建立在專注的放松和專注于入靜的微細變化的基礎上,那么 因為極其專注,你是不可能一下子睡過去的相反你會進入高度清醒的狀態,精力異常充沛,身心極其愉悅。
 
    就這樣,持久地、專注地、放松地、自然地觀察入靜和睡眠的整個過程,你將在打破睡眠的同時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

    第二種方法:與高層次思維狀態的特征相應,從而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

    在這里我們同樣根據心物一體的理論選擇從物質相應和心相應兩種途徑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

        (物質相應可以通過物質境界相應和時間相應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

    物質境界相應:在思維的高層次狀態物質境界處于高清狀態,然而這樣的境界我們絕大多數人并沒有見過,因而不容易通過這種途徑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但是因為我們這個世界的人所處的思維狀態同樣是思維根本狀態的一種表現形式,就像浪花是海水的表現形式一樣,因而我們現在的思維狀態是帶有思維根本狀態的特征的,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的思維狀態同樣具有一些高層次思維狀態的一些特征,只不過是這些特征不明顯、不穩定、變化大,因而往往不容易被我們所察覺,但只要具有高層次思維狀態的特征,那么根據心物一體理論這些特征就一定會在物質境界有所表現。事實的確是這樣,因為還能夠保留一些高層次思維狀態的特征,我們這個物質世界就會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諸如翡翠、瑪瑙、鉆石、水晶等等物質,雖然這些物質還比不上高層次思維狀態的物質,但已經非常接近了。因此我們通過觀察這些物質,和它們融為一體,我們就能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舉例來說:你現在靜靜地坐下來,開始觀察一個翡翠小球在地上緩慢滾動。注意在這里一定要把這里的翡翠觀想成非常好的那種翡翠,可以到專門賣這些產品的地方去看看。這樣的翡翠能讓你的思維(在這里主要是情緒)一下子有別樣的感受。另外要注意把地面觀想改成水晶或鉆石構成的極為平整的地面,然后仔細的觀看這個翡翠小球慢慢地向前移動,要像小孩子那樣極為專注地觀看。直到最后徹底與這種境界、與小球融為一體。

    時間相應: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產生、存在和消亡的過程。同樣一個過程,不同的人進行觀察的時候,時間感覺是不一樣的。高層次思維狀態的人對時間的感受與我們有天壤之別,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時間的感覺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因為時間的感覺是低層次思維狀態和高層次思維狀態都有的特征,我們都有時間快慢的體驗,因此通過改變時間感覺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就比較容易操作。

    我們對時間快慢的感覺在兩種情況下有所改變:一是不同的情緒狀態,比如愛因斯坦舉的那個例子;二是在專注的情況下,比如梵高在畫畫的時候,愛迪生在搞發明的時候,我們在專心做某件事的時候;

    不同情緒狀態雖然對時間的感覺不一樣,但因為這些情緒狀態都是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所特有的,因此我們無法通過改變情緒狀態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但專注就不一樣了,專注是高層次思維狀態的一個帶有根本意義的特征,因此我們只要能培養起專注,同時讓這種專注穩定、持久,我們就能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這種思維狀態下的專注往往建立在愛好的基礎上,這一點和高層次思維狀態的專注是不一樣的。因此雖然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使用現在這種思維狀態下的愛好來建立專注,但我們一定要在專注形成的過程逐漸讓這種愛好悄然消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這樣我們在具體實證中就需要具備以下操作要點:

    1  選擇一個能夠引起你專注的觀察點;

    2  這個觀察點雖然能夠引起你的好奇、愛好,但是不容易引起邏輯思維;

    3  對這個觀察對象的觀察要保持專注、緩慢,越慢越好;

    舉例來說我們上面談的觀察翡翠小球的滾動就符合這幾個特征。我們會因為喜歡和好奇而一下子對觀察對象形成專注,只要我們能夠保持一段時間的專注,那么就會因為這個觀察對象不容易引發邏輯思維,從而慢慢的我們就會讓好奇和愛好的心去掉;雖然好奇和愛好的心去掉了,但因為這時候已經形成專注了,自然我們也就進入了高層次思維狀態。如果我們雖然形成專注了,但好奇和愛好的心沒有去掉,我們是不可能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的,因為高層次思維狀態是沒有好奇和愛好這樣的心理狀態的,我們是不可能帶著低層次思維狀態的特征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的。

