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增生無痛論
骨質增生也稱骨贅。這里指的是全身各個骨骼的椎管外生性骨贅和脊柱各個節段的椎管內生性骨贅。
長期以來,醫學界在臨床上對骨質增生一向作為骨骼的肥大性改變,也就是生理性退行性變來認識的。骨性退變不同于骨性病變,不可能引起征象;只有骨性病變才有可能引起疼痛。這是基本的科學性常識。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知什么時候起,在骨科臨床中潛移默化地出現了骨質增生致痛這個背離客觀實際的概念。
為什么這樣的非科學性認識竟能進入國際醫壇達到如此泛濫的境地,在人群中家喻戶曉,造成病員心理上對“骨質增生痛”這個“不治”之癥抱有不必要的恐懼感和悲觀絕望的消極情緒?
雖然軟組織外科學關于無菌性炎癥致痛學說的正式問世已有20多年之久,在臨床實踐中早已明確了神經組織受急慢性機械性壓迫刺激引起的不是疼痛,神經組織受漸增的慢性機械性壓迫,由于神經本身具有強大的抗壓作用而不易引起功能障礙的麻木或麻痹,以及疼痛來源于椎管內外具有無菌性炎癥病變軟組織的化學性刺激作用于神經末梢所導致,與椎管內外退變性骨贅風馬牛不及相關等科學論證,蜇人先師以此指導軟組織外科的臨床實踐,許許多多疑難痛癥的診療工作一一迎刃而解,理該得到早日推廣。
可是事與愿違,這個新學說正是由于傳統概念的束縛而未能被人們所完全認識和接受,以致目前國內外醫學界對這個好發于機體各個部位的慢性疼痛的真正發病機制仍一無所知。傳統的機械性壓迫致痛學說繼續全面占據統治地位。
鑒于這種傳統理論主導的“椎間盤切除手術”在不少病例中也取得相當的近期療效,因此就把全身骨骼的外生性骨質增生和脊柱各節段椎管內生性骨質增生的生理性退變,也潛移默化和不加分析地當做致痛的原發病因,并不斷地向病員灌輸這個陰差陽錯的概念,主要的差錯責任應該由我們醫務工作者來承擔,這是難以推諉的。
蟄人先師為了統一對骨質增生是否能引起原發性疼痛的認識而作如下的兩點分析:
一、從理論方面來看,骨質增生與椎間盤突出物相同,均屬機體組織的生理性退變,也就是人生過程中生、老、病、死的四大自然發展規律的內容之一。既然骨質增生是骨骼的老化表現而不是病變,就不應該引起疼痛。這與常見的“頭發由黑變白”、“皮膚由光潤變皺紋”、“視力由清晰變模糊”等生理性退變的老化現象不會出現疼痛的情況相同。人們只要正確領悟“老”與“病”兩者全屬完全不同兩碼事的簡單哲理,不難在思想上完全明確,骨質增生這種老化表現被傳統概念歪曲成疼痛的原發病因是謬論和完全違背人生過程的自然發展規律真諦的醫壇假貨,就不會發生骨質增生致痛的誤解。
二、從臨床實踐方面來看,綜合國內外有關骨質增生疼痛的治療手段的極大多數屬非手術療法,品種繁多,如傳統推拿、“正骨”手法、傳統針灸、各種理療、局部封閉、各類痛點藥液注射、各型疼痛治療儀等層出不窮。這類非手術療法治療有效的真正對象,實際上全是椎管內外具有無菌性炎癥的病變軟組織,決不是椎管內外骨質增生的本身。因為治療后復查,其骨質增生在x線片上仍提示原封不動地存在著或有增無減。
試問機械性壓迫致痛論信奉者,為什么這種骨質增生繼續存在而不再引起疼痛,其治療原理將如何自圓其說呢?