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天起,父母每一天都在小心地呵護著他。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漸漸長大,家長曾為孩子的教育而糾結,為孩子的成長而擔憂。作為家長,究竟該如何正確面對孩子的成長呢? 不要一味責罵孩子 孩子在嘗試中難免會出現錯誤,面對孩子的錯誤,許多家長表現出不耐煩,甚至會責罵孩子。其實,家長的責罵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待錯誤的態度。家長所表現出來的不耐煩孩子完全能感受得到,它會讓孩子在面對錯誤的時候選擇逃避,甚至有些孩子在做錯事的時候不敢承認。 當孩子出現錯誤和失敗時,家長需要耐心地鼓勵孩子,只有家長對孩子有了信心,那么孩子才可以做得更好。 把責任還給孩子 到了一定年齡,家長會把孩子送去幼兒園。孩子進入幼兒園這段時間,主要是加強生活自理能力訓練,比如學習怎樣穿衣服、脫衣服和疊衣服,飯前便后要洗手,洗手應該怎樣洗等,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自立,學會適應課堂,適應生活。 眾所周知,讓孩子自己動手的學習效果往往比家長或老師直接教導要好。孩子在幼兒園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享受自己動手的樂趣。也許剛開始,孩子會穿反衣服,扣錯扣子,但只要他不斷嘗試,堅持下去,他一定能做好。 有的家長心疼孩子,總覺得孩子還小,就一味地替孩子包辦代替。也許,正是因為家長的包辦代替,才讓孩子在各方面不如別的小朋友。所以請家長放手,把責任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嘗試,不斷積累經驗。 重視孩子的優點 每個孩子各種能力的發展有快慢之分,家長要對孩子的短處減少關注度,重點關注孩子的長處,借這個優勢引導,鼓勵孩子彌補短處,增強孩子的信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師,要想孩子從小就有良好的行為、生活習慣,家長除了多關心多鼓勵多指導,最重要的還是言傳身教。我們要做明智的家長,放手您的愛,放手您的關心,放手您的孩子! 給孩子足夠的自由 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家長也要給他們一定的自由。確認沒有危險的活動讓孩子嘗試去做,相信孩子一定行,鼓勵孩子嘗試他沒做過的事,比如登高、攀爬、穿行隧道迷宮和走吊橋等。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可以教給孩子一些科學的方法,容許孩子有不同的意見和新奇的想法。 在給孩子自由的時候,還要讓孩子有機會參與到家中重要決定的討論。因為他也是家里的一份子,當孩子覺得他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孩子將會帶給您不一樣的驚喜,放手讓孩子去學習!海晨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