    (二)通過心相應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

    大愛無疆,我們經常能聽到、看到、經歷到讓我們的愛心一下子油然而生的事情。我們這種思維狀態之所以經常能夠愛心自然流露,那是因為我們這種思維狀態是思維根本狀態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大海的一朵浪花,因而帶有思維根本狀態的深深愛心,只不過現在的愛心受執著力的影響而帶有分別,沒有思維根本的愛心那樣深沉和無分別,即使是思維衍生狀態高級階段的愛心也要比我們現在這個低級階段的愛心更為深沉和穩定。因此只要我們能夠想辦法讓自己經常處于更為深沉、更為穩定的愛心中,我們就會回歸高層次思維狀態。這就是通過心相應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的方法。 

    綜 

    在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我們習慣于把世界分為我和外部世界兩部分,也就是心物的對立,因此改變思維狀態就從這兩方面入手,要么是改變物質世界從而改變思維狀態,要么改變思維狀態從而改變物質世界,之所以能達到這種結果,那是因為心物事實上是一體的。

    基于以上分析,在這里我們對社會上常用的實證方法進行簡要論述:

    我們許多人往往采用下面這種方法改變思維狀態,那就是設置一個觀察對象進行專注的觀察,比如觀察樹葉的飄落、水滴的滴落、某種重復的聲音等等。通過這種方法達到以下結果:

        1  去掉獵奇心,從而使思維不再束縛在某一觀察對象、某一局部;

        2  排除走神,讓散亂的心逐漸形成專注;

    這樣就能形成對一切事物的平等的高度的持久的專注;

    通過這種方法進入高層次思維狀態,會出現以下問題:

    A  由于一切專注都必須經歷一個靜的階段,而靜是對任何事物不形成專注,這樣你的專注將破壞靜的形成條件,這就直接導致不容易入靜,不容易形成專注;

    B  所設置的觀察對象,在持久的觀察中容易產生審美疲勞,無法持久的形成專注;

      以上二者客觀地決定了這樣的方法容易走神,為了排除走神,我們會采用很多方法。這些方法雖然都是在培養對觀察對象的專注,但因為操作者的原因,卻會出現以下不同的結果:

    1、有的人會在觀察對象上下功夫,比如設置能夠引起專注的觀察對象,在觀察中不斷細微化,充分利用現狀思維狀態的獵奇心理,不斷思維引向微細觀察,比如同樣是觀察樹葉的飄落,剛開始你僅僅只能觀察到樹葉飄落的大致的動作,逐漸的你能夠觀察到飄落過程的極其微小的動作,這就是充分利用了思維的獵奇心理,把思維不斷引向專注和微細,我們要知道在高度專注的情況下,我們能夠對最微小的東西、最微細的變化觀察的清清楚楚,同樣的,能達到這種效果,我們就培養起了專注;有的人在觀察的過程中,由于對觀察對象所產生的審美疲勞,同時由于專注的刻意性會破壞靜的構成條件,這樣就極容易走神。由于無法在觀察對象上下功夫,這時候他就悄悄地把觀察重點放在了對走神現象的排除上,他認為只要排除了走神,自然就會形成專注,因此他會非常警覺的觀察走神現象。在這里你會看到事實上他的專注力是放在警覺心上,他高度的專注于對走神現象的警惕上。這時候的觀察對象,因為審美疲勞的原因,這個觀察對象事實上已經變成了培養走神的沃土。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這是因為走神這種現象,當你能夠觀察到它的時候,你是無法走神的,因此為了能夠繼續觀察走神,你必須設置一個不感興趣的觀察對象來培養走神,在這里你無意間完成了這個任務,同樣無意間讓專注點轉變為警覺心,你開始專注于警覺心,警惕地觀察著走神現象,結果會出現以下情況:

    2、逐漸地,念頭越來越少,越來越難以走神,甚至念頭逐漸不再出了,進入了一個完全的靜的階段。這里需要注意,這里的靜是建立在專注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非專注的基礎上。正是因為這一點,在思維習慣的作用下,你開始等待念頭,尋找念頭,結果你發現原來警覺心也是一個念頭,于是你開始排除警覺心。當警覺心被排除了,你會發現念頭又沒有了,這時候你又開始尋找念頭,結果你又發現原來排除警覺心的這個排除心理也是一個念頭,于是你又把它排除了,就這樣,你不斷的尋找,不斷的排除,不斷的等待。等待和尋找是這一階段最明顯的特征

    我們知道思維衍生狀態的高級階段,是對一切境界的平等的專注,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僅僅對某一局部、某一事物的偏愛的專注。你所進行的等待和尋找,恰恰排除了專注的偏愛性、偏差性。正是因為如此,接下來你將進入以下階段:

    由于你排除了專注的偏差性,你因此不再把個人的任何希望、意愿加進來,念頭重新活潑起來,不同的是由于這里不對任何事物有偏差和偏愛,你將無法對任何一個念頭產生偏愛,因而這些念頭無法展開因果相續,前一個念頭和后一個念頭沒有任何邏輯關系,而且這些念頭的出現你會輕輕松松地發現,任何念頭都不會放過,不會走神,這是專注的力量,同時這些念頭一經發現就會自然地立即消失,消失的無影無蹤,干干凈凈,沒有絲毫拖泥帶水的現象,這是無偏差的作用。這時候你就進入了思維的過渡階段。


思維衍生狀態的過渡階段

    一、進入思維衍生狀態過渡階段的方法(見上文):
      
    二、思維衍生狀態過渡階段的特征(詳見上文):

    三、思維衍生狀態過渡階段的轉歸:

         A、在過渡階段,由于這些念頭不斷出現,這時候我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想辦法解決這些念頭,使其不再出現。這種主觀愿望,直接引導我們進入思維衍生狀態的高級階段;

        B、由于過渡階段同時具備靜和專注兩種特征,而其中的靜是極容易被外界因素打破的,因此過渡階段容易被突然的外界因素打破。同時因為過渡階段我們是住于思維的本體,而思維的本體是由思維根本狀態的思維和思維衍生狀態的執著心力以及思維衍生狀態的第一個念頭“我”構成,因此當這種狀態被打破時,執著的心力和第一個念頭“我”將會被消滅,我們將因此而進入思維的根本狀態。

    四、與現在思維狀態的比較:

        A、由于思維的相續性已經被打斷,因此我們將不再被動的做各種情緒狀態的奴隸,因而各種精神方面的疾病將得到根本改變,同時身體方面很多疾病也將得到改變;

        B、在這個階段,尚無法在時間、空間、物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因為這個階段還帶有現在這個低層次思維狀態的靜的特征,但應該看到這個階段已經能夠在時間、空間和物質方面獲得一定的突破; 

                       思維衍生狀態的高級階段

    一、怎樣進入思維衍生狀態的高級階段
(見上文):

    二、思維衍生狀態高級階段的特征:

         1、根據上文所述,這個高級階段的最大特征就是容易退失,無法常住,不穩定;

       2、這個階段,雖然身體的覺受徹底消失,但心卻忙于解決仍在偶爾出現的念頭,因為這些念頭是對這種思維狀態的最大破壞;

      3、在這個階段我們將有機會看到思維的分別對立狀態,但在這里我們必須使用“無我”的觀法。這個階段之所以念頭還能偶爾出現,那是因為執著的心力在作用,在這里我們用來解決念頭所使用的任何方法,其根本作用都是為了減輕這種執著力。在這里所使用的“無我”觀法也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怎樣操作呢?我們需要觀想徹底消滅自己、融化自己,用無我的心把自己消融于境界中,和境界合二為一,這樣念頭暫時就不會出現。但僅僅是暫時,由于產生念頭的執著心力僅僅是因為這種觀法而減輕,并沒有從根本上消失,所以過了一段時間,念頭還會出現,只不過這時候出現的第一個念頭是“我”。如果這時候你能立刻重新采用“無我”的觀法,念頭將重新消失。就這樣,你會在這個界面處不斷體驗“我”這個念頭的瞬間生滅,你將發現原來我們通常所頑固的堅持的“我”這種觀念,其實僅僅只是一個念頭,真正的我們自己,是絕對沒有“我”這種觀念的。隨著“我”這種念頭的產生,如果你不使用“無我”的觀法,將很快產生與“我”這個念頭相對立的“他”這個念頭,隨后就會出現一對一對互相對立的念頭。這些念頭的最大特征就是:它們一定是成對出現的,而且每對念頭都是互相對立的。

    三、思維衍生狀態高級階段的轉歸:

      1  為了解決偶爾出現的念頭,我們采用了很多觀法,這些觀法將引導我們進入不同境界;雖然境界很多,但這些境界都具有上面所說的共同特征;

     2  當我們從思維衍生狀態的高級階段回到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的時候,因為思維習慣的作用,我們往往會保持著高級階段的特征,思維無法展開,我們將繼續處在對念頭的觀察中,這就使得我們能夠在動態中住于思維本體,這樣當合適的外因突然出現時,就會打破思維本體的構成條件,從而回歸思維的根本狀態;

    四、與現在思維狀態的比較:

    A  由于已經徹底擺脫了現在這種低級思維狀態,因此身心方面的各種疾病在這里將不會發生任何作用,你將獲得從來不曾體驗的生命之美、生命之樂;

    B  在這里我們將會在時間、空間和物質方面獲得重要突破。我們將初步獲得物質、時間和空間方面的自主和自在;

                      第二步   回歸思維的根本狀態


    一、怎樣回歸思維的根本狀態:


    A  通過“相應”回歸思維的根本狀態:只要我們能夠與思維根本狀態的特征相應,我們就能回歸思維的根本狀態。在思維的根本狀態,我們和外景是絕對的完全的統一,也就是說是心物一體的,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是心物對立的;這時候的心處在深深的大悲心,是絕對的大悲心,這種大悲心不分親疏遠近,是對一切人、一切景的無絲毫分別的一體化的大悲心。只要我們能夠做到與這種心境相應,我們就能回歸思維的根本狀態。遺憾的是這樣做的前提就是我們必須對這種思維狀態有所體驗才能做到相應,因此一般情況下我們是不可能通過與思維根本狀態相應回歸思維根本狀態;

        B  通過破壞思維本體的構成條件回歸思維根本狀態:

    我們的思維本體是由思維根本狀態的思維和執著的心力以及思維衍生狀態的第一個念頭“我”構成。如果我們住于思維的本體,那么當合適的外因到來的時候就會破壞思維本體的構成條件,我們將從根本上消滅執著的心力和念頭,回歸思維的根本狀態。這種方法的前提就是我們必須住于思維的本體。

    二、思維根本狀態的特征:

      1、思維根本狀態是真實的、永恒的:思維根本狀態不是由條件構成的,因而無法被破壞和被生成,具有真實性和永恒性;

      2、思維根本狀態具有恒定的真正的快樂,這種快樂不是建立在分別對比和以自我為中心的執著的基礎上,這種快樂不會對其他人和社會有任何不良影響;同時由于這樣的快樂不是建立在條件的基礎上,因此具有自主性,無法被破壞;

   3、思維根本狀態沒有“我”這種念頭,是真正“無我”的、無私的:一切對立分別念頭只有在思維衍生狀態才有,思維根本狀態沒有這些分別對立念頭,因而是真正徹底的無我和無私;

        4、處于思維根本狀態的我們將會親自體驗到和一切境界的合二為一的狀態,也就是心物一體的狀態;

      5、思維根本狀態沒有念頭,但卻有非常靈敏活潑和極其清晰的思維:我們平時總是生活在各種念頭中,這些念頭是有條件構成的,它們由思維根本狀態的思維和從思維根本狀態出來后陡然升起的執著心力以及以“我”這個念頭為根本的分別對立觀念構成,這些念頭往往會執著于具體的人事物形成念頭的相續性、鏈條化;這些象鏈條一樣的相續性念頭在思維衍生狀態的高級階段甚至過渡階段就已經被打破,但卻只能在思維根本狀態才會被徹底消滅,從而只留下思維根本狀態清晰活潑的思維;

         6、在思維根本狀態,我們對思維衍生狀態的任何情況都會清清楚楚,不存在任何遺忘、疏漏的情況;

      7、在思維根本狀態,希望性的思維也是非常活潑,我們往往會希望能夠體驗思維衍生狀態的心理作用,尤其是那些經常生活在思維衍生狀態的剛剛進入思維根本狀態的人,他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希望重新體驗思維衍生狀態的情況。舉例來說:在思維根本狀態,我們會對思維衍生狀態的愛恨情仇的事情清清楚楚,但卻絲毫不會升起愛恨情仇的心理作用,也就是說你將真正的無法愛和恨,這時候你往往會不由自主的希望重新擁有那種愛和恨的能力。事實上在思維的根本狀態你將真正體驗到原來能愛能恨是多么不可思議的一種能力。

      8、在思維根本狀態我們處在深深的大悲心中,沒有任何分別,即使是自己的仇人,這時候你也會深深地、無怨無悔地、無私無我地、毫無保留地關愛他們。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愛”并不是愛情的愛、喜愛的愛,而是深深的慈悲心、大悲心,我們只能用大悲心這個詞來形容此時的心理狀況,人類的詞典再也沒有更合適的字眼能夠準確的描述此時的心理了。

      9、在思維根本狀態,我們將徹底擺脫時間、空間和物質的束縛,而且這種狀態不可能自動退失,我們有完全的自主性,我們將真正做到自主人生,自主快樂,自主健康,我們將真正獲得根本的灑脫的大自在;

    三、思維根本狀態的轉歸:

        1、轉歸的必然性和自主性:

    在思維的根本狀態,由于我們從根本上解決了物質、時間和空間的問題,因此再也不會有任何事情是出乎意料的了,再也不會有驚喜的事情和驚醒的心情發生了。

    因為徹底失去了執著的心力,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的一切情緒化心理再也無法發起作用,你將無法生氣、無法戀愛、無法驚喜,你將真正體會到這些情緒其實是多么偉大的特異功能。這時候你往往不由主想重新擁有這些功能。這種愿望將引導你從思維根本狀態進入思維衍生狀態。這使轉歸成為了必然。這種情況與從思維衍生狀態向思維根本狀態轉歸所不同的是:從思維衍生狀態向思維根本狀態的轉歸是無法自主的,而這里的轉歸是完全能夠自主的,如果你不想進入思維衍生狀態,那么你就完全可以常住思維根本狀態。但因為在思維根本狀態,你將真正體驗到原來思維衍生狀態其實是思維根本狀態的妙用,就像空中的云朵是水蒸氣的表現形式,海里的浪花是海水的表現形式一樣,你將不再希望自己常住某種狀態,而是自由使用各種思維狀態,因為這些狀態都是自己真實的思維。你將因此而獲得自主、自在。

        2、轉歸的方法:

    怎樣才能從思維的根本狀態進入思維的衍生狀態呢?在這里我們同樣用相應的方法,也就是如果你想進入某種思維狀態,你就必須與那種思維狀態的特征相應,然后才能進入那種思維狀態。在這里我們往往選擇與憤怒等這些具有強烈心力的情緒相應,然后才能比較容易進入思維衍生狀態,而不是選擇與喜愛等這些情緒相應,因為這些情緒的心力方向是指向思維根本狀態的,我們只能選擇與那些背離思維根本狀態的情緒相應才能離開思維根本狀態進入思維衍生狀態;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們在思維根本狀態呆得時間過長,我們將對思維衍生狀態那些情緒化特征越來越不熟悉,因而將越來越難與之相應,我們進入思維衍生狀態將變得越來越困難。為了能夠比較輕松地進入思維衍生狀態,有時候我們不得不經常去溫習一下憤怒等情緒,我們不得不認真的學習憤怒。

        3、轉歸的具體情況:

    在思維的根本狀態,因為我們往往希望重新體驗一下思維衍生狀態那些愛恨情仇的能力,我們于是努力與憤怒等思維衍生狀態的情緒相應,經過艱苦持久的努力相應,終于一下子升起一種心力,產生明顯的心動(而不是念頭動,也不是心臟動,而是讓情緒重新產生、重新發生作用的心動)。緊接著我們將產生第一個念頭“我”緊接著就會產生與之相對應的“他”這個念頭,隨后一對一對念頭就會相伴出現。這些念頭一定是一對一對成對出現的,而且前一個念頭所指向的方向一定是思維根本狀態,后一個念頭所指向的方向一定是思維衍生狀態。隨后我們的思維將和具體的人事物結合在一起,展開相續,連綿不斷。緊接著我們將重新恢復身體的感覺,我們將能夠重新指揮身體、使用身體,從而進入現在的所謂正常生活狀態。各種驚喜和痛苦于是接踵而至,我們將重新生活在波濤起伏的汪洋情緒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思維科學之思維本體學 [http://1821989671.qzone.qq.com]
【新提醒】學習思維科學必須掌握的兩個基本理論
【9】思維本體學基礎理論2014年6月30日
基礎理論:自學問答題 [思維本體學]
【實證與健康】實證能解決身體的一切健康問題嗎?
【1】思維本體學基礎理論2014年6月9號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沽区| 清远市| 丰城市| 固始县| 高雄县| 无极县| 宜君县| 砀山县| 霍山县| 西安市| 太谷县| 西昌市| 西乌珠穆沁旗| 张家川| 万宁市| 龙岩市| 康乐县| 高邮市| 田林县| 盘山县| 会理县| 海晏县| 四平市| 宜良县| 科尔| 海林市| 柘城县| 杂多县| 四平市| 乌拉特前旗| 梅河口市| 漯河市| 弥勒县| 天水市| 阿荣旗| 商城县| 鹰潭市| 临颍县| 瑞安市| 嘉兴市| 灵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